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制作和平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火车站“智能平面单向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发明人薛荣森的故事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十堰籍七九年参战战友风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26)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作者:和平鸽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26日,我在探访“铁兵战友茶庄”的十堰籍参战老兵詹学功战友时,与他交谈中了解到七九年铁道兵参战的有十堰籍100多名战友。他高兴地拿出一本书,给我看这本叫《他们从军旗下走来》一书中的一篇十堰籍参战战友薛荣森与发明的不解之缘,其文字较多,事迹感人。</p><p class="ql-block"> 为将其战友归入到我的《他们从战场归来 —十堰籍七九参战战友风采》中,我需重新撰文,故在百度网上输入薛荣森进行搜索,搜索后看到下拉条中的“薛荣森襄阳”,点击浏览文中人和事与十堰籍参战战友薛荣森和事相吻合,于是我经认真思考撰写:“智能平面单向门”发明人薛荣森的故事—十堰籍七九参战战友风采(26)。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题记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薛荣森,男,汉族,1959年12月生,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78年3月入伍,历任铁道兵二团十连战士、二营部材料员,书记。1984年9月入铁道部党校学习,毕业后先后任铁道部十一局宣传部干事、多经公司木器加工厂支部书记、多家公司高管等职。 1990年,他辞职下海,在襄樊注册了一家装饰公司,经营至今。</p><p class="ql-block">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他用小发明提高工效许多倍;大学毕业后他不安于机关的"阳关道",偏要去过那发明的"独木桥";在股市里栽了跟头股票百万归零,他又凭着发明创造站了起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薛荣森战友发明的智能平面单向门,广泛应用在全国各地火车站。</p><p class="ql-block"> 他发明的一扇“智能平面单向门”一年可以为一个火车站节约100万的工资和空调费开支,同时也给他的关联公司,每年带来收入数百万元,实现其社会和经济价值,被人们称他为科学家,专利达人。</p><p class="ql-block"> 这可不是天方夜谭,而是铁的事实!</p><p class="ql-block"> 2002年,铁路系统为了加强安防反恐,在候车大厅入口安装查危仪,形成一条狭长通道,经常发生进出旅客对流拥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薛荣森注意到这个问题,发明了梳状单向门,将它申请专利定型生产,使进出候车大厅的旅客各行其道,秩序井然,至今已在上千个火车站安装使用。</p><p class="ql-block"> 梳状单向门部分解决了旅客单向出口的问题,但它存在几个缺陷:第一,通过梳齿间隙,大厅内外人员可以传递行李,致使查危安检流于形式,车站只好另外安排6个职工三班倒看守,一年工资支出50多万元。第二,不能阻止空气流通,空调开启的情况下,这个4m2左右的洞口,风速通常在每秒1-2米,造成每年50多万元的空调电费损失。第三,外形犬牙交错,不太美观,影响我国高铁形象。</p><p class="ql-block"> 十几年来,薛荣森不知道多少次听到铁路客运职工这样问:"你能不能研究一种通人不通风、不能传递行李的单向门啊"<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为一个老铁道兵战士,几十年研究火车站,铁路职工的信任就是最大的动力,也是人生的使命,他下定决心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经过十五年不懈努力,上百次设计,数百次试制,淘汰的零件和半成品摆满了600平方车间。</p><p class="ql-block"> 2003年,他发明了“梳状单向通道门”,克服了传统单向门的缺点,填补了我国单向门技术领域的空白。并且在2004年获得了国家专利。</p><p class="ql-block"> 襄樊火车站率先使用“梳状单向通道门”,在全国引起轰动。2004年,发明了“一米线排队机”。</p><p class="ql-block"> 到2010年,中国已经有400个火车站安装了薛荣森先生的“一米线排队机”和“梳状单向通道门”。</p><p class="ql-block"> 2016年成功研制出智能平面单向门,2016年底在中国高铁展会上亮相,2017年5月中央电视台10套做了全面报道,2017年6月公司与公安部一所共同制定的智能平面单向门企业标准问世,2017年7月通过了公安部检测中心的质量检测和安全认证,现已在16个铁路局150多个车站安装使用。</p><p class="ql-block"> 智能平面单向门,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国铁路许多年的候车大厅单向门难题。这是薛荣森努力的结果,也是铁道兵精神的时代再现,也是十堰籍七九年参战战友风采。</p><p class="ql-block"><br></p> 感谢阅览 祝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