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13日,因为有事来到了的海门市包场镇。15日事情办完后,早晨时分又踏上回上海的行程,随手记录下了沿途的一些画面。这些照片不仅仅是风景,更是我心中那份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这段旅程,不仅是地理上的移动,更是心灵上的一次旅行。我将这些沿途的风土画面,作为这次旅程的纪念,它提醒我,无论走到哪里,故乡和家,永远是心中最温暖的港湾。</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村庄显得格外宁静,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一望无际的土地上,一行行整齐的小植物在晨光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迎接新的一天。远处的田野里,几座简朴的农舍静静地伫立着,炊烟袅袅升起,给这片土地带来了一丝温暖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天边渐渐泛起了鱼肚白,东方的天空被淡淡的粉红色渲染,仿佛大自然在为新的一天拉开序幕。在这宁静而美丽的乡村,一切都在静候着太阳的升起。远处的房屋和树木在晨光中若隐若现,它们静静地守望着这片土地,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太阳缓缓从地平线下升起,天空被染成了一片橙黄。一条小河或运河蜿蜒穿过田野,水面上泛起了金色的光带,如同一条金色的丝带,将村庄与远方连接在一起。河水在夕阳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倒映着岸边的树木和农舍,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初升的大阳下高压电线塔与天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天边被染成了橙红色,电线杆矗立在田野中,显得格外高大威猛。周围的树木在夕阳的映照下变得金黄一片,增添了几分诗意。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壮美。</p> <p class="ql-block">太阳呈现出鲜艳的红色,被橙色的天空环绕,仿佛一幅绚丽的画卷。天空中飘浮着几朵云彩,被染成了金黄色,与大地上的景色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太阳下的乡村显得格外宁静和谐。一排排房屋在日出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温馨,屋顶上炊烟袅袅升起,田野里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远处的树林在夕阳的照射下变得金黄一片,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p> <p class="ql-block">清晨时分,一座桥横跨水面,周围环绕着树木和植被,一片水域在晨光中泛着微光。远处有一座建筑结构,可能是农舍或其他类型的住宅区的一部分。晨雾缭绕,给这片宁静的乡村增添了几分神秘感,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中。</p> <p class="ql-block">一座破旧的房子静静地矗立在田野中,旁边是一块菜地,远处可以看到电线杆和汽车的一部分。尽管房子已经显得有些破败,但依然透出一种质朴的美感。菜地里的蔬菜在晨光中显得生机勃勃,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乘车经过绍隆寺下车参观。</p><p class="ql-block">绍隆禅寺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王浩镇,原名王灶庙。北宋范仲淹筑范公堤,宋海门知县沈起筑沈公堤,两岸交界处即为岸头镇(今王浩镇所在地)。沿海渔民、灶民为祈求佛祖皇岸护佑,遂在岸头修建王灶庙,元代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易地重建,更名为绍隆寺。</p> <p class="ql-block">寺庙门前的大门庄重威严,上方刻着汉字“法轮禅寺”,两侧分别写着对联,“慧照乾坤”、“庄严国土”。走进寺内,古朴的建筑和宁静的氛围让人顿感心灵的平静。寺内的大雄宝殿金碧辉煌,屋顶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显得格外庄严神圣。</p> <p class="ql-block">寺庙的正面视图展现了典型的中国风格设计,屋顶呈弯曲形状,装饰华丽。入口处上方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该庙宇的名字或者一些宗教意义的文字。附近停了几辆汽车,表明有人造访或活动正在进行。寺内的庭院中,古树参天,青石铺地,给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寺庙的建筑雄伟壮观,屋顶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尽显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寺内的殿堂内供奉着众多佛像,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地跪拜祈祷,祈求平安与幸福。寺内的钟声悠扬,回荡在空间,给人以心灵的慰藉。</p> <p class="ql-block">寺庙的黄色屋顶与红色墙壁相映成趣,门前挂着红灯笼,显得庄重而神秘。寺内的庭院中,古树参天,青石铺地,给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感觉。寺内的殿堂内供奉着众多佛像,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地跪拜祈祷,祈求平安与幸福。</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寺庙建筑群坐落在蓝天白云之下,显得庄重而肃穆。寺内的殿堂内供奉着众多佛像,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地跪拜祈祷,祈求平安与幸福。寺内的钟声悠扬,回荡在山谷之间,给人以心灵的慰藉。</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照片,黄色墙体与红色屋顶相得益彰,给人一种庄重而典雅的感觉。寺内的庭院中,古树参天,青石铺地,给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铜钟悬挂在红色支架上,每当钟声响起,悠扬的声音回荡在寺庙之间,给人以心灵的慰藉。</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绍隆寺又来到余东古镇。