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走山西长城之山西镇长城收官战之六——游浑源古城

怡然

<p class="ql-block">山西镇长城毕业季行走的第六天,今天的计划路线:败杨峪-李峪段-玉门段-关沟烽火台-东尾毛,大约13.7km。考虑到第七日返京可能遇到堵车等不确定性,领队决定把第七日的长城路线提前,即今天走到凌云口,完成山西镇长城接龙,拍毕业照。</p><p class="ql-block">但“热闹是他们的”,怡然第六天没有走长城,而是选择了在浑源古城看古迹,至于山西镇长城的毕业季,则是不了了之。不过按照领队列出的山西镇长城行走的评分表来看,怡然马马虎虎能得80分,就这样吧,生命的旅程本来很少完美可言,对于长城也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序篇,走进风雨中</p><p class="ql-block">怡然昨天稀里糊涂地跟着徐老师、金健飞、兔哥等大咖走完了败杨峪段长城的六个敌台,今天应该会轻松一点。但是今天早晨起来发现,外边冷雨凄凄,冷且不说,黄土坡上的长城应该更难走了——其实这些怡然都不怕,最难受的还是腿疼,昨天走败杨峪的那几公里真是累坏了!</p><p class="ql-block">这是落子窊段长城文保碑,我们昨天走了这段长城,今天才拍到文保碑。</p> <p class="ql-block">迷雾蒙蒙中的敌台,就是我们昨天晚上的集结点——点将台。</p> <p class="ql-block">风雨中我们的合影!之后我们兵分三路,开始各自的行程!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p> <p class="ql-block">即使困难再大,总有勇者不吝前行!今天能坚持走长城的人,一定是真正的墙迷,向他们致敬!</p><p class="ql-block">资料介绍:浑源境内现存48段长城墙体,总长度128.842千米,关堡26座,敌台、烽火台共计133座,有北齐、明代等历史时期的长城,其中,明长城80.309千米——完美毕业的同学们,已经把这些尽收囊中了吧!</p> <p class="ql-block">风雨中,裹紧雨衣,目视前方,踏上征程,去行走山西镇最后一段长城,胜利是属于他们的,这个时候来点音乐好不好——送战友,踏征程……</p> <p class="ql-block">其实,也没有那么悲壮,这雨只下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停了,后来天晴了,云淡风轻,云雾飘渺,葛老师说:这一天是这次走长城最美的一天——他们应该得到大自然的馈赠!</p><p class="ql-block">这是真正完成全程的英雄们!</p> <p class="ql-block">——浑源古城的美好际遇</p><p class="ql-block">风雨中送别走长城的队友,我们一行10人回到浑源县。其实我们今天是兵分三路,还有一部分人再访李峪村,然后又去荆庄村去看大云禅寺,我们三路人也算是各有所得!</p><p class="ql-block">怡然逛浑源古城同行者:火燕、辽塬/荆韵夫妇、虎虎、绿窗明月在,共六人。</p><p class="ql-block">这是浑源古城图:规规矩矩的八边形。</p> <p class="ql-block">我们没有时间绕行浑源古城,这是我们路遇的西门,断壁残垣,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四、五百年前的有明王朝。</p><p class="ql-block">浑源这座古老的城市拥有1000余年建城史。据史料记载:唐朝始用浑源县名,一是浑河之源,二是道教最高境界“混元”的谐音,三是“八水合而混流”。</p><p class="ql-block">《明长城考实》:浑源县,北和大同县相连,南隔山与繁峙县相望,西接应县,东邻灵邱。县境南部崇山峻岭,连绵不断,著名的有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以及翠屏山、龙山等。据载,古时浑源南部山区重峦叠嶂,林木深蔚。</p><p class="ql-block">浑源县之名,始称于后唐年间,以居浑源川而得名。元朝时代县为州,属大同路。明承元旧制,属大同府辖。调安东中屯卫中、前二所守御。</p> <p class="ql-block">从明朝以后,浑源州一直延续到清末,隶属大同府,是雁北最古老的县城之一。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浑源这个县城主体也已经褪去了辉煌的历史色彩。还好,浑源古城现在还保留着文庙、圆觉寺、永安寺、傈毓美墓、武衙门以及麻家院、栗家府等古民居,对了,还有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律吕神祠,今天我们就与浑源古城来一次世纪之约,去寻找浑源当年璀璨的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永安禅寺——国家文保</p><p class="ql-block">‌这座牌坊位于永安寺附近,其名称“祐黎保国”,寓意着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永安禅寺位于浑源古城东北隅,是金代古刹。