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雀庵

沧海一粟

<p class="ql-block"><b>  白雀庵</b></p><p class="ql-block">  白雀庵位于邢台市南和县城东北10公里处白佛村,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千手观音妙善的初禅之地。白雀庵始建于1600多年前的晋朝,是黄河以北规模最大的尼姑道场,也是河北省唯一一处对外开放的僧尼活动场所,是在全国佛教最有影响力的二僧道场和著名的千手观音道场。庵院香火旺盛,农历四月初四、九月二十五有庙会。</p> <p class="ql-block"><b>  白雀庵来历</b></p><p class="ql-block">  相传南和县东北部白佛一带,原是一片林茂粮丰、成群白雀聚集的地方。南北朝时,从金山寺来了一个老尼师德真,用化缘所得银两修建了一处庵院。当地一个崇尚佛道的秀才,以“尼师三年苦心创业,可为白玉无暇;今日茅庐换庵院,世人欢喜雀跃,成群白雀栖息庵院”为庵院题名“白雀庵”。相传这里是世人敬仰的千手千眼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三皇姑出家坐禅之地。</p><p class="ql-block"><b> 三皇姑身世</b></p><p class="ql-block"> 相传,三皇姑系南北朝时期兴林国君妙庄王的三女儿,名妙善。其父妙庄王为南和县瓦固村人,南北朝时建立兴林国。其母宝英,南和县郄庄村人,小名郄武燕。妙庄王有三个女儿,长女妙音,次女妙元(一说妙颜),三女妙善即三皇姑。传说当年正宫娘娘梦花怀孕,于农历二月十九日生下一白胖女婴,取妙相善行之意,叫妙善。</p><p class="ql-block"><b> 逃婚遁佛门</b></p><p class="ql-block">  三女长大成人,妙音、妙元都招了驸马,享起了荣华富贵,唯有三皇姑笃志行善。三皇姑生性聪明伶俐,她不学描龙绣凤,而在宫中秘修禅事。十六岁时,妙庄王要将她许配给宰相李龙之子李炳,她执意不从,夜逃皇宫,至南杨庄村。后来,南杨庄为纪念三皇姑逃婚避难这个日子,将四月初二立为醮会。三皇姑打扮成村姑模样辗转前行,于九月十九日来到了白佛村白雀庵,昄依了佛门。消息传到宫里,妙庄王给老尼师下了一道秘旨,要事事磨难三皇姑,以使其回心转意。三皇姑天天挑水、推磨、捣米、做饭、打柴、敲钟,受尽磨难,但矢志不渝。</p><p class="ql-block"><b>  白佛小路</b></p><p class="ql-block">  正宫娘娘晓知三女昄依佛门,事事受磨难,忧心忡忡,山珍海味食不香,玉床衾被难睡眠。常背着妙庄王,偷偷到白雀庵看女儿。三皇姑有时也思念母亲,就偷偷跑回皇宫。时间长了,从兴林国首府经过郭平、南韩村东,踏出了一条蛇形小道,俗称“白佛小路”。</p><p class="ql-block"><b>   火焚白雀庵</b></p><p class="ql-block"> 白雀庵西南侧白佛寺内有个黄龙和尚,趁三皇姑外出打柴时,酸言淫词调戏,尽管三皇姑不理,但仍被造谣说她不守清规戒律。谣言传至皇宫,妙庄王下旨火焚白雀庵。霎时间白雀庵浓烟滚滚,烈烟腾腾,五百僧尼冤魂升天。玉皇大帝得知,派太白金星用通天避火绳搭救三皇姑脱离火海。</p><p class="ql-block"><b>  修身苍岩山</b></p><p class="ql-block">  三皇姑被救出后,决心到太行山修练。来到邢台地界双楼村歇脚时,将灌进鞋里的泥土倒了倒,平地立刻从南到北隆起三座山,老百姓叫它“三台山”(今尧山)。为避妙庄王,三皇姑于农历九月十八日走太行山,来到苍岩山,眼望崇山峻岭,百感交集,放声恸苦,感动了太白金星。太白金星派了一只斑斓猛虎驮她上山。她登上苍岩山巅,住下来潜心修练,日日净手焚香礼佛,虔心悟道。转眼九年,于农历六月十九修成了正果,日赴千坛,眼观万里。</p><p class="ql-block"><b> 舍手眼救父</b></p><p class="ql-block">  妙庄王火焚白雀庵,气病了国母,自己也整天神智恍惚,恶梦频繁,患了一种怪病——人面疮。在首府朝平城,求遍天下名医,不知所患何疾。三皇姑不计旧恶,化一“和尚”点化妙庄王,并亲献手眼治好了“人面疮”。</p><p class="ql-block"><b>  敕封三皇姑</b></p><p class="ql-block">  妙庄王感念三皇姑救命大恩,率百官来到苍岩山敕封三皇姑。本想将其封为“全手全眼”观音,因过分激动说成了“千手千眼”。帝王都是金口玉言,话音刚落,三皇姑圣像展现空中,果然长出了千手千眼。从此,名刹寺院就添了尊端庄慈祥的“千手千眼”观音,“千眼遍观世界不平事,千手遍护受苦受难的庶民百姓”。</p><p class="ql-block"><b>  重修白雀庵</b></p><p class="ql-block">  妙庄王传旨全国能工巧匠重修白雀庵,增建“千手千眼”观音殿。据说,这位菩萨“有求必应,神通广大”。老百姓都把她当作保护神,只要虔诚拜求,就能逢凶化吉,阂家平安。</p><p class="ql-block"><b>  举家昄佛门</b></p><p class="ql-block">  因朝政败落,两个驸马在战乱中惨遭杀害,大皇姑、二皇姑昄依佛门,被如来佛封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妙庄王和国母宝英深感无法摆脱世俗烦恼,也遁入空门。</p><p class="ql-block"><b>  发展中的白雀庵</b></p><p class="ql-block"> 白雀庵堂院坐北朝南,占地20余亩。南北朝以后,虽历代屡有修葺,但由于历史原因,曾一度庵毁僧去,变为废墟农田。1986年以后,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在原址上兴建了大悲殿、藏经楼、禅堂、配殿、斋院、斋堂等,现已初具规模。</p><p class="ql-block">  白雀庵修复后,历代遗存散失的有关文物不断收集到庵中。遗物中,有价值的两通碑,一是重修白雀庵前殿碑,刻于明代,青石质,高1.67米,宽0.53米,碑首为平角形。碑文为阴刻楷书,字迹基本清楚。二是创建茶棚碑,此碑青石质,高1.80米,宽0.69米,碑首为平角形,碑身中断,字迹大部分清楚。另外,零散文物有碑刻20余通,龟座3方,石磨、石臼各一个。</p><p class="ql-block">  1988年9月,白雀庵被河北省佛教协会定为“河北省南和县白雀庵女道场”。白雀庵平时有40余名僧尼从事正常教务活动,庵院香火旺盛,特别是农历四月初四、六月十三、九月二十五、腊月初七四个庙会,会期长达20天之久,善男信女遍及山东、河南等地,来者如云,热闹非凡,闻名遐尔。目前,白雀庵已成为我国冀南旅游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