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01讲《孝经》行孝之经 </p><p class="ql-block">教孝之经</p><p class="ql-block"> 尊敬的各位老师,我们这几天按照孔子教学法,然后又用一天多的时间给大家谈跟着“学记"学教学。我们今天谈跟《孝经》学教子。孝经这本书是十三经之一。在中国文化中间影响很大,有人说孝经是曾子的作品,有人说孝经是孔子亲自写的,我们不去研究它,说孝敬多少章,我们也不研究它。因为我们现在读的今文孝经是18章,古文孝经是22章,后人对这个孝经的分章也不一样,像朱熹,它就把它分为经和传,你们刚才读的前六章,朱熹说它是经,后面都是传,都是来解读这一段经文的。我们谈孝经,关于这些学术性的不去多谈,因那是搞研究的,我们来学习经典是为了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能够生活的更幸福,更智慧。所以我们是从经典中间汲取智慧的,知识性的东西我们会少谈。</p><p class="ql-block">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孝经,跟孝经学什么?学它的教子。那孝经中间有教子吗?一般人读孝经读的都是,孝经谈的是行孝啊。就这本书是谈的是行孝,就你说要跟他学教子,有没有?有,所以大家也说有,为什么有?因为这个孝字,它的含义本身就包含着,这是《说文解字》对孝的解读,说孝善事父母者。这句话。我们一般的理解孝是什么?你善于侍奉父母,这就是孝。而在这个事字。我们有了中国文化的思维和认知的话,我们就知道事不仅仅是一个事奉,因为事,还有一个是做事。可以做为一个行为,也就这个孝它的解读,也可以理解为,孝是善于做父母,善于做父母,父母的职责是什么?最大的职责就是教育好孩子,那这才叫父母。所以这个孝的含义就两种,一个是行孝,一个是教孝。那既然说孝有行孝和教孝,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孝经,它既是行孝之经,也是教孝之经。所以孝经就是两个含义,行孝之经和教孝之经。</p> <p class="ql-block">《郭文斌解读弟子规》第18集“爱的根本是孝道”。要点提示:</p><p class="ql-block">1)为什么对父母要守孝三年?因为我们在父母怀抱里待了三年,才能走路,独立生活。</p><p class="ql-block">2)为什么父母去世,每七天要举行一个怀念仪式?因为小孩子在妈妈的子宫里,七天一个样。古人认为:人去世后,七天也需要亲人对他用怀念的方式给他进行祝福、帮助。</p><p class="ql-block">3)普天下的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一把屎一把尿不讲任何条件地拉扯和呵护。而子女对父母的爱落实到行动上就是孝敬。</p><p class="ql-block">4)父母生养我们奉献的怀胎守护、临产受苦、生子忘忧、咽苦吐甘等恩德,给了我们生命,承担了对我们的哺育呵护,承担了对我们的成长教育,我们就应该承担起对父母的老迈赡养,承担起对父母的病中照顾,承担起对父母的填终追远。这不是生意场上的等价交换,而本来就是天道人伦。</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