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婺源古韵</p><p class="ql-block"> 西安倪保文</p><p class="ql-block"> 说起江西婺源的旅游业发展,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徽派建筑、古村、古桥很多网红打卡地就不用说了,但是我感兴趣的还有那古老的非遗人文文化,它很是吸引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眼球。近日有幸到婺源一游,确实给了我很多思绪。比如,婺源县赋春镇甲路村的油纸伞就很有意思,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以竹为骨,以纸为面,经过绕伞圈、裱伞、绘画、上桐油、结顶等七十多道较为原始的手工工序,加之不断的改进和发展,确实展现出了工匠们精湛的手工技艺,更是成为婺源的一张网红名片。2015年,甲路油纸伞代表中国亮相米兰世博会;2017年,与意大利品牌合作开发的新品油纸伞走上了世界级时装T台;2021年,甲路油纸伞制作技艺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在与制伞工匠闲聊中还了解到,目前,甲路油纸伞年销售量近10万把,并远销28个国家和地区,每把合人民币100多元,外汇更高,让更多人乃至世界领略到了现代、时尚的东方之美。为了使这一非遗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伞厂还为游客准备了拍摄、亲身体验的道具等,在哪留张纪念照确实还有点意思。它所带来的旅游、观赏等间接收入就更不用说了。</p> <p class="ql-block"> 在婺源,其古法造纸也是一个看点,并有些神奇。要不是有探寻婺源传统文化的念头,我们至今可能都不知道还有这种古老的造纸手工艺隐藏在婺源的大山深处。</p><p class="ql-block"> 在婺源北部边陲的白石源有四个自然村即:双桂、白山、白坞、松坑,因其盛产毛竹,所以在很多年前,就自然成了古老的纯手工造纸工艺发源地。在这几个自然村,以前每家每户都会造纸,特别是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尤为兴盛,成为了村民的生计。我们知道,纯手工造纸是“祖宗饭”,但真正传承的人却越来越少。近些年来,年轻人多去外面闯天地。而在村庄里,依然还有不少人默默做着古法造纸的营生,把古人们留下的这门手艺传承下来。经了解,在这些村的古法造纸营生中,收入还算可以,每年一家也能收入几万元。这些年,婺源县打破传统文化“枯燥乏味性、认知的盲目性、活动形式的单一性”,在复原婺源传统造纸工艺的基础上,通过精心改良打造后,使我们更加增强了古法造纸的体验感,提高了多人现场体验的互动性以及学习的趣味性。</p> <p class="ql-block"> 还有古法酿造的坑头米酒也是一绝。相传,明嘉靖年间,坑头村的潘潢凭学识拔得头筹,金榜题名,直入朝野。潘潢与当朝首府严嵩同朝为官为友,每年将家乡坑头米酒赠之,从此,坑头米酒更是声名远扬。</p><p class="ql-block"> 古法坑头米酒非遗传承人 詹荣彬是坑头米酒酿造第38代传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酿制的米酒以“醇香绵柔、不上头”为特色,其人其艺也曾被央视、江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桃溪谷”坑头米酒酿造,很好地保留了徽州地区一千多年来古法酿酒技艺,其经典原味 ,15%vol的酒精度数,不论是品饮或是礼赠亲友,都是不错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今发上几张最近在婺源拍的非遗文化方面的照片,与朋友们分享。(西安倪保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