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福建行

陈伟

<p class="ql-block">今年秋后,利用一周的时间报团去了一趟福建,名曰"全游福建",可想而知,若大的地方,一周时间,真正是走马观花。回来之后,感慨一番:浮掠八闽</p><p class="ql-block">穿山跨江托云行,</p><p class="ql-block">浮光掠影入八闽。</p><p class="ql-block">手抚武夷松竹茶,</p><p class="ql-block">脚步永定土楼营。</p><p class="ql-block">鲟埔难能风情古,</p><p class="ql-block">鹭岛极目气象新。</p><p class="ql-block">高铁不达高雄站,</p><p class="ql-block">波涌平潭潭难平。</p><p class="ql-block">2024.12.2</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4日晚从太原机场乘华夏航空支线小型飞机,(这种飞机为加拿大产,乘额90人,)于午夜飞抵浙江衢州。衢州为浙江省地级市,是一座具有18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一直是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饭后,导游告知行程略有变动,使原计划到福建的泰宁改为衢州的两个老街巷。没想到此游的第一站竟是从浙江开启。这是第一个景点:盈川老村</p> <p class="ql-block">盈川为浙江衢州的一个古县名,在衢江畔,据说唐如意元年始置,第一任知县为唐初四杰之一的杨炯,今仍有杨炯纪念馆。设此应该是名人效应吧。</p> <p class="ql-block">这里最感新鲜的是建筑风格,所到之外可见徽派建筑。</p> <p class="ql-block">自家老屋闲坐的大爷</p> <p class="ql-block">一小时后,又转到这里。据方志记载,此村曾是一片沼泽。直到宋代,大唐名相杜如晦的第十一世孙杜元感迁衢,择居芝溪,后旋迁铜峰,以杜姓为名,是为“杜泽”之由来。</p> <p class="ql-block">走街串巷看到这么一个去处,门上着锁,经打听,找到管理人员,请求一览,正在做糯米酒的老乡给我们开了锁。</p> <p class="ql-block">进入里面,感觉这应该是一家大户人家的祠堂。</p> <p class="ql-block">祠堂天井</p> <p class="ql-block">据方志记载,此村曾是一片沼泽。直到宋代,大唐名相杜如晦的第十一世孙杜元感迁衢,择居芝溪,后旋迁铜峰,以杜姓为名,是为“杜泽”之由来。杜泽人建祠宇、造厅堂,有新老祠堂、祖大厅、长房厅、大文厅、三文厅、花厅、石板厅等“二堂十八厅”。文化底蕴深厚。杜本仁堂规模更大</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古建,一看风格,二看艺术,三看规模。建筑雕塑犹如一幅幅精美画面,仔细看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木雕浮、镂等手法体现的淋漓尽致,加之建筑结构,不得不佩服那些能工巧匠</p> <p class="ql-block">2017年7月到2019年,历史悠久的杜泽老街进行改建成现在的规模。老街全长820米,有39条古街巷,目前保存有清代建筑103处。走在这里的杜泽老街上,各种商贩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两条浙江古街,我们向福建泰宁出发。绵延不绝的山峦、不时出现的河流,使乘坐的大巴几乎在桥、隧中穿梭,有时基本是桥连隧,隧接桥,感觉有走不完的山路。近中午一点左右在这一服务区吃了中饭,自行解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多,我们赶到了福建的泰宁县城参观老城老街。 福建三明泰宁尚书巷位于泰宁县城关,东西走向,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巷,也是一条很老的石板街。</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建筑群主要包括明早期到清晚期500多年中各时期建筑物,集官宅、民居、祠堂、生产生活用的辅房、店面以及古街、古巷、古井、牌坊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家印染店内的一张木桌,造型独特</p> <p class="ql-block">泰宁尚书第,俗称“五福堂”,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年),是明朝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的府第。</p><p class="ql-block">泰宁尚书第座西朝东,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布局严谨合理,是福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明代建筑群,是研究福建古代民居的珍贵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泰宁尚书第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由于到达这里已经是下午五点钟,景区关门不准进入,只好在门外打卡了</p> <p class="ql-block">县城特色就是徽派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一早,就奔向了以土楼著称的永定县</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午的饭菜,摆布有个性,但饭菜还是中国化的</p> <p class="ql-block">去土楼的路上看见了什么树?