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西大同善化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邵勇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南寺街6号,创建于唐代,唐玄宗时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为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1122),其建筑大半毁于战火。金天会六年(1128)至金皇统三年(1143),寺僧圆满大师主持重修,历时15年告竣。宋朝官员朱弁(他的侄孙是朱熹),在金国扣留16年,长住大普恩寺,见证了圆满大师在战火纷飞中艰难重修寺庙的过程,因此,当大普恩寺重修完工时,朱弁写了《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并将其刻为石碑,后来“朱弁碑”被誉为“三绝碑”,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古代石碑名刻文物名录》。明朝时期,普恩寺僧人大用向朝廷请藏经,并再次修缮寺院,将其作为官员们“司仪所在”,明正统十年(1145)将其更名为善化寺,一直沿用至今。寺院占地3万多平方米,整个寺庙坐北朝南,殿宇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雄伟壮观,气势恢宏,粗犷豪放,主要建筑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着天王殿(山门)、三圣殿和大雄宝殿。三圣殿前两侧有东西配殿,大雄宝殿前东西两侧有楼阁式建筑普贤阁和文殊阁,天王殿、三圣殿均为金代所建,大雄宝殿为辽代遗构。</p><p class="ql-block">天王殿,现为山门,进深两间,单檐庑殿顶,是中国现存金代时期最大的山门,左右次间有明塑的四大天王塑像,塑像姿态威严,栩栩如生,手持法器,威武霸气。三圣殿位于寺庙中部,建于高约1.5米的砖砌台基之上,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檐下斗六辅作,单抄双下昂,重计心造,三圣殿佛坛上供奉着华严三圣,为金代原塑。主殿大雄宝殿,是最体现盛唐雄浑之气和辽金豪放之风的建筑;大殿位于3米多高的月台之上,气势恢宏,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鸟,被梁思成赞为“伟大之斗拱,深远之檐出”的斜拱,形如怒放的花朵,把古建的雄浑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大殿面阔7间(46.7米),进深5间(25.5米),单檐五脊顶,作为辽代建筑,以单位面积排名全国第三,八根木柱撑起一个宏大的殿堂,不得不惊叹古代工匠们对减柱法的纯熟运用,最为精妙的是顶部仅在当心间有平棋藻井两间,其余都是露明造,大殿梁架一目了然;大殿内正中佛坛上硕大的莲花宝座上端座着如来五方佛,从东往西依次排列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微妙闻佛,法相庄严、凝重典雅、衣纹流畅,莲座下还有弟子、菩萨侍立,是辽金原作;殿内东西两侧砖台上置有24诸天尊像,神态各异,体态丰伟,性格鲜明,既有武将的威武,又有文官的儒雅,生活气息浓郁,极富感染力,殿内西南两壁上有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至四十七年(1708)所绘的壁画,内容均为佛教故事。</p><p class="ql-block">善化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辽金时期的建筑群之一,建筑体现出唐宋、辽金时期建筑的演变和发展,更多的是保留了唐朝时期的建筑特色,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承唐启宋的这一重大过渡与转变,寺内辽金时期的建筑反映了当时的建筑特色,对于了解北方少数民族对唐代木构建筑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善化寺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寺内现存佛像壁画,人物姿态优美,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其中尤以大雄宝殿内的金代塑像更为绮丽,是寺庙中之精华,其造像姿态神情各尽其妙,其线条之优美、色彩之和谐、手法之细腻,令人惊叹,展现出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精湛技艺和艺术魅力,</p><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是佛教文化的圣地,更是辽金时期建筑艺术的瑰宝,充满了厚重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善化寺依然保持着千年寺庙的宁静与超然,成为闹市中的一方净土,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千年古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12、10</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普贤菩萨骑着六牙大白象,象征着行愿广大。</p> <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像慈眉善目,手持经卷,象征着智慧和慈悲。</p> <p class="ql-block">寺庙西侧是一座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园林花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