寺内的壁画精美绝伦,尤其是“十大明王”画像,画工细腻,表情生动。</p> <p class="ql-block">目前在永安寺中现存着建筑有六座:分别为传法正宗殿、东西配殿、护法殿、鈡鼓楼、戏台,均为在原址上修复重建,但整体上仍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永安寺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走进神秘的永安禅寺,正殿的名字不是传统的“大雄宝殿”,而是“传法正宗之殿”,这是元代建筑风格古朴,充满了唐宋遗风。正殿的匾额由元代著名书法僧人雪庵和尚亲笔书写,字迹遒劲有力。</p> <p class="ql-block">正殿内壁画是元代巨幅重彩壁画,东、西两侧墙壁上由众多神佛人鬼三界形象,形象生动、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这是网上找到的照片,比怡然拍摄的要清晰一些。</p> <p class="ql-block">其北壁绘制的十大明王演法图最为震撼,“巨壮诡怪,笔力飞动”,十大明王的怒目画像,色彩鲜艳,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据说能亲眼目睹这些壁画的人,真是少之又少。</p> <p class="ql-block">关于永安寺传法正宗殿内的水陆十大明王的名号,柴泽俊先生《山西佛寺壁画》“浑源永安寺传法正宗殿明代壁画”文中,分别是“无能胜明王、秽迹明王(大力明王)、步掷明王、大威德明王、大笑明王、不动尊明王、焰鬉得迦明王、降三世明王、马首明王、大轮明王”,特别强调了“皆呈三头八臂的凶猛像”及“分骑乘龙、麟、狮、獬、吼、虎、象、牛、凤、蛟十种神兽”,但并没有对每尊明王的具体名号进行说明。</p> <p class="ql-block">其中“以指剺面”的明王形体特征鲜明格外引人注目,以两手撕开面皮,露出里边略带笑意的白脸。现多解读为不动尊明王,是毗卢遮那佛的愤怒身,也是唯一一个以佛的本来面目示人的明王。</p> <p class="ql-block">这座狮子的眼睛会随着角度、光线的变化而变化!</p> <p class="ql-block">永安禅寺的惊喜远不止于此,这里的每一处都值得细细品味,慢慢消化。每一幅壁画、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传法正宗之殿”的壁画是允许拍摄的,只是不让用闪光灯,但是,壁画却很难拍好,但其东厢房有AI复原的照片,虽价值远比不上原作品,但拍摄效果不错。</p> <p class="ql-block">看过了壁画,再抬头看看顶棚,我们又一次被精美绝伦的建筑修饰震撼,静美的藻井,精致的花纹,精湛的技艺,都让我们叹为观止!其繁复的装饰让人联想到希腊柱式的演变,多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越来越复杂,最后都不知道再往哪装饰了。</p><p class="ql-block">永安寺,岂一个震撼了得!</p> <p class="ql-block">圆觉寺——国家文保</p> <p class="ql-block">圆觉寺,俗称“小寺”。清顺治版《浑源州志》载:“圆觉寺,在州治东,金正隆三年(1158年)僧玄真建。”原是以塔为中心的一组完整的古建筑,有大殿、东西配殿、山门、西跨院大殿等,三十年代,日本人入侵,将寺内木结构建筑全部拆毁,现仅存砖塔一座,为金代原构。但现代人大同日报社李尔山考证为“契丹辽的最后一座塔”。</p> <p class="ql-block">圆觉寺砖塔和四周的砖刻浮雕显露古朴之美。塔高九层,密檐飞拱,通体砖砌,平面呈八角形,全仿木结构建筑。塔身除第一层外,其余各层均无梯级可攀登。第一层四面辟门,唯正南为真门。</p> <p class="ql-block">塔顶上端安装莲花式铁刹,铁刹顶端有一翔凤,翔凤能随风转动,是古代天然风向标。</p> <p class="ql-block">塔基座四周是砖刻浮雕,总计有40个栩栩如生的舞乐人像,令人叹为观止,对研究古代民族文化,特别是北方民族的歌舞、乐器有一定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妇人启门图,怡然以为尽管塔周围有那么多的浮雕,但是这“妇人启门图”才是核心。这幅图描绘一个女子半掩于门后,眼神迷离,姿态暧昧,充满了神秘感。</p><p class="ql-block">关于“妇人启门图”的含义,有文专门论述:在墓葬艺术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主要包括对墓主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对死后幸福生活的想象以及对道教升仙思想的反映。