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百一回】</p><p class="ql-block"><b>出陇上诸葛妆神</b></p><p class="ql-block"><b>奔剑阁张郃中计</b></p><p class="ql-block">到了北伐后期,蜀汉军面临的短板是粮食供应紧张,后勤保障不足。四川乃天府之国,筹集军粮易,而运到前线难。其原因是蜀道难,因运粮误期,蜀汉托孤大臣李严曾被罢黜。丢官回家养老,对李严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然而对保证军粮供应是于事无补的。谁负责军粮运输,也免不了有误期的时候。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军粮问题,诸葛亮采取了屯田制,即织织作战部队开荒种地,自给自足。同时,为了减少粮食消耗,蜀汉军采的轮换制。二十万人马分作两班,每一百天轮一次,交替守边,节省了一半军费开支。</p><p class="ql-block">诸葛亮在北伐中,创造了许多令后人效法经验。六出祁山,控制了广阔的甘肃河套地区,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到现代军事斗争中,演化为根据地了。部队一边战斗,一边生产,即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p><p class="ql-block">本回目的第一个故事是诸葛妆神,妆神不同于装神。妆神是化妆成神,是给司马懿看的,是用看似荒诞的行为,吸引司马懿及魏军的注意力,掩护三万蜀军收割麦子。关于诸葛妆神,很多人说没有,也有很多人说有。到底有没有不重要,重要的是战争是一种无底线的军事行为,为了实现目的,什么手段都可以使用。那么有与没有,就全凭读者自已判断了。</p><p class="ql-block">诸葛妆神是一场迷魂阵。诸葛端坐在四轮车上,身边是二十四个身穿黑衣,光着脚,披头散发,手举着旗幡,手舞足蹈。司马懿看了弄不明白怎回事儿,也不敢派人上前,只是远远的看着。还没等回过神来,又一个诸葛亮带着二十四个人从另一个方向出现。司马懿懵圈了,难道诸葛亮会分身术?接下来又出来几个诸葛亮,相同的装束和相同的随从,出现在不同的方向,把司马懿和魏军看傻了。其实这之中只有一个真诸葛亮,其余几个都是别人扮的,世间哪有什么分身术呢?这一夜司马懿被诸葛亮牵鼻子走,傻傻地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直到天亮真假诸葛亮撤得无影无踪,司马才接到报告,说蜀军这一夜抢割完了陇上的全部麦子,现在已搬到城里晾晒呢。这下司马懿更傻了,心想又中诸葛亮的计了,腸子都悔青了。</p><p class="ql-block">这是诸葛亮声东击西的一步妙棋,妙就妙在用妆神的方式,把残酷的战争艺术化了。</p> <p class="ql-block">对照罗贯中的原著,诸葛妆神是五出祁山中的故事。我们现在读到的《三国演义》,是清中期毛纶 毛宗纲的校评本。罗贯中原著《三国志通俗演义》,在回目上从一出祁山写到六出祁山,每一次都清清楚楚。毛评本把罗贯中的回目给改了,脉络上不清晰了,是不是败笔,只能仁智相见了。</p><p class="ql-block">五出祁山除了收尽了陇上的麦子,在回师的路上,还伏击了曹魏名将张郃。这是一项骄人的战绩。</p><p class="ql-block">张郃是曹魏资深大将,善营阵法,风度儒雅,绝不是有勇无谋之辈。在诸葛亮五出祁山回兵时,司马懿命他追击。开始张郃拒绝,言“兵法云:围城必开出路,归师勿追”。最终军令不可违,张郃追到木门道(祁山北)时,中伏被射死。<b>五出祁山期间,诸葛亮犮明了连发弓弩</b>(简称连弩),杀伤力极强,张郃岂能幸免?从一出祁山起,诸葛亮就把张郃视为蜀军大患,这次能射杀他,实际上相当于司马懿送给蜀汉的一份大礼。历代三国评论也认为,<b>张郃中伏乃司马懿所致</b>。此的张郃已是七十岁的老将了,惜哉!</p><p class="ql-block">诸葛亮回师成都后,秣马厉兵,养精蓄锐,整整三年,四川上下士气大振,诸葛亮又在酝酿再次北伐。</p><p class="ql-block"><b>欲晓后事,请继续欣赏</b></p><p class="ql-block"><b>2024 12 16</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