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秦晋之旅 第九站:太原

何卓燊

从平遥古城乘坐高铁来到太原,选择住在繁华的柳巷。<div>  住哪儿不好,偏偏住进“柳巷”?</div><div> 您可别想歪了,此柳巷非彼柳巷,这里边有一个感人的传说:</div><div> 相传,明朝皇基的开创者朱洪武(明太祖)在北伐灭元的战争中,挥戈直指元军的军事要塞——太原。明西征大将军常遇春,为了解守敌详情,遂亲自化装成樵夫,混进太原城卧底。不幸的是,常遇春的行迹被元军探子发现。当他刚刚穿过太原城东门外的桥头街,混进朝曦门时,就被元军伏兵四面包抄。常大将军急迫之中,杀开一条血路,拐入城墙根下的一条小巷,钻进巷北的一个破旧小院。这所残颓的小院里,只住着一位年愈花甲的孤寡老妇人柳氏。她的丈夫早年被元兵残杀,儿子又被元军抓夫,一去不归。因此,她对元朝统治者充满了仇恨。追兵闯入院中搜寻,柳氏装聋作哑,将他们哄走。常大将军获救后,深谢老人救命之恩。临别时,他顺手摘下院中树上的一根柳枝,交给柳氏说:“老妈妈,这里不久要打仗了。为不使您老再遭战火,请把它插在街门上,明朝大军见到柳枝后,便会尽心保护。”柳氏眼见战火即起,唯恐街坊四邻难逃战劫,遂走家串户,告诉众邻,各取柳枝插于门首。由于常遇春审清了城中敌情,安排了内应坐探,明军里应外合,迅速拿下太原城。战后,众街坊为了感谢柳氏,也为了纪念太原的光复,便把门首的柳枝,植入门前街畔。这些柳枝便生根、抽技、发芽、吐翠,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成了小柳树、大柳树、老柳树。于是,一个美丽的街名“柳巷”,来到了太原的大地上。</div><br> <p class="ql-block">  原以为,太原是一座二线城市,人文历史虽丰厚,但街市的现代化程度,怎能和北上广深比?</p><p class="ql-block">  在柳巷、钟楼街一路走下来,不能不叹服:太原,不输于任何一座一线城市。与深圳东门老街相比,少了牛鬼蛇神、浮躁之气、逐利之急,多了厚道朴实、悠然自得、井然有序。</p> 这里有动人的歌声; 这里有精美的手艺; 古老的建筑里,展示着最先进、最新潮的产品;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充满活力而又不乏松弛;</p> 到太原的第一顿饭就是在老太原菜馆吃的,菜品很精美,服务也很周到。还有鼓书艺人献唱,与食客互动,妙趣横生。 满街美食,任君品尝。 最令我难忘的,还是一碗叫作“头脑”的早餐。早就被网友警告:此物堪比北京豆汁,一般人接受不了。<div>  一早,在一家叫晋阳王的饭馆,我点了三只烧卖,一碗中份的头脑。没想到,平静的米黄色粥中,内容太丰富了,山药、莲藕、叫不出名的固形物,还有三大块羊肉!一碗绝对管饱。味道确实违反寻常认知:因为加了黄酒,喝的喉咙里热热的,但越喝越舒服!</div> <p class="ql-block">  据说,头脑是大思想家、医学家、书法家傅山先生发明的。</p><p class="ql-block">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山西阳曲(今太原市)人。傅山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是进士,父亲是贡生。甲申之变(1644年)后,由于他儒家正统思想浓厚,认为满清入主中原系“亡国、亡天下”,故出家为道,自称“朱衣道人”,以行医布道为掩护,秘密从事反清活动,反清失败后,坚持不与清廷合作,保持民族气节,隐居乡村,论字画,谈学问,施医药,取得很大学术成就。</p> <p class="ql-block">  傅山中年丧妻之后,一直未续,侍奉于母侧。其母年迈体弱,长卧病榻。为使母亲康泰颐寿,傅山便研制了以肥羊肉、莲藕、山药、黄芪、良姜、煨面、黄酒、酒糟八种药材和食物为原料的“八珍汤”,作为老人冬季进食的早点和调补品。经过一个冬季的精心调治,他的母亲百病尽消,精神焕发,从此,“八珍汤”之名不胫而走,人们称其为“名医孝母剂”,纷纷登门求此食方,时值清兵入主中原,傅山立志反清复明,遂易“八珍汤”之名为“头脑”,寓意反清复明需要用头脑。(摘抄)</p> <p class="ql-block">  傅山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  看看,这碗头脑真不简单,既是物质食粮,更是精神满足! </p> <p class="ql-block">  当然,如果以为太原只有头脑,那可太缺乏头脑了!明清五百年间以诚信和团结为本的晋商,驰骋中亚,辉耀中外;民国时期,晋造军火名镇天下,为抗日定下汗马功劳;山西至今每年调出大量煤炭,点亮中国一半的灯火;刚刚发布的新闻:12月17日2时50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一站:晋祠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