‌‌</p><p class="ql-block">首先,妇人启门图常被用来暗示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状态。图中展示一名女子从半开的门缝中探出头来,象征着墓主人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享受富足的生活,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同时也暗示着墓室的尽头并没有真正的终点,而是象征着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除了妇人启门图,还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沙弥启门图,这是辽塬在</span>国博曲阳石雕展拍摄的照片,可惜的是怡然在京期间没有预约上参观。</p><p class="ql-block">网上资料:沙弥‌是佛教中的出家男子,通常指年龄不满20岁但已满14岁的年少男出家者。虽然他们还不能受具足戒,但也要遵守许多佛教戒律,一般受持“十戒”‌。</p><p class="ql-block">‌沙弥启门图与妇人启门图的主要区别在于身份和象征意义的不同。‌妇人启门是古代墓葬艺术中的图像,主要用于象征引导人前往仙境或转世投胎的概念;而沙弥则是佛教中的出家男子,具有明确的佛教身份和戒律要求。</p> <p class="ql-block">浑源文庙——国家文保</p><p class="ql-block">参观过<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东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南京孔庙</span>、云南建水文庙、山西朔州孔庙等许多孔庙,浑源的孔庙仍然令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浑源文庙始建于辽代,其布局主次分明,保留有金元时期的构造特征。</p> <p class="ql-block">文庙大成殿的沉稳,大成门的阔气、泮池大成坊等遗迹,深积着辽、金的建筑特点。</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大成殿里的先师像是由整段乌木制作而成,这也是文庙的珍贵之处。</p> <p class="ql-block">那么,亚圣孟子像是由整段黄杨木雕刻而成吗?没看到介绍。</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后墙青砖砌出的“忠、孝、节、义”四个巨型大字虽已覆盖过水泥,还是能看清其真实面貌,给人以深深的震撼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栗毓美墓——国家文保</span></p><p class="ql-block">栗毓美是浑源人的骄傲。栗毓美(1778年~1840年),字含辉,号箕山,又号朴园,清嘉庆七年(1802年)以拔贡考授河南知县。历任知县、知州、知府、粮盐道、开归陈许兵备道、湖北按察使、河南布政使、护理巡抚等职。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主持豫鲁两省河务。道光二十年(1840年)二月十八日,栗毓美积劳成疾,卒于任上,道光皇帝追赠他太子太保衔,赐谥“恭勤”,民族英雄林则徐为其撰写了墓志铭。</p> <p class="ql-block">栗毓美墓园呈南北长方形,墓内为汉白玉建筑,砖碹大门居中,门首镌刻“栗氏佳城”。栗毓美墓园南面的大门外两侧,立着两座碑亭,亭内有着高达5米多的汉白玉巨碑,碑头盖双龙帽,雕工精妙。碑基刻江海浪,随风汹涌,底座是赑屃负碑卧波,昂首南天。左碑刻神道,右碑勒圣旨,两碑书法,笔力雄健,刀工精湛。</p> <p class="ql-block">此为恩旨碑,碑额高100厘米,上书“纶音”。碑高265厘米,内容为道光皇帝在栗公去世五天后给内阁所下的圣旨,由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汤金钊书丹。</p> <p class="ql-block">栗公神道碑立于清道光二十年,碑额高120厘米,内容由“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的阮元所篆。碑身高234厘米,碑阳为道光皇帝授予栗毓美的官职等,碑阴是对栗公一生的总结和高度评价,由翰林院侍读学士彭邦畴撰文。碑阳、碑阴皆由“三代帝师”“楷书称首”的祁寯藻书丹。</p> <p class="ql-block">进入墓园,见一座汉白玉雕栏石桥,名延泽桥。</p> <p class="ql-block">桥北有一座汉白玉石碑坊。这是从里向外拍摄的石牌坊。石牌坊上的各种雕刻作品雕刻精美,只是其象征意义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碑坊左右各有一件华表,只是表头坐着的不是朝天吼,而是石狮子——所有这些给人一种到了皇陵的感觉,不错,栗毓美墓有“民间小皇陵”之称。