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 乐府 元曲随谈

莲荷听雨

<p class="ql-block">【汉 赋】</p><p class="ql-block"> 汉赋是汉代四百年间的主要文体。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不歌而诵”的有韵散文。它渊源于荀子,吸收楚辞发展而来。经历了从西汉到东汉的演变。</p><p class="ql-block"> 第一期《骚体赋》:</p><p class="ql-block">主要描写上层社会统治者生活,大肆舖陈上层社会的赞歌。如渲染宫殿城市,描写帝王游猎及禽兽草木等。侧重抒情,多采用问答,好推冷僻字,类似楚辞,如贾谊的《吊屈原赋》。</p><p class="ql-block">第二期《散体大赋》:</p><p class="ql-block">侧重韵物、抒情、舖叙及描写宫苑,京都山川等壮丽事物。词藻富丽夸张,韵散结合,大多在一千字以上。 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长扬赋》、《羽猎》</p><p class="ql-block">第三期《小赋》:</p><p class="ql-block">是最重要的形式。它将前两赋转变而成揭露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反映民间疾苦的内容。成为语言平实,格调冷峻,感染力强的文体。为建安,南北朝抒情言志,写景咏物文体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其代表作为张衡的《二京赋》,《归田赋》,蔡邕的《述行赋》,《鹦鹉赋》。 汉赋文体:以四、六言为主,分古赋、文赋、律赋三种。早期古赋严格,讲究平仄押韵, 后两种文体较自由如中唐时期的赋体形式。</p><p class="ql-block"> 汉赋代表人物:司马相如为大赋代表,成就最高。其次西汉末年的扬雄作品为《解嘲》、《甘泉赋》。小赋代表有张衡、蔡邕(作 品为《述行赋》、《鹦鹉赋》)</p><p class="ql-block"> 以后的唐代发展成律赋,宋代为文赋,内容及形式都有了变革。</p> <p class="ql-block">【乐 府】</p><p class="ql-block"> 乐府本是一种古代专施收集、保存整理音乐的管理机构,后来作为一种文体形式总称乐府。它包含乐府民歌和诗歌。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与诗经、楚辞鼎足三立。</p><p class="ql-block"> (一)乐府民歌:是诗经之后流传民间的民歌大汇集。形式多样,长短随意,口语化,整散不拘,基本特色为叙事性。</p><p class="ql-block"> 特点 : </p><p class="ql-block">1)以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p><p class="ql-block">2)语言扑素自然有感情</p><p class="ql-block"> 3)形式自由多样</p><p class="ql-block"> 4)具浪漫主义色彩</p><p class="ql-block"> 5) 生活气息朴素明朗</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有:《孔雀东南飞》及《木兰辞》称乐府双璧,再加《秦妇吟》称乐府三绝。</p><p class="ql-block">(二)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能配乐演唱的诗称乐府诗。缘事而发,感于哀乐,它奠定了以后五言体诗的重要阶段。</p><p class="ql-block">特 点:</p><p class="ql-block">生活气息浓厚、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文字简单清新。</p><p class="ql-block">为白居易与元稹的新乐府运动奠定了基础。 </p><p class="ql-block">乐府始于秦而止于汉,繁盛于汉武帝和汉成帝时期。</p> <p class="ql-block">【元 曲】</p><p class="ql-block"> 元朝文体,又称“蕃曲”、“胡乐”。有固定格律、句式、平仄、字数与唐诗宋词并举。为文学史上三座重要里程杯,是一朵内容艺术独特的文学奇葩。</p><p class="ql-block">散曲及杂剧合称元曲。</p><p class="ql-block">元曲的特点:</p><p class="ql-block">(一)继承诗词的清丽婉转,但语言通俗,描绘生动。</p><p class="ql-block">(二)反抗不合理的世风,直指社会弊端。</p><p class="ql-block">(三)形式泼辣、大胆、手法多变,具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艺术魅力。</p><p class="ql-block">(四)与词有相同之处。 元曲通俗活泼,词则含蓄典雅。前者可在定格中加“衬子”即多在定格句</p><p class="ql-block">首加"字"不受格律影响,使整个句子更通俗、活泼。</p><p class="ql-block"> 元曲要素:</p><p class="ql-block">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p><p class="ql-block">元曲包括散曲及杂剧</p><p class="ql-block">(一)散曲文体的形式:</p><p class="ql-block">1)小令, 即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通常为1只独立的曲子。</p><p class="ql-block">2)散套, 由套数组成间杂以宾、白、与科范。</p><p class="ql-block">一般多个曲子组成,要求一个韵。</p><p class="ql-block">3)曲牌 ,与词牌类似,但俚俗接近民歌,格律比词自由可平仄通押。词牌约有三百多个 如《点绛唇》、《 山坡羊》每一词牌有固定格律与字数。</p><p class="ql-block">请欣赏元曲 : </p><p class="ql-block">《秋思》 </p><p class="ql-block"> 马致远</p><p class="ql-block">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p><p class="ql-block">此曲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p><p class="ql-block">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 “秋思之祖”</p><p class="ql-block">【杂 剧】:</p><p class="ql-block">是在词的基础上加动作对白而形成的一种戏剧形式。</p><p class="ql-block">其题材丰富,视野宽扩,生活鲜明生动,人物形象丰满, 通俗易懂。包含音乐、舞蹈、剧、杂技等多种形式。其作者220多个,大多为北方人,杂剧现有160多部。</p><p class="ql-block">元曲四大家与代表作:其中的宋元诗坛大家元好问具有对元曲开创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关汉 卿: 窦娥冤</p><p class="ql-block">马致远 青衫泪</p><p class="ql-block">王实甫 西厢记</p><p class="ql-block"> 白 扑 梧桐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杂剧的许多优秀剧目流传至今,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典。</p><p class="ql-block">元曲在中国历史文学艺苑上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辉,为今天的戏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我们谈唐诗宋词及,元曲作为元代盛行的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是金元时期新乡文化与中原词曲文化结合的产物,具有开放散漫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有着相同的文学地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同时又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p> <p class="ql-block">元曲两首 【一半儿】</p><p class="ql-block"> 其一</p><p class="ql-block"> 湖清草绿鸥叽喳,</p><p class="ql-block"> 俄顷晴空水岸沙,</p><p class="ql-block"> 喂鸟孩童忙嘻耍。</p><p class="ql-block"> 闹声哗?</p><p class="ql-block"> 一半儿游人一半儿它。</p><p class="ql-block"> 其二</p><p class="ql-block"> 郊游信步到农家,</p><p class="ql-block"> 架上垂垂挂果瓜,</p><p class="ql-block"> 难顾一嚐急窃罢。</p><p class="ql-block"> 这身家,</p><p class="ql-block"> 一半儿粗狂一半儿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作者:莲荷听雨</p><p class="ql-block"> 2024年甲辰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