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初生牛犊

花叶各半

<p class="ql-block">二十五;初生牛犊</p><p class="ql-block"> 黄坑,北方村的村民,按照族长大爷,王太原的要求,各自在村外清理出一巨大的场地,做什么用谁也不知道,并再三交待村民戌时后,外面不论发生什么,都只能关门呆在家中,切勿外出。冬月高挂天空,人们有的上床睡觉,有的坐在柴火房中聊天。戌时过后,狂风呼啸,气温骤降。烤火的人们赶紧钻入被窝中。吹了一个多时辰,才风止月明。好奇的后生们,打开厅门,头顶星辰,来到坪中,只见月明星稀的天空,飘着雪白的灰尘,呛人口鼻,立即返回屋内。一大早人们踏着晨霜,来到村外的空地上,令人咋舌的一幕出现在眼前,巨大的空地上堆满了有如小山般的石灰,惊呆的人们好一会才明白过来,为何族长大爷和王太原反复强调不能出门,一怕识破天机,二怕呛坏身体,这堆积如山的石灰,要多少人工才能运回来。族长望着这山包似的石灰,沉思一会后脱口而出道“我那曾外甥,真神仙也”。村民们纷纷点燃香烛,跪谢天地。</p><p class="ql-block"> 县令兴致勃勃回到县城,破天荒邀请同僚集会。三杯酒下肚县太爷说道“我奉命圣事己二十余载,由于政绩平庸,未曾升迁”。李万良投眼一望,同僚们端着酒杯等他下文,“当年怀揣圣旨走马上任,本应双喜临门,仕途婚姻皆圆满,岂知从小陪我伴读的春荷,身患重疾无法成行,无奈形单影孤来到湘粤交界的义立县,那里交通闭塞,山高林密,社会混乱。本想平定匪患,返回故乡,迎娶心上人,无奈北方狼烟,波及四方,无数难民涌入县城。圣事为重,一晃数十年,即要剿匪又要安置庶民,返回故乡迎娶春荷,成了遥不可及的美梦”。</p><p class="ql-block"> 李万良充满无奈与心酸“离乡七载,后父寄来书信,告之未婚妻,因疾病与思念已撒手人寰。信中告之爱妻在咽气时,都盼我回家死不瞑目,痛哉,哀哉。本想了此一生,但慈父的教诲刻在脑中;无论碰到什么挫折,都应为民向前看”,说罢端起酒杯和泪饮下。他继续说道“峰尖山有数十名三晋人,他们虽从战乱中来,却聪明吃苦干实事。从未种过水稻的他们,在黄大胆的帮助下稻菽飘香,谷粒满仓。泥泞的村道被石板铺垫,清澈的山泉被竹枧送到了每家每户。他们不但结束了住茅棚的宭境,全部建成了冬暖夏凉,漂亮的筑土屋。现他们全力以赴开凿山道,走向外界”。停了会继续说道“现走进北方村牛羊漫坡,家禽成群,鱼跃龙门猪仔叫,男耕女织成风景。昔日荒凉的山区,垚变成了村民安居乐业,充满希望,充满激情,充满自信的山村。最使我高兴的是,在这勤劳的村庄,寻觅到了我的义子”。</p><p class="ql-block"> 饭后同僚们偷偷向王捕头,衙役打听县令与义子的事,大家表示不理解,一个为官大半辈,堂堂正正的县太爷为何在未婚妻死后拒不婚配。王捕头说“我跟县太爷从义立到楚实已快二十年。人们常说三年知县十万雪花银,请问你们几时看到县太爷时穿新衣,一身公服补丁叠补丁,一年三百六十天,有几日悠闲呆在县衙,要找县太爷最好去民间”。将到天命的县太爷,尽管囊中羞涩,有时竞将自己的微薄俸禄,解陷入绝境庶民的燃眉之急。</p><p class="ql-block"> 同僚们点头称是,王捕头索性打开话题说道“县太爷此次进山认领的义子,就是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神乎其神的古家四小子,要说古家的四个儿子,真是充满传奇。其母黄娟是城东南峰尖山黄坑人氏,人不但长得漂亮还特别聪明,不知为何,后嫁给了从北方逃难来的古岚,这些北方人即聪明长得又高大,你们说那个女人不喜欢。同僚一听嘿嘿笑道“那是,那是”。“更离奇的是,四个儿子在娘肚子生活了三年半”。出生那晚,天上射来万道金光,整个北方村的夜空亮如白天,奇香扑鼻,更让人不解的是刚岀生的孩子,见风就长,一下成了半大孩童。开凿山道那会,屁大的孩童竞挥斧如风,不到数天便将百年古树砍倒,顺便将一条修练千年的长虫给打死了。火烧馒头石从头到尾四小子均在火场,烈熖如焚,云彩如血,风助火威就是烧不到周边的树林”。</p><p class="ql-block"> 李大爷拄着拐杖来到四合院,问娟妍“你娘呀在家吗”,娟妍牵着大爷的手“爹娘有事出去了,一会就回”。太爷点点头,坐在佳豹搬来的竹椅上。