忘了,好像不是香蕉</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正式开启土楼之行,这是一座土楼的外围,看脚下</p> <p class="ql-block">永定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永定,是纯客家县,是福建拥有最多土楼的县,总共23000多座。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2008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这座圆形建筑是1962年的新产品。</p> <p class="ql-block">土楼大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用糯米、石灰、蛋清和泥土混合而成的外墙,内部是用黄木和杉木,夏可抵暑气,冬可抵冽风,还可自动调节室内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土楼分方形,圆形,五角形,八角形,日字形,回字形,吊脚楼等多种内型。永定区最著名的的土楼有土楼王-承启楼,是福建土楼当中最大的,2010年进入世界吉尼斯最大土楼纪录。</p> <p class="ql-block">承启楼是福建土楼王,内居千人。四层结构,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清康𤋮时竣工。客家人汪氏大院。据说这里的客家人来自洛阳</p> <p class="ql-block">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小社会。楼内的水井、厨房、仓储、卧室、粮食加工房、柴火间、猪牛舍、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这是土楼王内的水井</p> <p class="ql-block">防御性能比较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土楼的大门是用十厘米厚的杂木制成,外钉铁板,有的楼门上还装有防火水槽。最高层处设有瞭望台,以便了解敌情。</p> <p class="ql-block">上面房子似的建筑是供土楼内孩子上学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走在圆型和方型土楼之间,看脚下</p> <p class="ql-block">这座方形楼名世泽楼</p> <p class="ql-block">里面格局也是有棱有角,方正大气</p> <p class="ql-block">看了土楼,第二天又奔赴心仪已久的厦门。看着路旁的云雾,犹如飘在空中</p> <p class="ql-block">厦门高速口。厦门市别称鹭岛, 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东南沿海名城,东南与大小金门和大担岛隔海相望。由厦门岛、鼓浪屿、海沧半岛、集美半岛、翔安半岛、大小嶝岛、内陆同安、九龙江等组成,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90多平方公里。人口532.70万人。</p> <p class="ql-block">一进厦门便拉到这个地方乘机帆艇岀海,来回估计不到一小时,费用可昂贵</p> <p class="ql-block">乘坐这种小艇子有风险</p> <p class="ql-block">在小艇上可看到厦门国际会议中心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东南沿海居民心目中的救世祖雕塑</p> <p class="ql-block">下午游览了著名的南普陀寺,这是山门</p> <p class="ql-block">寺内的五老峰</p> <p class="ql-block">这座寺院与同样著名的厦门大学邻居</p> <p class="ql-block">厦门岛街景</p> <p class="ql-block">去这个叫老院子的地方看了一场抗外实景剧</p> <p class="ql-block">剧尾从水面徐徐上升的马祖彩塑</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去游名岛。</p><p class="ql-block"> “不游鼓浪屿,枉费厦门行”。而我对鼓浪屿的印象是许多年以前看到一篇文章里记录蒋介石几次野后都要到此小住几日,便想到肯定环境一流吧。但此行没有关于蒋的任何信息,连导游都说不清楚。鼓浪屿位于厦门市西南隅,面积约1.88平方公里。素有“海上花园”之称。 </p> <p class="ql-block">坐这条船</p> <p class="ql-block">看到祖国的威力</p> <p class="ql-block">海面上的货船</p> <p class="ql-block">据说海潮上来拍到这块石头上,会发出擂鼓般的声音,此岛便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岛上的厕所,文化不?作为风景名胜区,鼓浪屿以建筑为表,音乐为魂,由于这些原因,“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波光粼粼</p> <p class="ql-block">19世纪40年代,鼓浪屿成为一扇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有不少国家的领事馆建在这里。