</p> <p class="ql-block">嵌于石牌坊基座上的抱鼓石,我们在浑源古城看见过<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样图案的门当,当时我们都给它起名“福娃”,后来善于钻研的辽塬找到正确的诠释,这个图案称为</span>”一团和气”。</p><p class="ql-block">《一团和气图》是由明宪宗朱见深在新年创作的画作。作品借用东晋儒生陶渊明、和尚慧远、道士陆修静“虎溪三笑”的典故,来表达新的开始年对于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想期望。后来“一团和气”图案流入民间,备受喜爱,逐渐演变成一人持展开的手卷。</p> <p class="ql-block">沿着通祭厅的甬道两侧,列有石羊、石虎、石马各一对,石刻文武人像各二对,祭厅三室三阶,名永怀亭。</p><p class="ql-block">问题来了,为什么清代修建的墓园,其人像生却是明代的装束呢?</p><p class="ql-block">后来请教园内工作人员又上网搜寻,得到如下答案:</p><p class="ql-block">洪承畴既投降女真,便替皇太极出谋献计。他向清廷提出给汉人“十降十不降”的建议,被全部接纳。其中第二条便是“生降死不降:生前要穿满人衣装,死后则可用明朝衣冠殓葬。”</p> <p class="ql-block">过了祭厅便是墓丘,墓丘按照清朝的规定,封高一丈六尺,周围台高二尺五寸,全部用汉白玉围砌。墓室内墓志铭,为两广总督林则徐所撰写。</p> <p class="ql-block">栗毓美任河督虽仅五年,但治绩卓著,死后道光皇帝评价“栗毓美办事实心,连年节省帑金数十万,一旦病故,诚为可惜。”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修建了祠庙,拜他为“河神”,称为“栗大王”。至今,河南、山东、江苏等地还建有栗大王庙。栗毓美,也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位黄河河神。而在浑源,也留下了每年端午全县群众自发游栗毓美陵园并拜祭的民俗。</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游览浑源古城的时候,见到了栗府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巷上的老房子基本保存,那一座座古建筑虽残破不堪,但其精美的装饰时时散发着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律吕神祠——国家文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律吕神祠</span>位于浑源县永安镇神溪村,是元朝至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存。</p><p class="ql-block">绿窗明月在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律吕神祠一定得去看看,那可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那就去吧,不过这律吕神祠是与音乐有关吧?</span>古代不是有十二音律吗?</p> <p class="ql-block">沿着这段甬道上坡,便到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律吕神祠门前。</span>据《浑源州志》记载,律吕神祠位于城北七里神溪孤石上,建于北魏时期。</p><p class="ql-block">大门紧闭“可以打门上的电话号码”,B队曾在4号游浑源古城,也已经探好了路。我们打了电话,管理人员说一会儿就来。</p> <p class="ql-block">门楼匾额上的“律吕神祠”已经被人为打磨得模糊不清了。</p> <p class="ql-block">进的门来,再走过一段巷道,再进右手的一个小门,才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律吕神祠的主体建筑,很有一种曲径通幽之境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介绍:律吕神祠大殿坐北朝南,殿身面阔三间,进深六橡、单檐歇山顶,灰色筒板瓦屋面。平面略呈方形,面积约125平方米。运用减柱造,应为四柱三间的开间方式只用三柱,设两间,在明清以后的山西地方建筑中暂无此处理,应为元代的建筑手法。</span></p> <p class="ql-block">浑源州志(乾隆癸未刻本)律吕神祠北魏时建。元至元六年(1300年),重修,东昌教授麻治撰记。明成化间,重葺。</p> <p class="ql-block">正殿前东西两旁建有钟鼓楼,这是钟楼。