不一会古岚夫妻回到家,黄娟责怪孩子们不给太爷泡茶。“我过来特地与你俩说件事”,“愿听大爷教诲”,“县令即认老四为义子,仪式也办了,你们就应让老四到义父身旁,将心比心假如自己带了个义子,却不在身旁,你说心里会舒服冒”。古岚忙说“这事我与婆姨反复想过,县令为人忠厚老实,又肯为百姓做事,老四给他做义子,我们一万个放心,只是孩子还小不放心。大爷即这样说了,过二天就请大爷你和太原哥进趟城,将老四送到县令身边,不知意下如何”。“山高路远,老朽风烛残年走不动了。当年几千里的逃亡路,现在想起如虎色变,这辈子离盖棺定论不远矣,剩下的事就靠你们了,我们生不逢时,人说叶落归根,现在只能在梦中回家啰。唯有二大心愿放不下,一是无论如何要打通外界的山道,为子孙后代造福,二是我死后,将葬在旗形山顶,面朝北方足矣”。古岚忙说“大爷必有百岁命”。</p><p class="ql-block"> 古岚一家,王太原夫妻踏着晨曦,走桠口过馒头石来到黄坑,只见黄氏族人,各家各户升起袅袅炊烟,往昔需巳时才能赶到的路程,辰时不到便到达,照此算来,不到午时便可赶到县城。古岚率家人拜见了岳父母,儿女们叫着外公外婆,又匆匆朝县城赶。虽是初春,大家汗湿衣衫,娟妍走着走着哭了起来,大弟古佳豹二话不说,抱起姐姐骑在肩上,笑着说“姐姐有马骑了”,鹃妍撒娇道“马儿快走”。古岚见状“妍儿快下来,弟弟们也很辛苦,你还要骑在大弟肩上真不知羞”。黄娟笑着说“鹃儿好样的,肯定再不会喊痛,跟大家一起走”,鹃妍立马要大弟停下来,一手牵着大弟,一手牵着四弟高兴地说“咱不比弟弟差”,二弟三弟说“姐姐咱们来比赛,看谁能走在前面”。看着天真无邪的儿女们,古岚夫妻,王太原夫妻开心地笑了。</p><p class="ql-block"> 大家来到鬼见愁,这里是黄坑五河集交界地,山高林密,峡谷幽深,怪石嶙峋,路不足尺,五峰河绕过河湾,在悬崖峭壁下,形成一巨大的漩涡,数千年来是五河集黄坑人,进出县城的唯一通道,曾发生过人畜葬深潭的悲剧,特别是大雪封山,风高月黑时,久而久之此地被称为“鬼见愁”。古岚在前牵着妍儿与老大,王太原每人牵一个,小心翼翼好不容易过了此地。刚过險段,老三拉着大伯站立路旁“大伯明年咱们将这劈了,开凿出一条新路”,“就是不知这里的人肯不肯动土”,“没问题我去跟外太爷讲,准能成功,今后凡有危险的地方,一律将它铲平”。王太原惊叹道;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大气,旗形山将风光无限。</p><p class="ql-block"> 正在与县尉捕头商量,如何追捕贺乡长,剿灭伍栗山土匪的李万良,听衙役禀报“王太原夫妻,古岚一家己到县衙门口”。李万良一听“二位同僚剿匪关系到本县安危,不得心存侥幸,午后继续商讨,即有稀客到,中午请二位帮我陪客”。三人来到门口迎客,老四见县令身穿蓝色旧长袍朝他们走来,高兴叫道“爹爹”,李县令“唉”的一声,蹲下身牵着老四。刘县尉看古家小子见面就叫爹,笑容满面说“贵客临门,蓬荜生辉,恭迎大家”。数人跨过石狮子的县衙大门,一直朝内走,一排青砖灰瓦的住房呈现眼前。县令边走边抚摸着老四“乖孩子”,话未说完其它孩子齐声叫道“大伯,侄儿侄女这厢有礼了”。李县令热泪盈眶,忙说“太原,古岚,弟媳你们辛苦了,欢迎,欢迎”。</p><p class="ql-block"> 衙役们一听县太爷的义子全家及王太原夫妻来做客,个个奔走相告,热闹异常。多少年从未见县太爷有客登门,今天真是福星高照,大家忙到炊房帮忙。县令吩咐所有当班衙役,一律在食堂用膳,开支本县令承担。古岚一行见县令穿着旧衣,招待来客公私分明,心里那个高兴胜过检了金元宝,县令认四儿为义子将前程似锦。县令的一言一行,王太原打心里佩服。不一会衙役陆续端来了各种菜肴,即有大肉,又有牛杂,还有鹅肉鸭肉及青椒炒鸡子,南瓜,冬瓜,白菜,芋头等十碗二桌。酒过三巡,黄娟说道“县太爷我们前来,别无它事,特将老四送来交与你,望你严格管束;也期望你能给他带来好运,更能给百姓带来安宁。儿子们岀生后,夫君按他家的字辈怡家和悠,老大叫古佳豹,老二叫古佳境,老三叫古佳安,老四叫古佳民,只是家字写成佳音的佳,县太爷明白其意。李万良感激涕零“谢谢弟妹夫妻,谢谢太原夫妻,是你们给我送来了金不换的儿子,我一定视如己出,教他读书,教他做人,力争培养成国家栋梁,以不负你我的期望”。