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左传.臧僖伯谏观鱼》

李树(笔名李千树)

读《左传.臧僖伯谏观鱼》 <p class="ql-block"> 读《左传.臧僖伯谏观鱼》</p><p class="ql-block"> 李千树</p><p class="ql-block"> 这是《古文观止》的第四篇文章。记载的是鲁隐公五年时所发生的一件事。</p><p class="ql-block"> 鲁隐公要到离都城曲阜很远的棠地(即今山东鱼台县)去搞渔猎活动。大臣臧僖伯认为,作为君主,涉及类似渔猎等活动,必须是关乎国家大事,诸如祭祀或战争等方可,其余的日常事务,就不能由国君亲自进行渔猎。否则,就不符合礼制,也不是一个君主的所作所为!何况还远离都城,劳师远征,兴师动众,实在是劳民伤财,极不应当,确非君主该为。于是,便极力劝谏隐公不要前往。</p><p class="ql-block"> 但隐公却很固执,就是不听,执意非去,还谎称他是去鲁国边地“视察”,只不过是“顺便”看一看渔民打鱼等活动。</p><p class="ql-block"> 根据《春秋》记载,说实话,鲁隐公并非是一个十足的不按常理出牌,并一味不遵守礼法的人。他因为出身的原因,没有能够名正言顺的正式登上鲁国国君的大位,只是因为父亲鲁惠公的荒唐,被自己的姥姥国宋国所攻击,父亲新死,弟弟允作为太子年幼,不能亲政,他这才被众大臣们临时推举为国君,实质上不过就是一个“摄政王”,是替太子的弟弟暂时肩负起主政的责任。这才是其被称作“隐公”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隐公既然为“隐公”,他自然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及其职司。于是,他在处理某些军国大事时,还是比较谨慎和遵从礼法行事的。可就是不知道,在“观鱼”这件事情上,他为什么就是固执的不听臧僖伯的劝谏,而执意要去实行。最终,臧僖伯不仅称病不出,未陪其前往,甚至因病去世,令鲁隐公十分愧疚。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慰籍臧僖伯的在天亡灵,鲁隐公不仅将臧僖伯的葬礼提高规格办理,而且还下令在棠地建有“观鱼台”,以此来铭记臧僖伯的教诲,并警示后人!所以,总起来说,鲁隐公并非一个昏庸无道之君,还是有其开明豁达一面的。</p><p class="ql-block"> 可在当初,臧僖伯被鲁隐公拒绝后,明知道隐公是在矫饰说谎,与自己虚与委蛇,其也便只能谎称自己身体有疾,未陪同前去。</p><p class="ql-block"> 左丘明说,这是一件真实的历史事件,曾被正式记载在著名的史书《春秋》中。并还被直截了当地称隐公的行为,不符合一个君主的所作所为,是“非礼”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有人或许要说,臧僖伯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多管闲事?作为一个大臣,他管的是不是也太宽了呢?非也!鲁隐公前往“观鱼”,并不是一个个人行为,也不能算是小事。作为一国之君,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关乎国家社稷的事情。特别是还要长途跋涉,到远地亲自渔猎,不仅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而且还要动用各种军队、亲随,一路不仅需要吃喝拉撒,住宿,安全保卫等,还要惊扰沿途百姓,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特别是日常劳作。这一去一来,旷日持久,必然浪费很多时间,靡费许多钱财和物资,占据许多国家资源。简直是得不偿失!而所有这一切,却无非就是为了满足鲁隐公一个人的个人喜好,也就是满足他的某种好奇心或个人兴趣而已!试想,这样的行为,又有何意义和价值呢?</p><p class="ql-block"> 为此,臧僖伯才不辞辛劳,苦口婆心,反复进行劝谏。</p><p class="ql-block"> 他首先开门见山,直接说明自己的宗旨,就是作为君主,是断断不能做这样的事的,就是不顾客观实际,不注重影响,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做一些看似于民无害,其实却不合礼制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继而,臧僖伯层层递进,条分缕析,从几个方面,展开说明自己的观点,意图让鲁隐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既不符合常规,也不符合自然之道,更不符合古代明君们的传统作法。可以说是其行为,是有违常规常情常识常态常史的事情。既有竭泽而渔之嫌,也有不务正业之意,还有玩物丧志之迹。所以,实在是不可取,不可行。</p><p class="ql-block"> 就是这样,臧僖伯引经据典,从大自然的鸟兽虫鱼,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器物;从一年四季的季节轮回,不误农时,到过去的君主狩猎,都要认清动物的公母,分辨清晰是否已有身孕;从君主们的平日练兵习武,到庙堂祭祀祖先和鬼神,各种供品的选用,各种器物的使用;从君主的本分,大臣的职司,各自的分工,等等各个方面,一一论证此次“观鱼”活动的不合适不合理不合情不恰当!可谓头头是道,条分缕析,不可谓不周延细密!</p><p class="ql-block"> 然而,你说你的,我干我的。鲁隐公还是充耳不闻,最终还是打着“观鱼”的旗号,以巡行边地之名,实际上就是亲自渔猎去了。对此,臧僖伯除了称病不出,消极对待,又有什么办法呢?</p><p class="ql-block"> 但历史自有公论,史家自有公评。《春秋》最终记录下了这件事情,让鲁隐公的行为不仅大白于天下,而且直至今天,还为人所诟病,不亦宜乎?快哉!</p><p class="ql-block"> 该文写法,如同《左传》所有文章笔法,可谓简明扼要,详略得当。开篇简要介绍鲁隐公要远道“观鱼”之事情,中间详细叙写臧僖伯劝谏隐公的内容,可谓字字句句,力透纸背。最后,扼要交代鲁隐公并未听取臧僖伯的规劝,而是我行我素,照样去“观鱼”了。臧僖伯的反应,《春秋》的记载等情,可谓寥寥数语,点到为止,惜墨如金,值得学习借鉴。</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5日晚于济南</p> <p class="ql-block">惠公已然太荒唐,</p><p class="ql-block">竟将儿媳纳己床。</p><p class="ql-block">隐公非礼强观鱼,</p><p class="ql-block">至今鱼台人徜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