20241129-1201色达之行

青菜

<p class="ql-block">20241129,三天的色达旅游小团从成都出发。</p><p class="ql-block">第一天到翁达镇住宿,翁达镇海拔3100多米,领队说住这里海拔低一点,可以慢慢适应高海拔,毕竟色达4100多米海拔,很多人第一天住这么高海拔容易高反</p> <p class="ql-block">路上遇到的猴群,不知道是藏酋猴还是藏猕猴,不过都比峨眉山老表的表现好,人家只安静等在路边等路过车辆投喂</p> <p class="ql-block">猴生也不容易啊,看那猴王鼻子都在猴群的争斗中给咬烂了</p> <p class="ql-block">20241130,早上七点从零下十七度的翁达镇向色达县出发,路上看到三三两两背着带反光条书包的学生走在上学的路上,这温度让人对高考时甘孜阿坝学生加分30-50分有一个具象化。</p><p class="ql-block">洛若镇游客中心下车感受了一下零下十九度,有点冷腿冷脚,领队说,太阳出来以后温度会慢慢上升。</p><p class="ql-block">感觉有点冷腿冷脚是这次衣服没穿够,只穿了一条薄秋裤加一条薄防风裤,所以感觉早晚有点冷腿,还有鞋子也只是一般的户外鞋,如果衣服裤子鞋子穿够了,应该没有问题。</p> <p class="ql-block">在墨迹天气上查的实时天气预报,零下十九度,,,貌似是平生遇到的最低温度,想一想,下次去东北旅游肯定还有更低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从洛若镇游客中心到色达县城一路风景,这个季节草原上的草全部枯黄了,河水水面也有一层冰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东嘎寺,“东嘎”意为“白海螺”,东嘎寺系色达三大寺院之一,位于县城西郊约6公里处,坐落在一座形似白色海螺的神山上。该寺由第一世东嘎活佛桑桑邬金大师创建于公元1686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该寺院系统传授大小五明以及显密佛法,培育出了众多高僧大德,因此而闻名遐迩,获得东方胜者东嘎显密成就院之美名,寺院拥有世界最大的药师佛塔等规模宏大,极具藏传佛教艺术风格的建筑群,工艺精美,气势雄伟壮观。</p><p class="ql-block">1936年春,第三世东嘎活佛住进时,中国工农红军朱总司令所属部队红二方面军部分红军队伍途经该寺,在此休整半月之久,主持人堪布班玛多吉、扎巴嘎洛接待了红军,并从住房、粮食、饮具、马匹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此举,红军官兵甚为感动,为寺院赠送锦旗一面并留下借据,该寺至今保留着红军的遗物。</p> <p class="ql-block">色达五明佛学院,海拔4000米左右,去旅游的话要注意保暖和高反,这一向去的话温度确实有点低。</p><p class="ql-block">学院前身为喇荣寺五明佛学院。1880年,德绛多吉修建一处藏传佛教宁玛派的“日追”(修行处)。上世纪80年代,宁玛派僧人晋美彭措扩建该修行点,创建小规模讲经院和禅修院各一座,时有32名学员,晋美彭措任堪布。1985年5月,形成喇荣学经点,至1993年,学经点学员增加至2千多人,经师54人。1997年,成立喇荣寺五明佛学院。</p><p class="ql-block">目前学院的课程设置分显教、密教和共同文化三大部分。显教又设有戒律、因明、俱舍、中观和般若,密教又设有续部经典、各类加行、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和窍诀等。共同文化课设有声明、医方明、藏文、汉文、计算机、历史等内容。</p> <p class="ql-block">20211130,下午五点半到达观音桥。观音桥镇是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辖镇,面积333.13平方公里,境内有建于1850年观音菩萨寺,是藏族群众朝拜圣地。观音桥镇是通往阿坝、壤塘、甘孜州色达、青海甘肃等地的交通要道口城镇。因观音庙,得名观音桥。</p> <p class="ql-block">晚上跟旅游团的年轻人去咖啡馆喝咖啡</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小镇,夜景还是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回宾馆路上看到广场上很多人跳锅庄</p> <p class="ql-block">20241201,金川观音寺是藏传佛教宁玛派(俗称红教)寺院,藏传佛教圣地之一。有藏区第二布达拉宫之称。位于金川县观音桥区的纳勒山上,山高海拔3800米,因主供四臂观世音菩萨而得名。在藏语中,四臂观音称为“土基钦波”,因此,这座观音庙又叫做“土基钦波寺”,观音庙也曾被命名为“勒琼德钦朗”、绰斯甲观音庙等,在全国藏族地区的观音菩萨寺庙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一路可见的正在建修中的高速公路,通车以后交通更方便了,让更多的游客来四川更便捷省时的看到川西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西索民居,在土司历史时期被称为卓克基赶枪巴(即卓克基街之意),当时居住此地的人多为卓克基土司的科巴(差人)和商人、民间手工艺者,解放后将此地划为西索村一组。</p> <p class="ql-block">西索民居独具嘉绒藏族特色,保持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寨子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远目望去犹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古堡。藏寨全是三层石楼,底层饲养牲畜,第二层是厨房和住宿,三层是经堂和客房。民居建筑形如碉状,也称碉楼。房屋四周的墙体均用片石砌成,用黄泥粘合。这种碉楼不仅冬暖夏凉,而且建筑艺术独特,审美价值高。</p> <p class="ql-block">卓克基土司官寨,占地面积1400余平方米,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卓克基土司官寨是由四组碉楼组合为封闭式的四合院,坐西北朝东南,平面略呈正方形,中轴线对称布局。</p><p class="ql-block">卓克基土司官寨规模庞大,构造精细,几乎囊括了嘉绒藏族数千年积累的建筑技术之精华,是藏汉民族建筑艺术高度融合的典范。它不仅是土司制度的历史见证,民族发展史中的一段历史遗迹,而且有较高的建筑研究价值。1935年7月,毛泽东同志及中央机关长征途中曾在卓克基土司官寨住宿一周,在官寨二楼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p><p class="ql-block">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便是根据本土司官寨写出来的,并被改拍成同名电视剧。</p><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卓克基土司官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回成都的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