刘县尉站起来说“李县令今得贵子,可喜可贺,我代表同僚向古岚夫妻表示由衷的感谢,今后县衙就是你们的驿站,我们就是亲戚”,王捕头及众衙役纷纷离席,一一敬酒,表示祝贺。</p><p class="ql-block"> 大家在客厅喝茶,李县令诚心实意地说“大家来趟县城不容易,无论如何在此休息几天,逛逛街品偿小吃糕点,见识码头风景。由于近段县城常遭土匪袭扰,我已吩咐二位衙役陪同你们,在旅社按排好了房子,各位就安心游玩”。话未说完,就听古佳安用稚嫩的童音问道“县令伯伯,刚才你说县城受土匪袭扰,可否说来听听”。古岚忙说“老三你想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只想知道县令伯伯将采取什么办法,打败土匪,活捉头目”,大家齐刷刷望向老三。</p><p class="ql-block"> 县衙三驾马车(1)及二位衙役,继续商议剿匪之事。大家岀谋献策,无奈全县所有的兵员加在一起,不足百人,而土匪号称千人,实际也就五六百人左右。自大熊国战乱以来,他们占山为王,祸国殃民。土匪即有杀人如麻的惯匪,也有家徒四壁的贫民,更有死里逃生,无法生存的难民。数十年来,他们盘踞号称百里人烟稀少的伍栗山,打家劫舍。刚开始只搶劫富人和过路的官府钱财,而近几年来,随着人员的增加,势力的扩大,己逼近县城。县衙早在一年前就上奏皇上,无奈朝廷要防范北方战乱,无瑕抽兵剿匪,只得一拖再拖己成匪患。在座人员你看看我,我望望你竞拿不出个万全之策。己在门外偷听多时的古佳安,破门而入说道“县令伯伯,你们别为难,小小毛贼不足为虑”,大家一看又是古家三小子,气不打一处来,但一想到四小子开凿山道时的所做所为,也许能解一时之危。刘县尉问道“你有什么办法”,“各位伯伯叔叔,请问你们到底有多少人马,土匪又有多少,地形又如何”。大家一听小小年纪,就能寻问这些军事问题可不一般。县尉祥细介绍了有关匪情。古佳安说“明天你带我走一趟,消灭这股土匪,作为四弟向义父的见面礼”。</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县令怀着忐忑的心,将兵员交由古佳安调遣。老三有模有样将兵员分为二部,一部由老大老三统领,一部由老二老四统领。临行前,老三交待;我与老大带兄弟们在土匪来的东山坳埋伏,老二老四在城南的树林中埋伏,大家带好长矛弓箭,大刀砍斧等兵器,蹲守等候,以逸待劳,待大哥取了土匪头目首级后,大家一涌而上,两面夹击,全力杀敌,此后一时难有匪患,兄弟们按老三的调遣,各自带着不足五十人的队伍,悄悄埋伏。</p><p class="ql-block"> 无论兵卒或衙役,见四个少年,个个赤手空拳带着他们上阵灭匪,都怯阵不愿前往。但县令,县尉,捕头压阵,一再陈述朝廷无兵可派,只有地方自行想法将土匪消灭。除县令坐阵县衙外,县尉与捕头各跟一队,进行行动。大家叽叽喳喳等下机灵点,别送了性命。</p><p class="ql-block"> 太阳悬挂半空,西北方向的伍栗山扬起漫天尘土,一会留着大胡子一高大的壮汉,骑着棕色的快马急驰而来,身后紧跟一穿官服的人,后面一长溜的兵卒足有六百之众,他们一路浩浩荡荡,见无人拦阻,齐声呐喊向县城杀来。埋伏在东山坳的兵卒衙役,除久经沙场的老兵外,其他早己尿湿裤裆。老三见土匪头目嚣张致极,吩咐战斗,大家这才搭弓拿矛,准备迎敌。此时眼尖的王捕头对老三说“前面那位是头目王其平,紧跟后面的是原伍栗乡贺乡长”,“知道”。待土匪全部进入伏击圈内,老三命令老大前去斩首土匪头子“得令”,只见老大摇身一变,刹时高大无比,吼的一声将身旁一棵勺大的树连根拔起,拿在手中轻松自如,只见他迈开双腿,如腾云驾雾般,一闪而过,众人惊鄂得呆若木鸡,可怜的土匪头子还未看清怎么回事,就被飞驰而来的树木砸得不知飞向何处。众兵卒衙役在捕头的指挥下,一涌而上,像赶鸭子般将数百土匪一顿狂杀。四散逃窜惊魂未定的土匪,又被从城南杀奔而来的一幕,吓得魂飞魄散,只见空中一人三头六臂,脚踏轮子,飞临众匪头上,手舞红布,所过之处,不死即伤,其中手摇扇子的人大声叫喊“放下武器,留汝一命”,众土匪哪见过这阵势,黑呀呀跪倒一大片。</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1:指县令,县尉,捕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