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部尚书镇海王陈文龙与琉球册封

玉湖陈天宇

<p class="ql-block">日本琉球经济战略研究会(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冲绳分会)到福州万寿尚书庙考察“陈文龙信俗”,促进中琉交流。</p><p class="ql-block">万寿尚书庙内多块清代石碑记载“琉球国人、琉球国船队、琉球商帮”到尚书庙祈求往返顺利并捐献金银的往事,体现了明清贡赐贸易时期的中琉友好、商贸繁荣。</p> <p class="ql-block">林鸿年(1805—1886年),字孝荫,号勿邨,祖籍福建福清,出生于福建侯官。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学识卓著的林鸿年被清廷册封为琉球国王正使,钦加正一品衔,赐一品服,经福州出使琉球。清代状元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林鸿年高中丙申恩科状元,也是清朝267年间福建的首位状元。林鸿年状元及第后,先授职翰林院修撰。据林鸿年道光丙申科的朱卷齿录载,“入闽四十世本支始祖南山公,福清县庠生,明季由福清东潘迁省垣,为会城第一世祖”。据考证,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躲避倭寇之乱,林南山举家从福清县平北里东潘村(今福清市三山镇江厝村附近),迁居省城福州。在福清市三山镇江厝村的西边,距离不足一公里的地方,现今还可以看到一片古村落的废墟,此处就是古东潘村的旧址。这个村庄在明清时期曾经出过5位进士,数十位举人,数以百计的增生、附生、廪生、监生、贡生。据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的莲峰族谱记载,元末明初,福清莲峰林氏始祖林安禄的五世孙林足,入赘到平北里的东潘村,编户三图一甲,生子林万福、林万寿。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年),林万寿裔孙林文典为其父立墓道碑,碑的右边刻着“嘉靖十二年癸巳(1533年)”,中间大字刻着“明东潘林公墓道”,左边刻着“八月吉日男文典立”。这块墓道碑现在还铺在东潘山上的一条小山涧边,作为小桥使用。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林文典之子林南山“兄弟五人避倭乱”,举家逃难至福州。其他四人“不知住址”,“惟公(南山)住在福省城内会振纪铺司道,今部院后是也”。其后人族裔繁茂,英才辈出,科甲联翩,簪缨世胄,金紫辉映。其中,林南山的十世孙、清朝福建三状元之一,官至云南巡抚的林鸿年,就是最杰出的代表。出使琉球琉球王国是曾存在于琉球群岛的封建政权名,最初是指在琉球群岛建立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小国。明朝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琉球统治者中山王察度派遣其弟泰期前来中国朝贡,自此琉球诸国正式成为中国的藩属国。1429年,统一后的琉球王国仍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宗藩关系。明清两朝,琉球国王位更替22次,但每一任琉球国王都要接受明清朝廷的册封。明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赐闽人三十六姓给琉球国。这三十六姓多是福州台江河口和沿海地区人氏,都有一技之长,知书达理,在琉球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成为中流砥柱。为了便利琉球国使者、商人、船员的食宿生活,明朝在福州台江琯后街(今琯后街21号)建设柔远驿,民间又称“琉球馆”,寓意优待远方来客,以示朝廷怀柔。清朝时,朝廷委派出使琉球的使节,也多为福州人。在今天的琉球,房前屋后仍立有石敢当,家庭餐桌保留着红烧肉、烧海带等中国特别是福建的各类饮食。