迄今岛上留存着千余幢中西合璧、风格各异的风貌建筑,向世人呈现“万国建筑博览”的艺术氛围。</p> <p class="ql-block">生长古怪的榕树在岛上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在岛上留影,身后远处塑像为郑成功</p> <p class="ql-block">从鼓浪屿回到厦门港</p> <p class="ql-block">第五天离开厦门,去泉州的一个小镇和平潭岛,下午直达武夷山</p> <p class="ql-block">从厦门到武夷山的路途中,去了两个景点,一个是泉州的浔埔,一个是福州的平潭岛。蟳埔村位于晋江的入海口,距泉州市区不过10公里左右。据悉浔埔这里居住的是古时阿拉伯蟳埔女人的后裔,虽经历代与当地汉族通婚,但中亚的遗风尚存,主要表现在蚝壳房和蟳埔女的头饰上。</p> <p class="ql-block">蟳埔女盘头插花,戴着丁香耳坠,穿着大裾衫、宽脚裤,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情。蟳埔女"戴簪花圈,插象牙筷"的头饰是从宋代以来从中亚流传过来的。她们和惠安女、湄州女一起并称福建三大渔女。很多簪花围都是用应季的小朵鲜花扎成整齐的花环,有红、黄、白、紫等不同颜色,就像是头上顶着一个"小花园"。也有些不戴簪花围直接插花儿的,簪花围也有不用鲜花用绢花的,颜色更加丰富。</p> <p class="ql-block">闽南话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蛎。当地人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建起一座座蚵壳厝,无意间成就了一个建筑奇观。"蚵壳厝"的建筑形制同传统的闽南红砖厝,花岗石的墙基,上下红砖砌方框、窗框,红白相间、鲜艳古朴闽南红砖厝风格鲜明,民俗气息浓厚,蚵壳厝与之不同的就是这蚵壳的墙表。将大而中空的蚵壳垒砌在墙面,墙里隔绝空气多,这样的墙冬暖夏凉。闽南的海风里具腐蚀性的盐分,也奈何它不得,长年累月的风雨还将它们洗刷得格外明丽。蚵壳厝散发着浓浓的古城余韵,外墙上密布的大贝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还没见到海,就已先嗅到海的气息。</p><p class="ql-block">虽然距离现代的物质生活近在咫尺,她们仍然虔诚地传接着祖辈们世代沿袭的生活模式。</p> <p class="ql-block">平潭岛,亦称海坛岛,是中国第五大岛、福建省第一大岛,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福建省平潭县境内,是平潭县主岛,距福州128公里,东面与台湾省新竹港相距仅68海里,是中国大陆距台湾最近处,岛屿南北长29公里,东西宽19公里,面积为267.13平方公里,占平潭县总面积的72%,以形似坛而得名。岛上时常"东来岚气弥漫",简称"岚",别称"东岚",旧称"海山"。因为景点就在滨海沙滩,在这里,我们只拍了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当天中午在这里吃饭</p> <p class="ql-block">滨海沙滩</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通常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千米的小武夷山,称福建第一名山 ,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这是标志</p> <p class="ql-block">从一线天开始攀爬有848级台阶的天游峰</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山峰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p> <p class="ql-block">天游峰上的中正公园碑坊。1936年时任驻闽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所建</p> <p class="ql-block">攀爬天游峰,与天同游</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拥有2527种植物物种,近5000种野生动物,人工种植的茶树到处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漂流的小船</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是仙女凉布的山头,上面的划痕是一次大风刮跑凉染的布时仙女抓下的指印</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的文化遗存有:有高悬崖壁数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处;有朱熹、游酢、熊禾、蔡元定等鸿儒大雅的书院遗址35处;有堪称为中国古书法艺术宝库的历代摩崖石刻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乡民保护武夷山水和动植物的禁令13方;有僧道的宫观寺庙及遗址60余处。这是著名的大红袍母树,据说国家每年投入巨资保护</p> <p class="ql-block">这座宏大的建筑是返回衢州街头抓拍的,不知道什么所在,但很有观展感</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住了两晚,第七天下午返程,从浙江衢州机场坐与来时同样的机型于晚九点回到太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