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双鹊红梅映画屏,笔端雅意寄情韵 </p><p class="ql-block"> ——评张亦农《喜鹊登枝好兆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卢守文 画/张亦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莒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张亦农的《喜鹊登枝好兆头》图中,观者仿若踏入了一个清幽雅致的艺术之境。画面之上,一株红梅老枝苍劲,新花娇艳,点点红梅如星子般点缀于枝头,似有暗香浮动。两只喜鹊悠然栖于枝上花间,顾盼生情,其下几杆小竹枝相互映衬,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空灵与秀逸。</p><p class="ql-block"> 从画梅技法来看,张亦农先生显然深谙梅之神韵的表现之道。他笔下的梅花,花瓣勾勒细腻而不失灵动,或正或侧,或偃或仰,姿态各异。梅枝的描绘更是一绝,老枝以粗笔重墨写出,墨色浓淡相宜,干湿相济,行笔顿挫有力,尽显岁月沧桑与坚韧不拔之态;新枝则用细笔淡墨轻描,线条流畅而富有弹性,展现出生命的蓬勃与活力。花朵与枝干的穿插布局巧妙自然,花朵依枝而生,疏密有致,既无拥塞之感,又不失繁茂之象,生动地诠释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意境界。</p> <p class="ql-block"> 在用墨方面,此画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墨色的浓淡变化犹如音乐中的旋律起伏,富有节奏感。老枝的浓墨与新花的淡墨相互映衬,强烈的对比不仅突出了梅花的娇艳与梅枝的苍劲,更营造出一种深邃的空间感。浓墨处如夜之深沉,凝聚着力量与厚重;淡墨处似晨之微光,散发着清新与希望。而在喜鹊与竹枝的描绘上,墨色的运用也恰到好处,喜鹊的墨色饱满,羽翼的纹理以淡墨皴擦而出,富有质感,与梅花的墨色相互呼应,和谐统一。竹枝则以淡墨勾勒,寥寥数笔,却将竹之挺拔、潇洒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清逸之态与梅花的高洁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 笔力是这幅作品的又一亮点。观其线条,无论是梅花的花瓣、枝干,还是喜鹊的轮廓、羽毛,皆能感受到画家运笔的刚健与沉稳。在勾勒梅花枝干时,笔锋或顿或挫,或提或按,犹如书法中的行笔,骨力尽显。这种笔力并非刻意为之的张扬,而是在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底与对物象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自然流露。每一笔都蕴含着画家的情感与力量,使观者能透过画面感受到画家创作时的专注与激情。</p><p class="ql-block"> 布局上,整幅作品构图精巧,疏密得当。红梅作为主体占据画面中心偏左的位置,其斜出的姿态打破了画面的平衡,却又因右侧两只喜鹊的呼应而重新构建起一种动态的和谐。喜鹊的位置安排独具匠心,两只喜鹊之间似有情感交流,又与梅花相互顾盼,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情趣。几杆小竹枝从画面底部斜向右上方伸展,不仅填补了画面的空白,更将观者的视线引向画面深处,拓展了画面的空间层次。这种布局使整幅作品既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又富有内在的节奏感与韵律感。</p><p class="ql-block"> 从寓意上讲,《喜鹊登枝好兆头》这幅作品寄托了画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梅象征着高洁、坚韧与不屈,是君子品格的化身;喜鹊则被视为吉祥、幸福的使者,有“喜鹊登枝,喜事临门”之说。画家将红梅与喜鹊组合于同一画面,无疑是将这种美好的寓意融入其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而竹枝在中国文化里代表着谦逊、坚韧与节节高升,它与红梅、喜鹊的结合,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使整幅画充满了祥瑞之气,让观者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鼓舞。</p><p class="ql-block"> 张亦农先生的《喜鹊登枝好兆头》以其精湛的画梅技法、高超的用墨水准、深厚的笔力、精巧的布局以及美好的寓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