在冲绳街上,时常能看到有传授“书道”的标识,就是中国的书法,看其所书内容也多是唐诗宋词。由此可见,中国与琉球两地之间一衣带水、血脉相连。据《历代宝案》第12册卷一六三载: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琉球国王尚灏去世。道光十六年(1836年)八月初三,世子尚育上疏道光皇帝请封王爵,并出示具结状。《历代宝案》第12册卷一六七载:翌年,道光皇帝指派林鸿年、高人鉴为册封琉球正副使,从京城出发,前往福州,渡海前往主持册封典礼。道光十八年(1838年)五月初四,正使林鸿年,副使高人鉴,宣诏官陈九苞,护封参将陈显生及其他随从,分乘两艘封舟从闽江口的福州五虎门出发,五月初九抵达琉球。六月先行祭谕已故尚灏王,八月初三日宣读册封尚育王诏书,并赐御书的“弼服海隅”匾额,完成册封典礼。据收录于赵新《续琉球国志略》中林鸿年所留存的《福建往琉球针路》,其行程大致如下:道光十八年四月二十七日,抵闽,并上奏候风放洋。(其间)检阅封舟。祭谕天妃。道光十八年五月初四,出五虎门,过竿塘、东沙。五月初五,将半架山南面。五月初六,过钓鱼岛、久场岛。五月初七,过久米岛。五月初八,见姑米岛、马齿山,泊那霸外港。五月初九,入那霸港。六月二十四日,谕祭先王尚灏。八月初三,行册封礼。十月十二日,出那霸港,过马齿山。十月十三日,过姑米岛。十月十八日,见南杞山。十月十九日,过定海,抵五虎门。使团留驻琉球国期间,琉球国备办七宴盛情招待册封使,并馈赠酬金。林鸿年廉洁自守,屏绝馈遗,婉言谢绝琉球国王馈赠的“宴金”,并禁止随从人员携货勒售。当他了解到琉球人民生活困苦时,还把从出使费用中省下来的240万贯钱,悉数交与琉球国王施加赈恤。此举赢得琉球举国上下的真心感戴,国王尚育更是上疏道光皇帝,表达他对天朝及天使体恤的感激。林鸿年还将自己扬琴赠送给尚育国王,至今在冲绳县名胜瑞泉旁,仍有林鸿年当年手书的“源远流长”石刻。册封使臣林鸿年、高人鉴在琉球160天,“却金、禁随从带货勒销”,赈灾抚恤当地民众,赢得琉球民众的尊重与爱戴。遗迹文物在琉球逗留近半年后,林鸿年于当年十月十九日回到福州。为感谢行程中海神的庇护和皇帝的恩宠,林鸿年专门在今位于福州仓山区盖山镇的阳岐尚书庙撰写了一副对联“神风吹久米(指今那霸市,冲绳县首府),荫曜跃维桑”,并奏请道光皇帝,御赐该庙主祀的南宋民族英雄陈文龙“护国佑民”的匾额。回国后,林鸿年历任山东乡试副考官,广东琼州府知府,云南临安府知府,云南按察使,云南布政使,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云南巡抚。因拒绝剿灭西南太平军余部,林鸿年被清廷革职。回乡后,主持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创立的正谊书院。正谊书院原名正谊书局,位于今福州市鼓楼区黄巷。在执掌正谊书院的12年间,他培养了大批人才,如陈宝琛、陈衍、林纾等。此外琉球最后一批官生中的林世功,也曾在正谊书院求学。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林鸿年在家中病逝,终年81岁,有《松风仙馆诗抄》传世。其孙林时爽(林文)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近年来,各地频频发现林鸿年作为钦命御封琉球国王正使身份题写的匾额等文物。如山东省力明职业科技学院的华夏匾额博物馆内发现一块“齿德优隆”的匾额,该匾额宽78厘米,长210厘米,四个大字为行楷浮金。上款书“观光尊世婶老先生德配张老安人六十双寿”,下款书“钦命御封琉球国王后授广东省琼州府加一级年家眷侄林鸿年拜赠”字样。2014年2月,地方史学者在福建省武平县一位石姓收藏家的收藏中,发现了一面出使琉球正使林鸿年手书的祝寿匾额。这块镏金祝寿匾额,长宽厚分别为229厘米、88厘米、6厘米,上款为“赐进士出身状元及第翰林院修撰钦命琉球国正使赏戴花翎钦加正一品衔林鸿年”,匾额上书“眉齐杖国”四个大字,意为夫妻相敬如宾,已到70岁杖国之年。根据匾额内容可以判断,这是林鸿年为吴应节及其夫人林氏七十大寿时所赠的匾额。上述匾额证明:清朝末年,清朝政府依然保持着对琉球国王进行册封的制度。直到近代,琉球国依然是中国的藩属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