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厦 门 行(下)一记我的退休旅行第一站

雪莲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我 的 厦 门 行 (下)</b></p><p class="ql-block"><b> 一记我的退休旅行第一站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厦门市区周边感兴趣的地方,基本被我一网打尽了,我决定接下来继续以厦门中山路为中心,扩大范围,分别去泉州和漳州进行一日游。</span></p><p class="ql-block"> 泉州、漳州两地的一日游,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旅行的一个意义:<span style="font-size:18px;">邂逅美景,认识新朋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b> 泉 州 一 日 游</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和新认识的朋友们一道,从厦门坐动车到泉州站,包车游览后,再回厦门。</span></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① 五 店 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店市,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青阳的核心区,是一个充满闽南风情的传统街区,被誉为泉州版的“宽窄巷子”。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五店市不仅是晋江市的一个古老街区,还是一处融合了历史文化和现代商业的文旅地标。</p><p class="ql-block"> 五店市的名字源于唐朝开元年间,当时蔡姓七世孙在青阳山下的官道上开设了五间饮食店,因其酒旗招风、饭菜飘香而声名远播,被誉为“青阳蔡,五店市”,自此“五店市”成为青阳的别称。</p><p class="ql-block"> 五店市作为古代的集市和商旅中途暂息的驿站,历经1300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晋江老城的核心区。</p> <p class="ql-block">  五店市传统街区是晋江城区发祥地,是晋江城市的会客厅。占地约126亩,区域内遍布清明至今的宗祠、寺庙、民居、商铺等建筑130幢。既有中西合璧的洋楼和西洋建筑,被称为“闽南红砖古厝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街区保留了明清、民国至现代的特色建筑,包括宗祠、寺庙、民居和商铺等,如‌蔡氏宗祠、‌庄氏家庙、‌石鼓庙及‌布政衙、‌蔡妈贤宅、‌朝北大厝、‌庄志旭宅、‌宛然别墅等一百多处历史风貌建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背靠青阳山,街区内的红砖厝和中西合璧的番仔楼等特色建筑保存完好,是五大闽南古厝建筑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  我们漫步在这片土地上,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美好、舒适和自在。</p> <p class="ql-block">  闽南特色的红砖厝建筑,掩映在高楼大厦之间,闹中取静。</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红砖古厝淡雅而闲适,走在纵横交错的街巷上,仿佛穿越了时空……</p> <p class="ql-block">  “红砖白石双波曲、出砖入石燕尾脊”,这是闽南建筑的独特砌墙方式。利用形状各异的石材、红砖和瓦砾交错堆叠,构建墙体。</p><p class="ql-block"> 虽然砖石质地各不相同,但大块的灰白花岗石与片状的红色条砖穿插组合,呈现出方正、古朴、拙实之美。坚固防盗、冬暖夏凉,古朴美观。</p> <p class="ql-block">  五店市内隐藏着许多宝藏店铺,走在其中,你可能会突然发现一家别具一格的店铺。</p><p class="ql-block"> 我无意中发现了一家专门销售德化陶瓷的文化馆,真是让我眼前一亮。这家店位于晋江五店市虎爷巷3号,名字叫【爱陶瓷中国白推广展示中心(晋江馆)】。</p><p class="ql-block"> 这里用陶瓷勺子悬挂空中围成一层层的圆形状,前面有一个白色背景墙。在这里穿<span style="font-size:18px;">着汉服拍照,</span>效果一定绝佳!</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陶瓷种类繁多,从茶具、餐具到摆件,每一件都精美绝伦。</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摆件,很多都是大师级别的艺术品,非常值得一看。我看得心动手痒,但旋即就被那不菲的价格,灭掉了冲动……唯有此时此刻,我才清醒地知晓自己是个穷人。</p> <p class="ql-block">  状元街的中国邮政,设计很有特色。</p><p class="ql-block"> 状元邮筒是鲜红色的,格外惹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阳光透过缝隙洒落,风儿轻轻拂过,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份拼搏奋斗的精神源泉。</p><p class="ql-block"> 从这里走出去的海外华侨和华人典范,秉承着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在海内外享有盛名。而五店市,则是他们永远的牵挂与情感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  “咖啡12号”墙上的那段话:“理想生活,需要一点热爱和心动。”牢牢地刻在了我的心里。这句话不仅让人温暖,更让人心动。</p><p class="ql-block"> 五店市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心之所在,即为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② 开 元 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建省泉州市开元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距今已有超过一千三百年的历史,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初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莲花寺遂改为现名。开元寺在宋元时期成为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反映了宋元海洋贸易带来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共存特征。