</p> <p class="ql-block">南面为砖砌五龙壁,五龙壁前有一水池,墙壁上的五龙栩栩如生,水中倒影蜿蜒游动——可惜的是五龙已经被破坏得残破不堪,而水中的倒影则倍感凄凉。</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大殿门前,等待着管理人员开门,一睹传说中的精彩壁画!据说人家一般时候是不开门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有幸进得门来观赏壁画,但不允许拍照。这次管理人员兴致很好,跟我们一起看壁画并略作介绍。以下照片皆来源于网上搜寻。</p><p class="ql-block">律吕神祠殿内壁四周是近七十平方米的四海龙王行云布雨彩绘壁画,共画有各种大小人像一百三十九个。东西两壁的壁画分上下两层;上层是在云头上坐跨飞龙的龙王,手执令旗和雨簿的雷公、风伯、雨师,还有在行云布雨中奔忙的蟹兵虾将和螺女鱼男。</p> <p class="ql-block">下层画的是黎民四季耕作图,有的冒雨播种,有的挥汗夏锄,有的握镰收割,有的扬鞭运粮,充分表现出了劳动人民对丰收向往的喜乐心情。</p> <p class="ql-block">北壁左侧,还画有一幅“水母用茶”图,色彩艳丽,五个侍女,有的端茶,有的捧桃……</p> <p class="ql-block">从剥落的表层我们可以看到这壁画被修补过。有人说底层的壁画才是明代的,上层的壁画应该是清代或是民国时期的。</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律吕神祠,可以看出与音乐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供奉水母娘娘的寺庙。关于“律吕神祠”的来历有多种版本,比如以下这个传说:传说唐朝太和元年,宏州人张珪在石上休息时,神人从空中告知“律吕”应在六月二十五日行硬雨。张珪回家后通知村民,及时收割麦子,避免了灾害,此事被朝廷知晓,于元至元六年进行重修,麻治教授撰写了记述。明成化年间,该祠庙又经过修缮。“律吕”是有行雨本领的神,那么供奉水母娘娘就对了,而大殿中的壁画正是龙王行雨图,这一切也就说得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门外的这个初看像是经幢,后来看不是。是碑柱!也不是,上面的刻字非常拙稚。怡然斗胆以为这是一个不伦不类的叠拼。</p> <p class="ql-block">永兴北岳行宫——省文保</p> <p class="ql-block">永兴北岳行宫‌,又称南宫、恒岳庙,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永安镇永兴社区。该行宫始建于北魏延兴元年(471年),并在唐贞观十九年(646年)由李世民派尉迟敬德进行扩建‌。现存的永兴北岳行宫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寺观。</p> <p class="ql-block">永兴北岳行宫的建筑特点包括其三进院落布局,坐北朝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天王殿、太贞宫、九天宫。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前单步梁对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前出廊,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前后檐明间均施六抹隔扇门六扇,两次间施窗‌。</p> <p class="ql-block">大殿里的猫放肆地打着哈欠,它似乎明白自己是沾染仙气的猫,但怡然看着很有点诡异。</p> <p class="ql-block">永兴北岳行宫存清代石碑2通,这是其一吗?好像不是,不过这几个字可是越看越有看头。</p> <p class="ql-block">好东西在这里呢!寺庙里的工作人员打开他们乱糟糟的仓库,给我们看他们收藏的碑,这一定是清代的那两通碑之一了,只是我们什么都看不到。</p> <p class="ql-block">浑源府衙——县文保</p> <p class="ql-block">浑州署始建于金代,现存建筑是明朝太祖洪武七年州判张溥主持营造,距今已有645年的历史,占地49亩约32500平方米,有房舍310余间。浑源州衙建筑群是中国北方现存的古官署衙门中独具特色的明清风格州衙建筑,它在整体布局上严格按照《明史》《清会典》所载的地方官署规制,表现了“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狱房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整个建筑布局对称、合理、紧凑、主次分明、高低错落、井然有序、浑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牧爱堂”意为“官亲民、官爱民”,这个堂号由清康熙年间的知县衷鲲化所定,体现了古代官员对民众的关爱和亲近。