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立老师,百年汕尾关帝庙挥毫泼墨赠福

绽放

<p class="ql-block">一尊关公木雕,是千万百姓膜拜的偶像;一块青石古碑,是一首撼天动地的正气歌。千百年来,关公“忠、义、仁、勇”的圣德受历代人民顶礼膜拜。关帝庙已成为一方水土的民风象征,更是他们内心的精神寄托。</p> <p class="ql-block">12月14日上午,在汕尾朋友陈总的陪同下,来自十三朝古都洛阳的姓氏文化研究学者、北京榜书协会副会长、中国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家李发立老师一行,来到汕尾关帝庙参观。受到了汕尾关帝庙理事会理事长黄光生、汕尾市老年书画家协会会长罗镲、广东省民俗研究会理事何夏逢等热情接待。</p> <p class="ql-block">参观后宾主双方举行了座谈交流,李发立老师感慨的说,走过了不少地方,参访过不少关帝庙,汕尾关帝庙是他在广东、福建、港澳地区所看到的关帝庙中最大、最气派的关帝庙。整个庙宇古香古色、雕梁画栋,建筑之宏伟,工艺之精美,都留下了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汕尾关帝庙始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位于汕尾市城区,是汕尾港百年商埠的发源地。在历史上几度遭毁,几度修缮,最终在2010年重光于世。虔诚的信仰终得永恒的栖息之地,而那些古老动人的传说,深深刻在每个汕尾人的心中。</p><p class="ql-block">关帝庙不仅是汕尾人的精神寄托,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目前最大的关帝庙和关公文化重要的传承基地。</p><p class="ql-block">2019年,关帝庙被确定为“红色革命遗址”。</p> <p class="ql-block">2003年7月,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批准关帝庙为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机构修复至现今已20年。黄光生先生一直在民间筹集资金,一点一滴的建造着关帝庙。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着,每天早出晚归,由当初意气风发的少年到如今两鬓斑白,让关帝庙在民众的支持中逐渐有了如今恢宏的样貌。</p> <p class="ql-block">李发立老师被黄光生先生的执着深深感动着,无偿向关帝庙赠送了一幅五尺、十幅三尺金福作品,作为礼品与捐款,支持关帝庙建设,也是为支持关公文化传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同时也与黄光生理事长商谈后期共同合作,宣传关公文化,为更多的关公信众奉献福祉。</p> <p class="ql-block">李发立老师受黄光生理事长等邀请,现场挥毫泼墨,书写了榜书“关帝显灵”、“关帝赐福”、“三义殿”和“寿”字。</p> <p class="ql-block">仰望庙宇,被壮观的气势所折服。飞檐斗拱上的雕刻彩绘泛着斑斓色彩,绿色琉璃瓦在蓝天下波光闪闪,屋顶用潮州彩色磁釉碎片粘贴成三国人物造型,屋脊上雕塑的二龙戏珠惟妙惟肖。</p><p class="ql-block">关圣帝君端坐正堂,髯长二尺,面如重枣,一身正气逼人。伺候其侧的白黑武将神像关平和周仓威风凛凛,忠肝义胆之心众目昭彰。</p> <p class="ql-block">交流结束后,黄光生理事长陪同李发立老师一行,在关帝像前敬献了福字,希望关帝赐福与来拜见的信众们!同时回赠了庙中特色礼品。</p><p class="ql-block">如今汕尾关帝庙还在紧锣密鼓的装饰着,期待再次拜访时能看到它的崭新面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