余东古镇位于江苏海门市余东镇,拥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两淮盐场中唯一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古镇,也是南通地区第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至今仍保持着明清时期“中轴对称,城河相拥”的基本格局,景区内拥有古运盐河、护城河、保安桥、泰安桥、姐妹井、明清石板街、老街古巷、法光寺等古迹遗存;有武进士故居、张氏私塾、范氏宅院、大夫第宅院、郭利茂银楼、余东剧场、江村故居等名人故居;有通东民歌、通东说令、通东利市、凤城青描绘、凤城刻纸、灶花等非遗文化。</p> <p class="ql-block">余东古镇牌坊</p> <p class="ql-block">南城门楼的情景,城墙高耸入云,上面插满了红色的旗帜,城墙上有一座小亭子,下面放了几盆花花草草。城门内,街道两旁的店铺挂着红灯笼,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的门楼上有翘起的屋檐,门前挂着红灯笼,两侧种着绿植盆景。走进这座古建筑,内部的装饰古朴典雅,墙上挂着一些古老的字画,地上铺着青石板,给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感觉。这里曾经是古镇的重要场所,见证了古镇的兴衰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中式建筑风格的小楼阁,屋顶翘角飞檐,非常具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城市风光场景</p> <p class="ql-block">石拱门通道,两侧由砖块砌成高墙,中间有一道拱门供行人通过。走过这道石拱门,仿佛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通道内,两旁的墙壁上刻着一些古老的诗句,给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狭窄的老街巷,两侧房屋均为灰色瓦顶,门面挂着红色灯笼和招牌。走在这样的老街巷中,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保留完好的明清石板路,两旁排列着传统的中国建筑。走在这样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石板路的尽头,一条清澈的小河环绕着古镇,水面上泛着微光,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小巷子,两侧都是白墙灰瓦的老房子。走进这样的小巷子,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排列着一排建筑物,其中一些店铺悬挂着红底白字的旗帜或牌匾。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都是木制的房子,挂着红灯笼,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老宅门,位于一条小巷之中,两旁都是青砖黛瓦的房子。老宅门前有一道木制大门,上面挂着一块牌匾,写着“张家”。整个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而古老的感觉。走进这座老宅,内部的装饰古朴典雅,墙上挂着一些古老的字画,地上铺着青石板,给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老宅门,大门上方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江宅”二字,下方则是两扇木质的大门。走进这座老宅,内部的装饰古朴典雅,墙上挂着一些古老的字画,地上铺着青石板,给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感觉。这里曾经是古镇的重要场所,见证了古镇的兴衰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旁民居上刻着“凤城酱园”的字样,门上还写着“百年老字号”,表明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走进酱园,一股浓郁的酱香味扑鼻而来,架子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酱菜,让人垂涎欲滴。</p> <p class="ql-block">余东最有名的古井位于十字街北两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姐井和妹井两口井以老街为中轴线左右对称,明代有两姐妹一起嫁到余东城,姐妹两家同时打造而成,由此得名姐妹井。两井圈面光光,口径虽小,但深不见底,常年水量充沛、水清如镜,饮用时生津甘醇,几十户人家常年汲水使用,天旱不干、大雨不溢,用它沏茶清洌爽口,常饮此水颜面不衰。</p><p class="ql-block">介绍余东最有名的井——姐妹井的文字说明板。这块牌子详细介绍了两口井的历史背景以及它们的独特之处。站在井边,可以感受到那份古老而神秘的气息。井水清澈见底,仿佛能洗净一切尘埃,让人感到心灵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姐井位于一个安静的小院中,院子里有一口石磨放在地上,旁边还放着一把扫帚。一旁种了几棵树,其中一棵树上结满了果实。井水清澈见底,仿佛能洗净一切尘埃,让人感到心灵的宁静。井边的石磨和扫帚,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妹井位于一处老宅的房子前,房子虽然有些破旧,但依然保留了一些特色元素。房顶上的瓦片已经出现了破损的情况,墙壁也显得斑驳不堪。门口贴着一个福字,似乎是在祈求好运的到来。井水清澈见底,仿佛能洗净一切尘埃,让人感到心灵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盐店弄位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建盐场后,首家经营的宝记盐店(现解放路123-125号)南侧,从石板街起经盐库二分校、准提庵向西至西城墙,长达205米。附近还保留有盐仓库、钱粮房、二团弄等遗址。</p><p class="ql-block">现原来遗址处已圈起来,里面都是瓦砾。只留有这块文字介绍牌。</p> <p class="ql-block">北仁寿药店位于解放路,北仁寿药店始主王姓主宅故居。该屋始建于康熙己卯年,即公元一六九九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院内三大间七架瓦屋,与药店同建于康熙己卯年。院内有花草树木、人物山水雕塑,屋脊上有二龙盘珠,栩栩如生。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然岿然不动。充分体现了康熙盛世江南宁波古建筑的结构风貌。</p>