</p><p class="ql-block"> 开元寺拥有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等主要建筑,是中轴线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开元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于202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元寺的香火特别旺盛,游客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 原想在开元寺大门外拍张照片,可进出时都太过拥挤,没有拍摄成功。</p><p class="ql-block"> 我执意要拍泉州市开元寺大门,只因这开元寺正大门挂的是高僧匡护题写的“紫雲”匾!一般来说,寺庙的正门都是悬挂本寺名称的牌画,可开元寺为什么挂的是紫雲呢?而且正大门前面还建有一座“紫雲屏”石墙。“紫雲屏”三字的石刻,由明代泉州书法家陈于王所书,传递着一种祥瑞之气。我很好奇!</p><p class="ql-block"> 一进开元寺正门,就是天王殿。殿内四大天王手持法器,威武庄严,守护着这片圣地。</p><p class="ql-block"> 出了天王殿。我就赶紧找了一个游人少点的地方,咨询“度娘”,探索开元寺紫雲牌匾的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 公元686年,当时的泉州名儒黄守恭无偿献地兴建莲花道场,也就是现在的开元寺。在黄守恭舍田宅建寺之后,常有福祥的紫云笼罩大殿,高僧匡护便题写紫雲二字悬挂于正门前。黄守恭的子孙为了纪念先祖的功绩,便将堂号由江夏改为紫雲,尊黄守恭为始祖,开元寺的檀越祠也成了黄姓紫雲衍派的祖堂。</p><p class="ql-block"> 莲花道场在1300多年的历史里,寺名几经变更,文人墨客为其赐写寺名,但是为了纪念黄守恭当年的善举,紫雲牌匾始终悬挂于正门前。</p><p class="ql-block"> 黄守恭的善举与寺僧的不忘恩情,成就了一段延续千年的历史佳话。</p><p class="ql-block"> 黄守恭成就了开元寺,而开元寺也成就了黄氏紫雲衍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看完介绍,我心中不禁感叹道:</p><p class="ql-block"> 这种饮水思源、恩荣并济的精神,正是闽南文化传承华夏文明的生动体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元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主轴线(纵轴线)上依次是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庭、大雄宝殿(紫云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檀越祠等建筑。</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痕迹,重檐歇山顶,两层檐下都有斗栱,上层檐下悬有“桑莲法界”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和拜庭之间用回廊相连接,中间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两旁种植了八棵古榕树,树下布置有石五轮塔和石经幢,共十余座建筑小品,整体空间严谨且富有秩序。</p> <p class="ql-block">  主轴两侧还有放生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安养院等。</p><p class="ql-block"> 许多游客身着汉服、头戴簪花,在寺庙的各个角落拍照。我特别喜欢穿汉服的小女孩,驻足欣赏,满心欢喜……</p><p class="ql-block"> 临行前,我有过到厦门穿汉服戴簪花旅拍的计划,可此行见这类装束的人太多太多,就再也提不起兴趣了。</p> <p class="ql-block">  来到“弘一法师纪念馆”前,我知道弘一法师与开元寺有渊源:1930年,弘一法师到开元寺创办月台佛学研究社,教僧人写字,并在空闲时间整理古经并编撰目录。1933年,弘一法师到开元寺为僧人讲律。1942年,弘一法师到达开元寺宣传抗日救国并书写佛法、弘扬佛法,为开元寺书写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p><p class="ql-block"> 站在纪念馆大门前,我思绪万千……我头脑中闪现出了弘一法师在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圆寂前的遗笔“悲欣交集”,想到了他的著作《人生哪能多如意 万事只求半称心》,想到了人生“八然”(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尽其当然;忙时井然,闲时自然)与“三见”(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想到了自己一地鸡毛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踌躇良久……我</span>这个原本佛性的人,连忏悔的资格都没有,无颜见法师,还是离开吧!</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拜庭东西两侧则是高耸的东西双塔。双塔东为“镇国塔”,高48.27米,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西为“仁寿塔”,高45.06米,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东、西两塔是中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p> <p class="ql-block">  立在塔前,但见塔为框架式结构,平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p><p class="ql-block"> 东西双塔具有鲜明的宋式建筑特点,有侧角明显、斗拱和石柱比例硕大和覆盆式柱础等。</p> <p class="ql-block">  东西双塔集建筑艺术、绘画、雕刻、宗教文化于一体而闻名海内外。双塔上的浮雕雕刻精湛、内涵丰富,在中国其他古石塔上并不常见。双塔上共雕有人物浮雕160尊(东西塔各80尊),东塔须弥座有图雕54方,西塔须弥座有图雕56方。其人物雕像传承了宋代以写实见长的风格,人物性格刻画生动,形象端庄优美。</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双塔,是中国从木塔向砖石塔转向的开端和尝试,突破了将石头当木头用的建造过程,既保留了石头的坚固性,又承接了木头的美观、受力体系,是一次伟大的创造。</p> <p class="ql-block">  东西双塔,历经多次地震与台风而不倒,成为了开元寺的重要标志之一。</p><p class="ql-block"> 站在双塔前,我仿佛变成了一个朝圣者,近距离的震撼让我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力。