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独行:圆明园之殇

其修远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4年的冬天,我独自踏上了前往圆明园的旅程。这片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却依旧让人感受到它曾经的辉煌与哀伤。走在荒凉的土地上,每一步都仿佛在倾听历史的回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些石柱、拱门、雕像和石块,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透露出昔日的雄伟。圆明园曾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汇集了中西建筑艺术的精华。然而,1860年英法联军的入侵,让这座园林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无数珍贵文物被抢掠,建筑被焚毁。如今,这些遗迹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无常。</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几根石柱和一些残破的石头散落着,它们已经被风雨侵蚀得斑驳陆离。远处的树木光秃秃地矗立在那里,仿佛是这片废墟的守望者。天空湛蓝如洗,万里无云,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为这片沉寂的景象增添了一丝生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站在这些遗迹前,我不禁思考起历史的轮回与变迁。圆明园的兴衰,不仅仅是建筑的损毁,更是文化的流失。但幸运的是,这些废墟依然保存了下来,成为我们了解历史、铭记教训的重要窗口。每一块石头、每一段残垣,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次孤独的旅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圆明园的沧桑与美丽。虽然这里只剩下残破的遗迹,但它们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个前来探访的人。在这里,我找到了一份内心的平静与思考,正视过去的耻辱,痛恨列强的掠夺!</span></p> <p class="ql-block">在后期照片色调的时候,我加了很多的暖色也遮盖不了,它的苍凉与悲伤,依旧破败不堪,国人之痛,杳然画面,痛哉!</p> <p class="ql-block">雨果《给布特勒的信》原文</p><p class="ql-block">先生:</p><p class="ql-block">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p><p class="ql-block">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p><p class="ql-block">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p><p class="ql-block">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p><p class="ql-block">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p><p class="ql-block">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