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读余华小说《活着》

青帝

<p class="ql-block">  余华的小说《活着》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它讲述了徐福贵充满苦难与沧桑的一生。从富家子弟到家道中落,历经战争、饥荒、亲人离世,福贵的一生如同一根漂泊在狂风巨浪中的芦苇,不断地遭受着无情的打击。然而,心之所向,一苇以航,从福贵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这简直就是一曲命运沉浮中的人性与时代的悲歌。</p> <p class="ql-block">  赌博败光家产是福贵人生悲剧的开端,这一情节也是故事的重要转折点,从此开启了他漫长的苦难历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b></p> <p class="ql-block">  从福贵的自白中,可窥视其对往昔荒唐的悔悟。起初的堕落,尽显人性的弱点,为欲望所驱而陷入赌博的泥沼,可谓咎由自取。然而,他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部分富家子弟的腐朽生活方式。福贵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成为这种不良风气的牺牲品。</p> <p class="ql-block">  此后,福贵经历了战争的恐惧,在枪林弹雨中挣扎求生;面对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父亲在粪缸上排便不慎摔死;母亲因耽误医治而病死;儿子因给难产的县长夫人输血过量而死;女儿因难产至死;妻子长期患病,加上痛失一双儿女,郁郁而终;女婿因意外被重物砸死;外孙因饥饿吃了大量的豆子被撑死。到最后,只剩下他和一头老牛相伴。</p> <p class="ql-block">  如此种种,所有亲人几乎无一善终。就连战友春生,也因受不了非人的折磨,自寻短见。</p> <p class="ql-block">  面对接踵而至的厄运,福贵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默默承受,顽强地活着。这种活着,并非只是肉体的生存,更是一种对命运的不屈抗争,对生命尊严的坚守。即使命运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b>”福贵用他的一生诠释着这句话的深刻内涵。</p> <p class="ql-block">  最终,福贵完成了买牛的愿望,同时还救下了另一头待宰的老牛。此时,福贵可能想到了自己,一生的坚强“化作绕指柔”,这也算是一种圆满的结局吧。</p> <p class="ql-block">  《活着》,让我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在福贵的经历中,曾经的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而与妻子的相濡以沫、与家人相聚的美好时光,儿子的懂事与勤劳、女儿的善良与坚强……这些温暖的瞬间,虽然夹杂在福贵苦难的生活中,却如同一束束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尽管命运对福贵不公,但他依然能在与亲人相处的点滴中找到温暖,在艰辛的劳作中感受生命的可贵。这使我们意识到,生活的意义,或许就隐藏在平凡的日常之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如一顿团圆饭、一个电话,一个拥抱,都是生命的馈赠。即使身处黑暗,也要珍惜这些微小的幸福,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福贵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生命和生活的认知之路。让我们明白,无论未来会遭遇怎样的挫折,都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在苦难中坚守对生命的敬畏,用心领悟活着的真谛。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Ps:</p><p class="ql-block"> 看完小说,又看了当年张艺谋的同名电影。电影以福贵一家的命运为线索,展现了从内战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系列历史阶段,包括大跃进、文革等。在这些情节中,电影对一些历史事件进行了较为真实的呈现。如大跃进时期的集体食堂、文革中干部被整等。</p> <p class="ql-block">  葛优将福贵历经沧桑后的隐忍与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而巩俐则生动地展现了家珍这位传统女性的坚韧与温柔。</p> <p class="ql-block">  然而,正是因为电影以一种过于真实且深刻的方式,揭示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伤痛与人性的复杂。它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时代的某些阴暗角落,与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表达产生了冲突。因此,这部电影曾一度被禁。</p> <p class="ql-block">  其实,电影所表现的苦难程度,与原著相比,还远远不够。原著中福贵经历的苦难更加沉重和残酷,如儿子有庆是因抽血过多而死的,而电影中改为被区长的车意外撞死,原著中那种社会的荒诞和无奈被削弱。</p> <p class="ql-block">  原著通过福贵的一生,深刻地揭示出命运的无常以及时代的荒诞和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电影虽然也表达了对生命和时代的思考,但在深度和广度上相对原著有所欠缺,主题表达相对较为温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力度仍有不足。</p> <p class="ql-block">  但无论如何,一个时代已经结束。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使命和局限性,相信,时间最终会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我们只有勇敢地承认、并接受历史的变迁和发展规律,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才能更好地应接未来的挑战,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  正如清朝皇帝旻宁(道光帝)在《励志诗•改过》中所说:“<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谁无过,患不自知。知而弗改,是谓自欺。告人以过,是我良师。</b>”以此,看历史的发展,道理亦然。</p> <p class="ql-block">  总之,无论过去的成就如何辉煌或存在何种遗憾,关键在于要把握现在、开创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