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的相册里,保存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这张拍摄于1967年初夏的照片,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照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拍张照片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照相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那时,只有县城才有照相馆。不像现在,人人都有智能手机,可随时随处拍照。照张相要到十多公里外的县城。村里比较富裕或讲究些的人家,家中有老人过寿或小孩过百岁,也偶尔请照相师傅下乡到家中拍摄。这时,邻居家也跟着沾光,等主人家照完后也照一张。这张照片就是我的小学老师高老师家请来照相师傅时我们顺便跟着照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照片上可以看到,由于我们都是第一次面对镜头,个个表情严肃,略显紧张,并带有一丝神圣感。人人手捧红宝书,带有显著的时代特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照片上共7个人,都是我家和二叔家的兄弟姊妹。后排中间最高的是我大姐,右边是我二姐,左边是我。前排左边两个是我三妹和四妹,右边是我二叔家的两个堂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我二弟只有几个月大,没有参加拍照。后来我又添了一个三弟。二叔家也添了一个堂弟。我家共7个孩子,3男4女。二叔家3个男孩。正好凑了个十全十美。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看见这张50多年前的老照片,真使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时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个年代的农村相对比较落后,农业科技不发达,生产上还是靠天吃饭。大集体时期,以每个生产队为劳动和分配单位,记得那时生产队好像有干不完的活。每年“吃完过年饺子就下手,一直干到腊月二十九”,可大家从年头到年尾,辛辛苦苦忙活一年,所打的粮食交上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分到社员手中的就所剩无几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那时自留地、家庭副业都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农民全都靠工分在生产队吃“吃大锅饭”。我家共9口人,兄弟姊妹7个,全靠父母挣工分养家。吃饭的嘴多,挣工分的手少,若是遇到不好的年景,家人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照片上我们穿的衣服,现在看来样式简直土得掉渣,但这已是我们当时最漂亮的衣服了。别看样式不怎么样,还满身皱褶,但都是纯棉的,手工制作,这倒很符合现代时装的潮流。每一件都是母亲一针一线辛苦缝制的,绝对是量身定做、独一无二的时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穿衣服,基本都是买成品,不论是样式、色彩还是面料,品种多样,应有尽有。现在,衣服很少有穿破的,都是因为觉得过时或不想穿了而丢弃。以前物资匮乏,买布都得用布票,限量供应。那时衣服都是棉布的,有平纹和斜纹之分。斜纹的结实一些,价格也贵一些。谁要是有一件化纤布料的衣服,都会引来众人羡慕的目光。记得上高中时,有一年春节后开学,看到一名同学穿了一条尼龙布的裤子。这名同学家是山区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能穿上尼龙裤子,大家都感到很好奇。后来才知道,他是用村里救济的一条进口化肥袋子染了做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候,除了春节,人们平时是极少能做一件新衣服的。我二婶是名裁缝,每年春节前做衣服的人特别多。除了本村的邻居,不少外村的人也慕名而来。春节前一个月左右,常常是加班加点的干,节前也干不完,临近年底就不再收布料了。做衣服的人就说,节前做不出来不要紧,别耽误正月初二走亲戚就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候在农村衣服是不分什么春夏秋冬穿的,常常是一件衣服穿四季。冬天的棉衣,到了春天,把棉花掏出来改成一件夹衣;天气热了,再把夹层拆下来做单衣。常常是老大穿旧了老二穿,老二穿小了老三穿,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直到实在做不成一件衣服了,也舍不得丢掉,要拆成一块块碎布,做补丁或做鞋底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年龄大了,总感到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就是一年。可小时候总觉得一年的时间特别漫长,总盼着快点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有好吃的,才有新衣服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小时候上学时,带的饭是煎饼咸菜,看到城镇户口的同学吃馒头,非常眼馋,常常暗自想,什么时候也能天天吃上白面馒头。有时甚至想,自己什么时候能跳出“农门”,能成为一名“城里人”。现在看来,这种理想似乎有点幼稚可笑,但在当时,这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现在,我来青岛已快50年了,早已成为一名“城里人”。有时漫步在五光十色的城市街头,回想起小时候的经历,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的童年是苦涩的,在童年的记忆里更多的是贫穷,是磨难。不过,现在看来,贫困的童年倒成了我们这一代人一生中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照片总能唤起我们心中深藏的记忆。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寸画面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印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用修图软件处理后的照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