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题目说的是南洋群岛的马六甲海峡与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市。2024年8月我去马来西亚走了九天,去了马六甲。</p><p class="ql-block"> 题目中用“锁两洋”、“达八方”这样的字眼儿不是夸张吸引眼球,而是写实。中学世界地理的题库一直会有“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最近最繁忙的海峡是马六甲”这个知识点。历史老师也会告诉我们,中世纪以来,郑和七次下西洋五次路过马六甲;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大航海更是将马六甲标注到所有的海图上。</p><p class="ql-block"> 作为学生,不知道马六甲考试难及格;作为水手,不知道马六甲肯定是个混混;如果是国际贸易的商人,不知马六甲怎么计算成本;如果是水师,不知马六甲早晚要喂鱼鳖。</p><p class="ql-block"> 不说了,在网上截一张图看着就清楚多了。向视频的制作者致谢!🙏🙏</p> <p class="ql-block"> 我对马六甲的说辞并不符合少年时代的我,因为我的中学时代正处于文革;作为学习认真的学生我也不记得课堂上出现过世界地图。改革开放后恶补失去的十年,知道了马六甲海峡在东西交通中的地位,但不知道还有个城市叫马六甲。只是到了今年,有举家出行马来西亚的想法,才在网上了解当地的人文,才知道有一座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它的名字就是马六甲市。</p><p class="ql-block"> 好一个马六甲,既是世界交通咽喉,又是世界文化名城,但二者孰先孰后呢?这事想一想就能明白:马六甲海峡当然是开天辟地就有,是亘古亘今的存在;但它为什么叫马六甲海峡呢?而不是跟着东北面的半岛叫马来海峡,或者跟着西南面的大岛叫苏门答腊海峡呢?当然,这就与马六甲城早在六百年前就出现在海峡边上有关。郑和的宝船在这里卸过货添过给养;麦哲伦的船队路过时也会把马六甲作为重要补给港口。六百年前就存在于海峡的显城名字,自然也就会成为海峡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这大概是人文的逻辑,颇有点子以父为荣,父以子成名。</p><p class="ql-block"> 马六甲市不是大城,但中国、马来亚、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多国文化遗产都是小城的构成要素。至于海峡中来往的巨轮,那也算是一道流动的现代文化风景线了……</p> <p class="ql-block"> 我是八月十五日去的马六甲,先见城,回程看的海峡。那么就先说城,再说海峡。</p> <p class="ql-block"> 马六甲市是联合国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显然,马六甲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是获得荣誉的原因。在城里有半天时间走马观花,但也看到了荷兰红屋、英国教堂、葡萄牙城堡、中国城,当然还有沿马六甲河的大片马来商家。</p><p class="ql-block"> 以时间先后为序,先说广场上的荷兰红屋。</p> <p class="ql-block"> 荷兰红屋完成于17世纪中叶,先是作为荷兰殖民当局的行政中心,后成为英国总督的府邸;独立后也是马六甲市政府的驻地,只是到了1980年才改为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荷兰红屋的建筑材料据说从荷兰运来,其特殊的形制与颜色成为马六甲的标志,并因此产生了一个新词——马六甲红。 放在下面的民宅也是红色,我觉得它就是模仿的荷兰红屋,用了马六甲红。门楣上的数字是1664,难道是年份?如是,这间咖啡屋可了不得了,没去喝杯咖啡,想起来就亏得慌😍😜</p> <p class="ql-block"> 据说红屋是东南亚最早的荷兰殖民建筑。从1661年算起历经360余年,在我的眼里还是像现代建筑。最大的建筑是建于1751年的天主堂,它的宗教功能延续近300年;礼拜祷告的信徒之外,游客也可以参观,不收门票。</p><p class="ql-block"> 教堂外的广场上,最吸引眼球的是用多彩花朵装扮的出租三轮车。人力三轮作为运输工具有一百年多的历史,作为旅游出租车也常见于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但打扮的如此花枝招展并且在广场成为出租主力,也非马来西亚莫属了😂</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看广场的全貌还是看随旅游业发展起来的出租车群,都可以看出昔日高高在上的殖民衙门口早成了烟火气息十足的市井广场。我还看到天主教堂的拱门下面有三位伊斯兰打扮的姑娘在乘凉,于是赶紧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抢拍下来;回来细看又像是穿着再普通不过的防晒衣帽😜</p><p class="ql-block"> 误会不误会关系不大啦,在马来西亚,你不用像在西亚北非那样神经紧张。