</p><p class="ql-block">府衙的审案大堂以牧爱堂命名,该挺感人的,不知道现实如何。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可都不怎么样。</p> <p class="ql-block">看过许多州府衙门,印象最深的是开封府、云南建水等,对于浑源府衙观感一般,这是我们在浑源参观的最后一个景点,我们有点累了,所以观感大打折扣了。</p> <p class="ql-block">浑源古城的大院们——</p><p class="ql-block">浑源古城里先保存几家大院,都曾经是显赫一时、非官即富的望族,比如麻家大院、田家大院、姚家大院等,最有名当然是麻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麻家大院,位于浑源县文庙之后,总面积3411平方米,是一座规模大,规格较高,工艺考究的清代民居建筑群。麻家大院,清末举人麻席珍建造,坐北朝南,东西长51.3米,南北宽66.54米,占地面积约3411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三进院带东西跨院布局,正院中轴线建有大门、过厅、正房、阁楼,东西两侧建厢房。西跨院现存两进院。东跨院现存后院。</p><p class="ql-block">据介绍,这里已住过4代人,有些房曾翻修过,但院落结构没有改变,可惜许多独有的雕饰受到破坏。参观麻家大院要10块钱的门票。</p> <p class="ql-block">大院的主人叫麻席珍,字国华,生于1866年,卒于年代不详,浑源东坊城水磨町人。清光绪壬寅(1902年)举人,宣统庚戌年(1910年)考取法官,历任陕西长安初级审判厅、山西太原地方审判厅推事,山西闻喜、晋城、沁水等县知事。麻席珍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5月辞职返乡。正巧这年正月李峪青铜器出土,麻席珍对此事极为关注,进行详细调查,于民国21年(1932年)撰写《浑源出土古物图说》一书,内含《古物记》、《古物歌》、18张古物照片及说明。</p><p class="ql-block">对了,关于李峪村出土的牺尊,怡然在这里看到介绍。</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进院,是辽塬在绣楼上拍摄的照片,怡然腿疼得绣楼都懒得上了,于是成了镜头中小小的我了。</p> <p class="ql-block">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杰特:,寓意着才能、智慧、品性等方面的出类拔萃——这是麻家的学馆吗?</p> <p class="ql-block">除了介绍关于李峪村的出土文物,麻家大院里还有许多珍贵的收藏,看着都喜欢,只是没有空间展示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西跨院,这里是强身健体之所,怡然与荆韵也练起来!</p> <p class="ql-block">观音庵——</p> <p class="ql-block">看到观音庵的标识,我们再三再四第敲门,终于敲开了门。进得院中发现有两位尼姑守着冷冷清清的庵,她们说这座观音庵最早建于唐代,现存建筑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求个签吧,很灵验的”,她们说。求什么呢?我们都有些茫然,于是悻悻告别。</p> <p class="ql-block">余井街——</p> <p class="ql-block">离开栗府巷之后,我们在城里吃了午饭,每人一碗面——浑源的凉粉是出了名的,有“浑源凉粉爽滑口,好比仙味留人醉,不吃浑源的凉粉,等于没到浑源”之说。但今天一直是阴雨霏霏,很有些江南的湿冷,所以这凉粉实在是吃不下去了。</p><p class="ql-block">吃完午饭,辽塬说附近有个余井街,据介绍保存着很古朴的建筑。我们寻到余井街,这里已经破烂不堪了,古朴与破烂不应该划等号吧!</p> <p class="ql-block">听说余井街正在拆迁,大概是要重新修建之类,但现在的问题是资金不到位,即使有钱,新修的古街又会有多大经济效益呢?</p><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一户人家的墙壁上看到镶嵌着一块碑,字迹好像是“余井街碑记”,其它的就看不清了。</p> <p class="ql-block">且说我们六人小分队在浑源古城的一天,访五处国保、一处省保、一处县保……身临其境,感受古城的历史氛围;穿越时光,探索古城的古老魅力;玩味品鉴,余音绕梁而三日不绝……这一天,我们的收获很多,走长城、寻古迹,总是带给我们意外的惊喜与满足!</p><p class="ql-block">山西镇长城毕业季行走的第六天,不圆满的圆满!</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