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朱化海</p><p class="ql-block">2005年创于临沂.兰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的书桌上,有一本旧得发黄的辞典——它在我身边已二十四年。如今,尽管一本新辞典唾手可得,可我仍然习惯用它。每当翻起它,女儿总是不屑地说:“真会过日子,那么破了还用!”她哪里知道,这其中蕴藏着多少我不舍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1981年高考落选,我迫不及待的学习语言文学,有一本好辞典便成了我的愿望。那年与发小结伴赶会——口袋里装着多日来积攒的两元钱,为的就是去书店买一本辞典。当我爱不释手地翻看这本、散发着诱人墨香的《现代汉语小词典》时,两元伍角钱的定价难住了我,最后还是发小的“慷慨解囊”让我如愿一偿。只可惜,我俩连五分钱一根的冰棍都没能吃上。</p><p class="ql-block"> 有了它,让我学习中的困惑轻松化解。它不仅帮我解词释义,而其中很多未曾接触又兴趣盎然的华丽词藻吸引着我。我边翻阅边摘录,还将不易记忆的字、词抄写粘贴在墙上。一时间,那张老旧写字桌上方的墙面,拥拥挤挤地贴满了纸条,似如时光老人花白的胡须。以至时隔多年从部队回家探亲时,这些纸条还守候在那儿,那般熟悉与亲切,如一经年的知音,无言的诉说着我当时学习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入伍后,将其带到了部队。之后的十多年间,从边防到军校,从低矮的帐篷到明亮的楼房,从新兵时床边写家信到提干后给爱人写情书,以至字斟句酌地作诗投稿,它如同一贴身书童,忠实的陪伴着我。我对它熟悉的程度亦愈来愈深,以至要查阅一个字词,随手一翻,前后不差几页。那么多年,部队驻地换了一处又一处,家搬了一次又一次,更新丢弃的东西也不计其数,可惟有这本词典相伴相随,不离不弃。</p><p class="ql-block"> 如今,每每翻起它,看到书页中被我勾画出的圈圈点点,温馨的情愫由然而生。它记载着我人生经历的成败与悲喜,见证着二十多年来的踣跌与奋进,成了我行囊里的精神食粮!</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