特别是马六甲,在这座多文化并存的国际化城市,伊斯兰教、天主教、中国庙堂已经并存了几百年……</p> <p class="ql-block"> 广场荷兰红屋不远,有灰色的天主教教堂,搞不清它是哪国的建筑;走近一看,门楣上面刻有建筑年代——1849。明白了,从年份上得知教堂建于英国统治的19世纪中叶;那时候荷兰放弃了它在马来西亚的殖民地,与英国在苏门答腊的领地交换。这当然是西方列强利益的交换,目的是整合占领地,便于殖民统治,但客观上却造就了文化的多样性。这不,在荷兰红屋边上,又多了英国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 这种风格的建筑不多。离广场不远,有一座插着各国旗帜的建筑;土生土长的华人司机说是博物馆,我觉得也应当是英国建筑。我的逻辑是——西洋建筑除了荷兰那就是英国的,因为葡萄牙的遗留是城堡遗址,中国城不用脑子一看就明白。</p><p class="ql-block"> 那么问题来了,英国一百年的近代统治为什么留下的遗物少于荷兰?我的答案是英国继承了荷兰红屋,另起炉灶的必要性少,所以遗物也就少。对吗?只是推想。</p> <p class="ql-block"> 西洋建筑荷兰红屋靠着马六甲河,河有二三十米宽的样子,隔着河是一排民间建筑,现在显然是旅游业商用居多。这些房子据说大多数是咖啡屋与民宿,从门口窗下以及岸边摆放的休闲桌椅看,这说法靠谱。那么它是什么人在经营呢?司机说是当地人,有马来人也有华人——传说中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峇峇与娘惹(土生华人与马来人的男女后代)</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马六甲河流经广场,靠近广场的岸边发现一只鳄鱼;城市中心有鳄鱼,那么它是野生的还是放养的呢?问谁呢?身边能懂点汉语的只有司机,老是问也有点难为人家。司机大概就算是一位峇峇,与他交流显然有文化隔阂。</p> <p class="ql-block"> 下面的图片不用介绍看官都知道是到了中国城。但马六甲市的中国城名字很南洋或者说是很大马,它叫“马六甲鸡场街”。鸡场街正在举行鸡场街文化坊活动,同时庆祝马来西亚与中国建交50周年,所以街口有红牌坊,空中有纸鲤鱼,满满的中国元素,但你总觉得不是那么地道。正是这个不地道,可能才是地道的南洋中国风吧!😂</p> <p class="ql-block"> 牌坊是红色的,牌坊周围的饭馆也是红色的,我猜想这都是用的马六甲红。</p> <p class="ql-block"> 赤道线上公历八月十五号的中午不是一般的热。因为赤道的太阳是在头顶上没有斜角,所以在这里想找个阴凉地比起四季分明的家乡要困难的多。但这么远的来了,总不能把时间浪费在乘凉上吧?所以我发挥驴友精神,湿透了汗衫仍继续逛。看到的这位兄弟,我知道他实在是走不动了;他想不到他这一坐留下了一张有意味的文化照片😃</p> <p class="ql-block"> 刚才说了这里的中国风带有南洋味道,但再往街里走,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说法有失偏颇。因为我看到的一半的商家都是中国大陆几近失传了的“会馆”。我知道,会馆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商家机构,它是市场发达的产物,又带有农耕文化重视乡土的情结。</p><p class="ql-block"> 能看清吗?招牌上写的是福建会馆、雷州会馆、潮州会馆。</p><p class="ql-block"> 有了点穿越的感觉,但不是穿越到南洋,而是有点像明清之际的岭南。</p> <p class="ql-block"> 下图看得清是一座楼上下两个会馆;还有一座楼上是永春会馆,楼下则是王老爹老味道。</p><p class="ql-block"> 这算不算带有马来特色的中国风?</p> <p class="ql-block"> 这些觉得有点怪异的中国元素到了福建会馆里面感觉有变——变得让人肃然起敬起来。因为会馆里面我看到一块牌匾,上面工工整整的记录了会馆成立218周年纪念筹款活动捐款人名单:有机构有个人;有洋人更有华人;有官员有乡绅有律师还有“天教”(天主教?)。名字多的一张照片拍不全,我觉得牌匾反映的文化精神更中国,甚至是大陆很难找到的的民间乡土力量……</p> <p class="ql-block"> 龙福宫算是道观,香火正旺但门脸极简。极简的门脸里面有立柱,立柱上面有对联。对联对的有意思,上联用了两个“福”字,觉得是漏出了破绽,再看下联,相同位置用两个“建”字,不但托的稳当,还显出撰者的不同凡响。感兴趣的看官可以放大看。</p><p class="ql-block"> 龙山堂,也是门脸简陋但牌匾讲究,“龙山堂”三个描金阴文古朴大气,你很难觉得它是在远离本土文化的南洋。</p> <p class="ql-block"> 让我瞠目半晌的是下面“洛阳印务局”的门脸,一看就是上世纪民国时期的文化机构。从牌匾、字体、笔工、到用词行文都是“原装”;门脸儿也是原装,连门栓、锁都透出浓浓的时代感。按照民国时期的交通水平,这里离着大陆可不止万水千山……</p><p class="ql-block"> 回来百度搜索,知道洛阳印务局是福建人余丽水创建于1938年,至20世纪下半叶激光照排印刷出现前已经是活字印刷界有影响的中外文印刷机构。