<p class="ql-block">北仁寿药店是中国古代的一座重要药房,位于解放路上的历史悠久的老街上。该店始建于康熙年间,并与王姓主宅相邻而建。这座房子拥有三间大房间和七架瓦屋,屋顶上装饰有两个龙盘珠,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尽管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时间流逝,但至今仍然保持着原貌,充分体现了康熙盛世江南宁波古建筑的独特结构风格。</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老房子,门上挂着两个红灯笼,上面写着“年年有余”、“岁岁平安”,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武进士故居是明武进士姜锦球的故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姜锦球,海门市余东人,明嘉靖中武进士。其故居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两间明代居室,青砖黛瓦虽苍老斑驳,屋梁雕饰还显露着明朝遗风。解放初期,大门还悬挂有二龙伴珠的圣旨匾额,可惜毁于“文革”之中。为海门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武进士故居是一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两间明代居室。</p> <p class="ql-block">在海门区余东古镇,一条清澈见底的运盐河,终年潺潺地环绕着古镇,河上有一座保存完整的古桥叫泰安桥,屹立在古镇石板街的最北端,桥身石柱上八尊石狮像庄严的老人,诉说着古镇曾经的辉煌。泰安桥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四年,桥宽3.3米,南北挎头各4.5米,全长23米。相传桥名是清代重建后,乾隆所题,寓意“国泰民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小桥,石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桥下的河水清澈见底,两旁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站在桥上,可以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桥身石柱上的石狮像庄严的老人,诉说着古镇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古桥横跨河流之上,桥身上刻着“泰安桥”字样。桥下的河水清澈见底,两旁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站在桥上,可以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桥身石柱上的石狮像庄严的老人,诉说着古镇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余东剧场建于1954年下半年,由镇上工商界人士合资所建,内设座位886个,内有演员宿舍、化妆、休息间以及饭堂。是当时海门比较完备的剧场。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剧场弃用,但建筑尚存,原貌依然。坐西朝东宽14.6米,深50米。</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运盐河,西起利和镇,经余西、四甲、余东、包场、六甲达吕四,主河道全长30公里。开凿于唐代天佑二年(公元905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余东是古代盐场和盐业集散地,运盐河发挥了重要的盐外运作用,又是吕四到南通的重要的客运通道。它在流经余东时,古镇东、西、北三面被运盐河环绕,因此运盐河又是余东古城提防倭寇的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盐码头遗址,明代的余东是通东的盐业中心。余东盐码头,古称“余东盐埠”,明代时为外运盐建有一码头,称为“西码头”,下用木桩固定,上用废旧石磨,逐步向上堆成台阶直至路平(现存有物尚在水中)。清乾隆年间,余东场大使王嘉俊奉旨修建保安桥(明洪武年间初建)时因余下不少长石条,便利用其在桥左又造了一个盐码头。</p> <p class="ql-block">运盐河畔戏台,每逢节日,村民们会聚集在这里,欣赏戏曲表演,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戏台的背景是清澈的运盐河,水面上泛着微光,远处的青山绿水与古镇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站在戏台上,可以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法光寺,古称东岳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是海门区内唯一留存的明代古刹。现有殿宇50余间,其中,天王殿为明代建筑,山门为清代建筑。1984年,政府出资对寺庙进行整修,恢复了10个侧殿,并复建了大雄宝殿、藏经楼、念佛楼、僧寮楼,现已成为通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庙宇。法光寺建筑群现包括文昌阁和芙蓉池。文昌阁,古称文昌宫,儒教胜地,内供文曲星、孔子和朱熹塑像,始建于明代,抗战期间被毁,现存文昌阁为2001年复建。据《张氏家谱》记载,芙蓉池为文昌阁同期所建。现存芙蓉池已被整修一新,并于池中央增建了湖心亭、九曲桥等设施。法光寺建筑群,反映了余东古镇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一种特有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和谐共处的宗教文化,为苏中、苏北地区所罕见。</p> <p class="ql-block">沿河畔修建的居民步道,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走在这样的步道上,可以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步道的尽头,一条清澈的小河环绕着古镇,水面上泛着微光,远处的青山绿水与古镇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沿河木栈道</p> <p class="ql-block">供游客小憩的茅草亭</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自然风光的照片,前景有芦苇草,在微风下轻轻摇曳;背景则是一个平静的水面,水面倒映着周围的植物与天空。宁静而美好。这一刻,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也让人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2024.12.15</p><p class="ql-block">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