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火烈鸟 湿地“又一村”

弓之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图:弓之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年前,笔者参与某高校沿海地貌生态研究时,即得悉苏北盐城的海涂湿地发现有零星火烈鸟光临,大约三五只。后来年年入冬时均有发现,数量呈增多趋势。去年冬天据东台条子泥保护区观察,数量达到了14只。为此,我还曾参加了市观鸟协会和市摄影家协会组织的一次现场观察和科普活动,可惜当时遭遇阴雨,而火烈鸟又远在1千米开外的湿地中心区域活动,无法靠近拍摄,留下了些许遗憾。但同行的柏老师还是用超长焦拍摄了一段短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年入冬以后,我们一帮摄鸟爱好者又在思忖:火烈鸟的小族群什么时候能再度光临?两三天前从条子泥景区得到可靠消息,火烈鸟又来了!于是,经常自驾远行甚至出国寻鸟的拍客吕老师,便邀约拍摄上述视频及喜拍星空的柏老师,以及我这个喜欢搞些文字点缀的新“鸟人”,利用星期天去追鸟,一行三人早晨6点即出发,驱车直奔东台而去,8点左右抵达条子泥湿地一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天气虽然很好,景区相关人士也为我们提供了火烈鸟可能存在的几个栖息水域参考,我们也都扛着脚架和大小“炮筒”,四处穿行跋涉数小时,直至中午12点多,仍未见到火烈鸟的踪影。只在湿地里拍摄到了一些其他鸟类的画面。我们不禁担心:下午三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能否拜访到这些从几千里之外飞来的稀客。</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人说的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就在我们简易午餐结束时,偶然听得餐厅服务员提供的有价值新信息:在大丰与东台交界处的一个村办湿地景区——蹲门一带,有人看见一小群火烈鸟常停歇在那里大水塘的中央小沙洲。这个蹲门村吕老师曾去拍过鸟,距条子泥大约三十多公里。我们当即决定立即行动,因为这个村或许就是我们追踪拍摄火烈鸟“柳暗花明” 的 “又一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2点左右,我们抵达了蹲门村湿地。大片保护区水域都被隔离网圈住了,我们进不去,便选择在网外一片小高堤林地向里观察,果然喜出望外:约二三百米远的中心小沙州边缘,确有多只火烈鸟,正蜷着脖子站在水中集体休憩,细数一下共有12只。因为火烈鸟属于大型水禽,停歇着的又是小族群,所以这个距离对摄鸟爱好者而言并不算太远,而且看上去一时半会儿它们也不会飞走,更重要的是来这里拍摄的其他“鸟人”也没几个,远距离拍鸟干扰不到它们。兴奋之余,我们打算就将这个下午全交代在这里吧,争取一次拍个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这些火烈鸟,全都把头蜷缩在背部的羽毛里保暖休憩。因为它们脖子很长,也很灵活,几乎都采用同一种方式,将长脖子弯曲成“S”状,虽然看上去很滑稽,其实很科学。它们就这样一动不动地可以单脚站立很长时间。四五十分钟很快过去,即使有海鸥从它们头顶上飞过,整个族群依然无动于衷。这可把我们等得有点不耐烦了,因为若一直这样拍确实枯燥乏味。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它们的动态情景?还有,这些鸟儿啥时才会起飞,咱们能拍到它们飞翔的靓姿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趁着这稍闲之际,我也抽空提前撰文,计划如果能拍到理想图片,那也就可以尽快早些编辑发稿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火烈鸟,亦称红鹳,是鸟纲红鹳科3属6种鸟类的通称。火烈鸟为大型涉禽,成鸟体长120~145厘米,体重2100-4100克,翼展140~165厘米;颈与足俱长,嘴短而厚似镰刀,前半段微向下折弯;通体大部分羽色从粉红至深红,飞羽呈黑色;喙与足通常为淡红色或黄色,喙尖黑色,眼橙色。火烈鸟的名字源于拉丁语,意为“火焰”,以形象地意喻它们羽翼的色泽。幼鸟体色和喙色则与成鸟差别较大,以灰黑杂色为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火烈鸟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南北美洲,加勒比海及加拉帕戈斯群岛,非洲沿海大部分国家,欧洲南部,以及西南亚和印度次大陆。常栖息在温热带的盐分较高的湖泊、沼泽等浅水地带,喜欢群居,性情温和,胆小机警,善于集体行动。它们通过搅动泥水,用过滤式喙捕食水中的小型无脊椎动物、种子、藻类和其他有机物质。火烈鸟每次产卵1-2枚,由雌鸟和雄鸟共同承担孵化的任务,孵化期一般是28-32天,性成熟在5~6岁,成鸟寿命通常在20~50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3点左右,这群火烈鸟终于开始活动了。我仔细数了一下,共有12只鸟,其中成鸟8只,较大的幼鸟2只,较小的幼鸟也是2只。幼鸟在亲鸟的指导帮助下,虽能长途迁徙飞到这里,但觅食本领似乎仍有欠缺,有时还需要亲鸟喂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火烈鸟给幼鸟喂食也很特别,雌雄亲鸟通过反刍红色乳汁的方式来喂养幼鸟,这在动物界中是非常罕见的现象,但十分科学,有助于幼鸟的健康成长,也能够确保食物的有效利用,避免浪费。此外,火烈鸟在觅食时会将食物吮入口中,然后排出多余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再将食物喂给稍大些的幼鸟。‌这种独特喂养方式不仅体现了亲鸟在育雏过程中的合作与努力,也展示了它们超乎寻常的自然适应性。下面的图中可以看出,较大的幼鸟体型已经接近成鸟,但还需要亲鸟以这样的方式来喂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4点,经过轻长时间的休憩,以及对幼鸟给予了飞行前的哺食,这群火烈鸟终于准备开始飞上蓝天了。它们的脚步在水中逐步加快移动,随即几乎同时振翅,离开了水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飞上蓝天之后,它们又纵横进行大范围的盘旋,这或许是就近寻找新的栖息地,也可能是带着幼鸟继续进行长途迁徙前的技能培训。真的,它们在这儿能待多久?我们确实不得而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看到它们在空中的优美姿态,以及盘旋时的队形保持,我们这些追鸟人相信,这里就应该是它们理想的家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火烈鸟不是中国常见鸟类,但却是鸟类中非常古老且意义独特的一个大家族,在地球生态环境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古生物考古研究,早在4000万年前,地球上就有火烈鸟在飞翔。但20世纪以来,全球湿地面积迅速缩水,火烈鸟的生存环境面临巨大危机。目前属下六种全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其中易危(VU)1种、近危(NT)3种、无危(LC)2种。中国盐城海滨地带近年来年年发现有小族群迁徙至此越冬,一方面证明原有的栖息地可能环境受损,食物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大族群的越冬之需;同时也表明,盐城海涂湿地已成为这种大型水鸟新的适宜环境。为此,火烈鸟也成为了江苏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西太平洋候鸟迁徙中转栖息地里,新的明星鸟种,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观鸟摄鸟爱好者来一睹芳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历了11个多小时的拍鸟过程,我们这些追鸟人确实很辛劳,新的收获也让我们感到很幸运。其实我们的辛苦,与这些鸟儿迁徙的过程和努力相比,大概真算不上什么。望着鸟儿远去的身影,我们默默祝它们好运,也希望它们在这片神奇的世界遗产地充满活力,更好地顺应自然,繁衍生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