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河源查勘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董在华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工程师,1952年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参加了黄河河源查勘。我曾在父亲遗留下来的几篇手稿发现了“黄河河源查勘记”。 这篇文章比在1952年人民日画报和其他报刊上的内容要详细的多。</p><p class="ql-block"> 2011年四月,我写了一篇文章《父亲的事业》发表在《黄河网》和《黄河报》上。让关心黄河、关心黄河河源的人们看到当年的黄河河源查勘队怎样历尽千辛万苦完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大型科学考察活动,开启了治理、开发黄河资源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的手稿里记录着具体的组织情况:【1.黄河水利委员会派队长一、工程师一、技术员一、报务员一、卫生护士一、普通人员二、工人二(内有一人兼办事物)。</p><p class="ql-block">2.中央燃料部技术员一。</p><p class="ql-block">3.青海省农林局实习生一。</p><p class="ql-block">4.青海省雇用有:翻译三(汉族二回族一)饲马员四(汉族一回族三)、饲牛员十七(藏族)、炊事员一(汉族)。</p><p class="ql-block">5.青海派武装六十二人,自购马匹六十二匹,雇牦牛一百七十三头。】</p><p class="ql-block"> 从父亲遗留的手稿里可以看出他们肩负着多么沉重的压力和责任。</p><p class="ql-block"> 黄河的工作太多了, 在 新开馆的“黄河博物馆”里河源查勘只占据很小的一部分。没有高精尖的装备,即便是这样,从中完全可以看出河源查勘的艰辛。</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千百年来哺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华夏文明。而千百年来对黄河的治理、改造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勇气和令人叹服的智慧,查勘黄河河源的艰辛以及团结、认真、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的手稿里有对河源地区扎陵湖和鄂陵湖美丽景色的描述:【湖上水面平静,许多鸟儿飞翔在湖上,四面环绕着长满青草的高山,山上跑着长角的鹿,湖面上反映着蓝蓝的青天和朵朵的白云,有说不尽的美丽。每到下午风起,黑云笼罩,波涛汹涌,浪花四溅,好像大海一样的伟大和壮丽。】</p><p class="ql-block"> 还有对星宿海的描述:【藏民叫“错尕世泽”亦就是“星宿海的意思。滩上长着青草,还有大大小小的水池,黄河就在这广大滩上蜿蜒着,通过河旁土岭或山坡上有不少的灌木高约一公尺,点缀在小池左右,风景美丽,我们欣赏之下给他起名叫“星宿花园”。我们在星宿海的范围内沿着一条河上去,登山一望,大小水池更为清楚,从水池反射出阳光,灿烂夺目!</p><p class="ql-block"> 西南方向在群山之中有一座大山,山顶上覆盖着雪,好像一个荷叶反盖着一样。】</p><p class="ql-block"> 这里充分显示出父亲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和广阔的胸怀!</p><p class="ql-block"> 关于在黄河源头的约古宗列渠的描述是这样的:【约古宗列是宽广一百五十余平方公里的广大草滩;大小水池隔不远就有一个,滩正中的一个水池叫“宗列拉木错”。滩外围的山东南为“左谟雅朗”及“喀喇渠”的分水岭,西南高地为与柴达木上源的分水界。滩北面的山名“约古直合拉各之古”山,高约一百二十余公尺。在各个山顶上有突出的灰白色岩石露头,高十余公尺。在东边山上露出的白石,远望着好像几个白色帐篷搭在山上。</p><p class="ql-block"> 约古宗列滩外围的山水都在这里聚集。黄河的正流约古宗列渠就在这滩上屈曲着成西南向东北的方向,查勘时已经干涸无水,露出了卵石河床。</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从雅合拉达合泽测到这里,发现了黄河正源的时候,感觉到无限的轻松。】</p><p class="ql-block"> 父亲对黄河源头景物的描写是那样的亲切。让我们每次读到这里就好像是我们也站在河源,陪着他老人家在欣赏河源的大美景色!</p><p class="ql-block"> 河源查勘时正是抗美援朝时期,在建国初期技术人员和物资缺乏,查勘队员们却毫不畏惧:【在我们长期的工作中,可以说无时不刻不在和艰苦作斗争。在前一个阶段,没有向导引路,我们走一步测一步,沿着黄河作为我们的向导。天气寒冷,手脚骈裂,大家都未介意。后来河水冻实,打冰洞也打不出水来,我们只有打冰块吃。但所有的二百余头牛马又怎么办呢?少数的还可以煮冰饮牛马,为数多了,不得不出去几十里开外寻找比较大的小湖打开三十公分以上的冰饮上一次,也有时一天饮不上一次水。就这样马被冻死了两匹。</p><p class="ql-block"> 我们人员少,一人除了他的主要工作还要身兼数职。队长一样的摇发电机发电报,一样的扛着测尺选点,工程师也一样的捡牛粪。有一次我们的医生病倒,十分严重,就在这无处就医的情况下,队长还当了大夫和护士,煮针注射、配药方,他不过略具医学常识。但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做到了药到病除的医术。】</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的手稿里丝毫没有对困难的畏惧,反倒是处处展现出他大无畏的乐观主义和坦荡的胸怀。</p><p class="ql-block">【通过这一次查勘,给我们很好的教育,最主要的是一切困难需要人来克服。我们自始至终抱定了完成任务的决心,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来和自然做斗争,和艰苦困难做斗争,我们就这样完成了查勘任务。】</p><p class="ql-block"> 黄河河源查勘队在这样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勘测了黄河源头和长江源头支流等地区。测绘了五十多张图都在误差范围之内,最后合成了黄河河源形势略图。留下了宝贵的资料。</p><p class="ql-block"> 测量队的史宗俊先生在他的回忆文章 中这样说:董工告诉我:“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搞测量,边角是非常重要的。咱们要做许多测量,绘制许多图纸。最后汇总才能绘出河源的全图,边角都要说得上话”。</p><p class="ql-block"> 在河源我们在700多千米测程回路 中无论导线、高程都在误差范围内闭合,测图五十多张最后整理成工程用图。”</p><p class="ql-block"> 听到史先生这样说我不禁暗暗震惊!这么大量的图纸绘成一张全图都在误差范围内闭合!这是多么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查勘回来后,参加查勘保卫的战士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查勘回来后,父亲做河源查勘的报告。</p> <p class="ql-block">  记得父亲查勘回来后,回到家了,我拉着父亲的大皮靴在屋里跑着玩,好重啊!每天都要驮着四十多斤重的装备上马下马二十多次,在那高寒地区有多么辛苦!但他们从来没有说过苦。</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年代在藏区人民币还没有通行,每个人发50个银元更加重了负重。</p><p class="ql-block"> 那边还有土匪活动,那些战士就是起保护查勘队安全的。他们也碰到一次,后来听史先生说那是抢盐的藏民,也是带着武器的。所幸没出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