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

秋日暖阳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之一巴黎圣母院在遭遇2019年4月15日的那场火灾后,历经5年多时间、耗资7亿欧元,终于在12月7日重新开放。 视频号记录了当天的开幕仪式,巴黎大主教用权杖敲击圣母院大门,象征大门再次打开。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仪式上发表讲话并参加开幕弥撒仪式。当晚,圣母院合唱团、法国广播爱乐乐团、委内瑞拉指挥家杜达梅尔、中国钢琴家郎朗、华商大提琴家马友友等在开幕音乐会上演出。 <p class="ql-block">2019年4月15日火灾中,尖塔倒塌的瞬间</p> 恢复重建工程汇聚了数千名能工巧匠,不仅照原样修复了在火灾中焚毁的建筑主体,还对教堂中的圣物,雕塑、壁画等艺术品和管风琴进行了精细维护。根据中法两国签署的合作文件,中国专家参与了复建工作。<br> 浴火重生的圣母院建筑,像5年前在熊熊烈火中倒塌的尖塔一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虽然再次开放了,但修复工作要到 2030年才能完全结束。<br> 修复进行中,工人们在吊装尖塔顶端的公鸡风向标。高卢雄鸡是法兰西的象征。公鸡体内有一个密封装置,装有从大火中抢救出来的圣物和一张羊皮纸,记录着为巴黎圣母院重建作出贡献的人员名单。 我第一次知道巴黎圣母院是读了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同名长篇小说,书中描写了十五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老城圣母院大教堂里的故事,全书充斥着美与丑、善与恶、真诚与虚伪、光明与黑暗的冲突,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刻画生动,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姑娘,外表丑陋的敲钟人,道貌岸然的副主教,他们的结局比《悲惨世界》还要悲惨。 小说人物情节虽是虚构的,故事发生的那座宏伟又神秘的建筑却是真实的存在。雨果在小说第三卷中用散文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圣母院大教堂,说它是“<i><b>一部规模宏大的石头交响乐</b></i>”。圣母院的每一块砖石、每一扇彩窗、每一尊雕像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的眼前,让我对它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与向往。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圣母院南立面</p> 那时候我在上初中。十年文革期间,外国文学作品尤其是涉及爱情内容的统统都属于禁书。妈妈看我课业不多,到处找书看,就从单位的图书馆给我借书。图书馆里封资修的书籍都不开放,妈妈用报纸包着带回来,我看完以后她再换一批我没看过的。一些名著就是这么看完的。要命的是当我看完书后,妈妈还总要我让说说读后感。记得我看完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之后,她问我怎么样,我说就那么回事。妈妈说:“那可是世界名著啊!”还好,看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她没问什么。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以后,彩色宽银幕电影《巴黎圣母院》在中国内地上映,彼时我已经参军几年了,是在部队大礼堂里看的。屏幕上的爱斯美拉达、卡西莫多、克洛德・弗洛罗,小说中的一个个角色通过演员们出色的表演而变得生动而具像化,电影画面、色彩、音乐的烘托带来的视听感受更加强烈,感染力、表现力更加丰富。纸上的圣母院在电影屏幕的光影交错中呈现为一座神圣庄严,充满艺术魅力的宏伟殿堂,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承载着无数历史事件、故事情感的见证,我们从中能够管窥中世纪巴黎的社会风貌和法兰西人们生活。</p> <i>“每当宗教仪式经过准备而确定下来,建筑艺术就去尽善尽美地把它实现。它把塑像、彩绘大玻璃窗、圆花窗、阿拉伯花纹、齿形雕刻、柱子和浮雕,协调地组合在一起。”——雨果</i> 2003年,我终于有机会踏上法兰西国土,一睹塞纳河畔这座举世闻名的哥特式建筑的雄姿,高高的尖塔直耸云霄,精致的雕刻布满墙壁,造型奇特的飞扶壁,缤纷绚丽的玫瑰花窗,彩色玻璃窗表现的数不清的圣经故事……让我目不暇接,脑袋里不停地在小说、电影与现实中切换。<br> 这座始建于1163年的教堂全称巴黎圣母主教座堂,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建在塞纳河中央西堤岛上,历时180多年才全部建设完成。 