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做一个有深度思维的人</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爱说话,可是很少有人思考小孩子为什么爱说话。人们几乎都喜欢爱说话的小孩子,可也有人欣赏喜欢沉默的小孩子。</p><p class="ql-block"> 孔子就曾经考察过他的一个学生:“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这句话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教学案例:孔子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对这种现象,一般的教师,必然会轻率的给一个差评。难能可贵的是,对这种闷葫芦似的学生,孔子并没有简单的轻易的否定,而是“退而省其私”,通过观察颜回课堂外的言论,孔老师发现:“亦足以发”,即这位貌似愚钝的颜回,往往对老师的课程内容有所发挥,并不是死记硬背、生吞活剥。这样孔子就十分肯定的得出一个结论:“回也不愚。”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放在生活中去评价,不拘于泥课堂上的外在表现,而是看学以致用的效果,这就是孔子的高明之处。</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知道,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曾高度赞扬过颜回刻苦求学的学习品质,称誉到:“一箪食,一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并毫不掩饰对颜回天资的惊叹,认为颜回不仅不“愚”,而且“闻一知十”。</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知,孔子对颜回的初步印象,当在颜回初入学时。而颜回通过孜孜不倦地学习,彻底改变了老师的看法。</p><p class="ql-block"> 当然,孔子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最著名的是他对曾参的评价:“参也鲁”。现实是,恰恰是这位貌似愚鲁的曾参,成为他的衣钵传人之一,通过讲学著书,把孔子的儒学思想传之后世。</p><p class="ql-block"> 对比孔子最喜欢的其他两位学生,勇于任事的子路与通权达变的子贡,相较颜回与曾参,前者风云一时,后者却为儒家后代所尊崇。其根本的原因,恐怕恰恰是因为,二者思维方式的不同。</p><p class="ql-block"> 还是回到最开始的话题,老师们总是感叹:学生为什么越来越不爱说话,课堂为什么越来越沉闷,家长经常责怪: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不和自己说话。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是:说明学生或孩子越来越走向成熟,越来越向深度思维发展。</p><p class="ql-block"> 道理很简单:具有浅思维的人,往往具有思维的敏捷性与直线性;而有深度思维的人,恰恰是具有思维的批判性与广阔性。俗语说:“沉默是金”,不是主张人不说话,而是对深度思维的价值的高度肯定。</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里,列举的生动的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就辛辣地嘲讽了那些浅思维的人,足以为夸夸其谈者戒。</p><p class="ql-block"> 到实际中调研,边实践边思想,想好了再说,说的应该是想好的。开门见山,言简意赅,甚至轻易不说话,耐住寂寞,做“愚鲁”之人,往往是一种美德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和修养。</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