竖匾告诉我们,它还有树胶图章印务(树胶是橡胶的南洋叫法)。见了不免让人联想——能得到一张树胶印文,那可真是穿越了😍</p><p class="ql-block"> 印务局现在是博物馆,我去的时候没有开门,是我的遗憾。但我看到了它的存在,何尝不是我的幸运啊😃😃😃</p><p class="ql-block"> 网上搜索到一张馆内照片,放到下边聊补遗憾,向原作者致敬!🙏🙏🙏</p><p class="ql-block"> 再啰嗦一句,印务局与洛阳无关,与洛阳纸贵关系大……</p> <p class="ql-block"> 下面是鸡场街世遗公园,里面有人物雕像,表彰为鸡场街申遗做出贡献的文化坊创办人。雕像基座上有像主的诸多名号与贡献简介,看了让人肃然起敬,但按照我的认知谱系,怎么也不能把塑像健美运动员的形象与那些名号相连系。不仅如此,还总是把这位先生与峇峇这个南洋词相连。</p><p class="ql-block"> 看官也有这样的感觉否?☺️</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座独立小楼的名字有意思——“地理学家”。楼很小但明白无误的汉字招牌有三处,都是“地理学家”。这样直白的告诉你却让以汉语为母语的我觉得它不是汉语。</p><p class="ql-block"> 我在门外看南洋景就是不进去,为的是保留一份南洋的神秘;还有下面纯洋文的商店也在中国城,出进的各国人都有,年轻人多,我也把它当成是中国城里的南洋景。</p> <p class="ql-block"> 至于下面的涂鸦,它源自法国、意大利,但我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以及亚庇、山打根都看到很多,说明涂鸦已经成为马来西亚文化的一部分。 见过欧式涂鸦的人请做个比较,这里的涂鸦是不是很有大马特色?里面还有汉字、东方面孔,画家是不是要突出中国元素或者唐人街特色?</p> <p class="ql-block">郑和博物馆按说是马六甲游的重地,但是这里闭馆,有点落寞。</p> <p class="ql-block"> 中国城说着说着就住不下嘴,现在我们去看亚洲最古老的欧洲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法摩萨城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城堡建于1512年,由老牌的殖民帝国葡萄牙人役使当地人用当地宫殿庙宇的材料修建。后来城堡易手荷兰人与英国人,现在保留的是遗迹。据说城堡毁于英国人,但风格仍然是葡萄牙的。</span></p> <p class="ql-block"> 保存完整的是城堡的城门——圣地亚哥门。</p><p class="ql-block">城堡不收费,雕塑可近赏,砖墙可以抚摸感受。</p> <p class="ql-block"> 城堡建于马六甲山上,山高几十米,其实也无险可守。但正是没有险要的地利,铸造要塞反而是殖民者首先要重视的事。留下来的城堡说是废墟,但墙厚工精,屹立五百年仍然坚固如初。</p> <p class="ql-block"> 勒石记事是个好办法,在古代是东西方通用的技术。碑文看不懂,但1660年的年份告诉我们这是荷兰人的遗存。</p> <p class="ql-block"> 从遗址的房间里穿游,一个问题就会冒出脑际:葡萄牙蕞尔小国,何以在15、16世纪成为头号航海强国?我们会说航海术、地圆说、指南针、火炮、探险精神、成功欲望、发财梦等等要素不可或缺。可这些要素其它国家也有甚至比葡萄牙还要多,比如与葡萄牙同时代的明朝的郑和下西洋。</p><p class="ql-block">说到的是个大问题,不明白也要看下去😲😃</p> <p class="ql-block"> 回程见到一艘复制的帆船,要花钱买参观的门票,是个游乐项目。于是不进,只在外面看看。</p><p class="ql-block"> 昔日炮舰,今日玩具。</p> <p class="ql-block"> 与司机商量,回程去看马六甲海峡。车子走了近二十分钟,方才知道,马六甲市与马六甲海峡至少距离十多公里。</p><p class="ql-block"> 海峡的轮船比游客多,不亏是航运最繁忙的海峡。</p><p class="ql-block"> 轮船距离很远,但天气晴好,手机放大几倍,拍到的照片仍然清晰。</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两位当地游客,我又想起“峇峇与娘惹”这两个马来特色的汉语词。知道很可能不靠谱,但就是老想这两个词😜</p><p class="ql-block"> 一只乌鸦来湊趣,我加一顶帽子去凑数;把它们当模特,拍下寂寞的马六甲海峡……</p> <p class="ql-block"> 海岸上有大房子,水边还有纪念碑,上书“马六甲海峡,海上丝绸之路节点”的字样。还有几个字是“又见马六甲”,这几个字与楼房墙壁上的漫画题字一样。这些字让人想起国内大型情景演出的手段,都是这样渲染……</p><p class="ql-block"> 让我斗胆再猜一下,这里曾经有过中国背景的热闹与造势,与一带一路有关,与那盘大棋有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