它集宗教、文化、建筑、艺术于一身,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哥特式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自然也是巴黎的城市象征。 空中俯瞰,圣母院建筑呈长马蹄形,由主殿、南北钟楼、纵舱、尖塔和半圆形后殿组成。<br>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书中对建筑做了详细描写: <i>确实很少有别的建筑比得上它的前墙那么漂亮。那三个挖成尖拱形的大门道,那一排有二十八位穿着旧的绣花长袍的君王的神龛,正中间有个巨大的玫瑰花饰圆窗洞,两旁各有一个小窗护卫着,就像祭师和助祭师陪伴着神甫一样。</i><br><i>还有那两座黝黑笨重的巨大钟塔,连同它们那石板的屋檐,在整体的宏伟中又各各协调,依次分为五大层展现在你的眼前,虽然拥挤却并不混乱,连同无数的雕刻、塑像以及雕镂装饰,很适合它整体的庄严伟大。它是人类和民族的巨大工程。</i>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圣母院西立面,也是正面</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上层耸立南北两座钟楼。南钟楼上悬挂着重达13吨的伊曼纽尔钟,雨果小说里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时常将它敲响。<br></div> 中央有圆形玫瑰花窗,下方是一排国王廊。底层是主殿,有三座尖拱形大门,分别是圣母玛利亚门、最后的审判门和圣安娜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圣母玛利亚门</h3> 三扇大门不仅是装饰,更是三幅巨大华丽的艺术作品,每扇门上布满密密麻麻的雕塑,无声又立体地讲述着宗教教义中的经典故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玫瑰花窗与国王廊</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隐身于建筑外墙上的卡西莫多</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复后的玫瑰花窗</h3> 圣母院内部狭长的玻璃窗通达穹顶,直径超过 10 米的玫瑰花窗以花瓣状图案排列,镶嵌着美丽的彩绘玻璃,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把建筑内部渲染得五彩斑斓。<br> 内殿的回廊、墙壁和门窗上,布满了描绘圣经内容的绘画与雕塑作品。建筑本体上的雕刻艺术,教堂内的绘画艺术和珍藏的大量艺术珍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p class="ql-block">唱诗班的合唱让我痴迷,那和声丰富,纯净,空灵,飘逸,在教堂里高高的拱形空间环绕、碰撞,余音不绝,与圣母院宏大、庄严、神圣的氛围协调一致。我就是从那时起喜欢上了宗教音乐,它是合唱的起源,复调作品中各声部之间丰富而富于变化的和声交织,产生出和谐美妙的声响效果,形成强大的听觉冲击。多年之后,我有机会加入了合唱团,在其中学习到宗教合唱。</p> <p class="ql-block">本文中的音乐即是我和月光合唱团歌友们合唱的<i>Ave Verum Corpus</i>《圣体颂》,用拉丁语演唱。我唱A1声部。</p><p class="ql-block">歌曲作者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曲家威廉•伯德(William Byrd)。</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殿及花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深秋给神圣肃穆的建筑平添艳丽色彩</h3> 5年前的大火让巴黎圣母院陷入灭顶之灾,屋顶木质结构化为灰烬,尖塔倒塌。<br>5年间,包括中国人在内的数千名工程技术人员用智慧和汗水让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象征着文明与艺术的瑰宝涅盘重生,再次为世界瞩目,焕发出熠熠光彩。 <p class="ql-block">雨果说:<i>人、艺术家、个人在这些大建筑物上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而人类的智慧却在那里凝聚,集中起来。时间就是建筑师,而人民就是泥瓦匠。</i></p> 期待有一天,我能再次踏进它的大门。 图1、2、9来自网络,其余为本人拍照<br>音乐由北京月光合唱团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