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2月14日早上6点,我们从南陵坐上大巴车一路奔向黄山,8点来到寨西站坐上景交车,车辆盘山而上直达云谷索道处。索道长2666米,高差775米,每厢八人,全程8分钟。当日天朗气清,视野开阔,可惜的是见不到云海,感受不到云飘雾绕的奇景。</p> <p class="ql-block">乘索道而上,从厢体向周围看去,望不尽的山峦,初阳斜照而来洒在山体上,映的后山林木青葱。裸岩层泛着幽光,使人眼目明晃。向下望去是悠长的峡谷,忍不住有点战栗。索道尽头是白鹅岭,出了站台,一阵山风袭来,清凉寒冷,四处张望,无尽的松柏,挺立在山体上,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沿路树枝上挂满了雾凇,毛茸茸的,就像珊瑚一样,在微风轻轻摇曳下,煞是好看,松树的树枝包裹着厚厚的霜花,层层下垂,晶莹剔透。来到始信峰抬眼都是景,处处皆是画,满岭雾朦胧,欣然凝作琼。沿路我们踩着冰霜,踏着石阶一步一步又向鳌鱼峰走去,经过又陡又窄的熬鱼洞,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势。</p> <p class="ql-block">行至北海宾馆附近,见一根岩柱,像一支毛笔,笔尖朝上,尖端裸岩上蹦出一颗孤松,名为“梦笔生花”。这株与迎客松齐名的黄山古松曾于1982年枯萎死亡,盛名之下,所有人都难以接受这个结局。于是景区工作人员就在原来那根岩柱上立了株假松,直到2003年才补植了一颗黄山松。 </p> <p class="ql-block">前往狮子峰途中有一处景点——猴子观海。观景台人多,挤都挤不上,待人群散了,渐渐发现端倪,原来对岸有座山峦,峰顶宽平,有块巨石形似蹲坐的猴子,这猴子静静望着远处的峡谷,像极了“猴子观海”。行至排云亭,这是用石板条筑成的凉亭,一游客与我擦身而过,小声嘀咕道:这应该是聂风修炼排云掌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10点左右我们便开始往光明顶攀登了,光明顶为黄山第二峰,海拔1860米,从排云楼过去有3公里,高低落差300米左右,全程2个小时。半路瞧见飞来石,一块巨石高12米,宽2.5米,与座下岩石接触面小,立于悬崖峭壁处。</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我们随着人流来到光明顶,站在顶台,放眼望去,一览众山。站的高看得远,此时才真正在领会到此话的真谛。环顾周围群山,但见峰峦奇秀,古木参天。视野远了,胸襟也随之开阔起来。玉树银光满枝头,此景此情解千愁。打卡拍照以后,找了一处地方歇息,取出自带的食物饱餐后准备再登山。</p> <p class="ql-block">下了光明顶,在玉屏楼附近,我见到了千年树龄的迎客松。迎客松左侧有块巨石,取名狮石,相传这块巨石型似文殊菩萨的坐骑而得名。迎客松依傍狮石,破石而生,主干挺拔,枝干横展,似在喜迎宾朋。狮石上石刻众多,最显眼的是一行行书“风景如画”,落款为朱德。下面紧接一行“一览众山小”,不知谁人所书。迎客松名气大,打卡拍照的游客特别多。 </p> <p class="ql-block">这次黄山之旅,有好多景点没有看到,只是用心感受山上的一草一木。虽未见到云海,但奇松怪石倒是看了个尽兴。万事不能两全,最珍惜的,应是旅途中那份怡然自得的心境,那份喷涌而出的勃勃生机。1989年暑假我来过一次黄山,这是我第二次登黄山了,每一次看到的感受都不一样。黄山四季皆胜景,唯有冬季景更佳。加之黄山免门票,我还没有冬游黄山的体验,所以就想感受一下。 </p> <p class="ql-block">从迎客松返回到玉屏索道下山,到景区换乘大巴回南陵,结束一天的旅行。黄山值得浏览的景点还有很多,我这一路上所见的风景,只是黄山中极小的一部分。况且这样一座圣洁的大山,历来是文学巨匠们所讴歌、赞美的。我只是一介凡人,又怎敢班门弄斧,只不过是写一写游览黄山的个人体验罢了,以此来敬仰心中的黄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