</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与泉州古城西街仅一墙之隔,古老的建筑与墙外喧嚣的市井生活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走出开元寺正门,漫步在繁华的街道,我倏然间看见一家店铺门外有两行漂亮的字:“如月清凉被众物,以法滋味益群生”。这不正是弘一法师的禅意对联吗?我顿悟: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不过携一颗感恩慈悲的心活在世上,潇洒走一回比什么都富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③“全国最美海景地铁”上观赏日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在“全国最美海景地铁”上观赏日落,我们在泉州西街只溜达了半个多小时,特意早点返回厦门,去乘坐厦门地铁1号线。</p><p class="ql-block"> 海景路段从集美学村站开始,一直到高崎站‌。这段跨海路段大约2公里。</p><p class="ql-block"> 我们很幸运,如愿以偿地欣赏到了绚烂的黄昏海景‌!</p> <p class="ql-block">  地铁上,有座,我没坐。我一直站在窗前,眼睛贪婪地欣赏着,双手端着手机不停地拍摄着……</p> <p class="ql-block">  可谓是“一站一美景,一步一诱惑”。</p><p class="ql-block"> 我们恍若置身于巜千与千寻》的海上专列……</p><p class="ql-block"> 这五日,我在厦门的四个不同的地方,欣赏到了厦门美丽的夕阳海景。有人说“有海的城市,浪漫占一半”,千真万确,一点儿都不夸张!</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漳 州 一 日 游</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和新认识的朋友们一道,从厦门坐动车到漳州站,五人包了一辆七座商务车游览后,再回厦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漳州一日游,我只安排了南靖土楼和漳州古城两个景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一、 南 靖 土 楼 行</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福建土楼,故里南靖,堪称“土楼王国”。</span>福建土楼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外,还有椭圆形、五风形、半月形、酶形、交核形、曲尺形、八挂形、围裙形、塔形、凸字形、凹字形、前方后圆形、套筒形、雨伞形、方圆结合形、马蹄形等,并且拥有最大、最高、最古老、最奇特的土楼,蔚为壮观,美不胜收。土楼具有坚固的墙体和厚重的门,用于防止土匪和野兽的侵袭。土楼内部有多个楼层,每个楼层有不同的功能,如厨房、粮仓和卧室。土楼通常没有独立的卫生间,生活设施较为简单,但具有良好的通风和保温效果。这种建筑是中国建筑的一种独特形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p><p class="ql-block"> 福建土楼以其“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的原因,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日本建筑学专家浅木计一感叹为是“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长出的蘑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汶斯·安烈称“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中国文物、古建筑保护专家罗告文评价“看似千篇一律,实则不拘一格,各具特色,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南靖土楼‌包括南靖云水瑶景区和田螺坑土楼群,以其独具特色的土楼建筑和壮丽美景而著称,是了解福建土楼文化的绝佳之地‌,是漳州南靖县的一大特色。</p><p class="ql-block"> 浪漫线路云水瑶,是热线;经典线路田螺坑,是冷线。两条线路都游完,至少需一天。我们就选择了冷线路,游田螺坑土楼群。</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① 顺 裕 楼</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来到位于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桥古村落。这个石桥</span>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两条溪流从村里蜿蜒穿过,60余座土楼临水鳞落,独占风光,各具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4座土楼:顺裕楼,长源楼、振德楼,永安楼。</p><p class="ql-block"> 石桥村遍布土楼,但因尚未开发,所以该村庄看不到遍地的货摊,看不到如织的游人,闻不到浓厚的商业气息,因此它显得原始且原汁原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个石桥古村落重点参观了顺裕楼。</p><p class="ql-block"> 顺裕楼是世界上最大的客家土楼,建筑面积达22,800平方米,拥有369间房间。顺裕楼始建于1927年,没用一点钢筋混凝土,全部用三合土,历时20年建成。背山面水,气势雄伟,有“王中之王”的盛誉。顺裕楼于2016年9月评选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为世界上房间数最多(单圈)的通廊式圆型土楼。</p><p class="ql-block"> 高空俯瞰,顺裕楼犹如一座巨型的导弹发射基地。哇塞,难怪这里就是曾经让美国人都瑟瑟发抖的地方。这里曾经还闹过一个笑话:美国以为这里是导弹发射基地,因为从他们的卫星图上看,福建的深山中有很多像核反应堆的这种圆圆的东西,而且一天还冒三次烟。研究了20年,光照片就拍了上亿张,一直都搞不明白。后来就派了一个间谍潜伏到了福建漳州,才发现闹了这里只是客家人居住的一种独特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  走向顺裕楼,一种震撼感油而生。土楼的墙非常结实、坚固,是用的三合土。三合土就是石灰泥沙加上红糖一些东西发酵而成的,再一层一层夯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进土楼,顺裕楼的门较大大,至少十几公分厚,后面还有一个门栓。我用双手推了推门,门纹丝不动。</p><p class="ql-block"> 只要把这个门关上,再把这个门栓一拉,整个土楼就成了坚不可摧的城堡。大门上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以储水,如果遇到倭寇、土匪放火烧,就可放水灭。我不得不佩服客家人的智慧。</span></p> <p class="ql-block">  顺裕楼是电影《大鱼海棠》的取景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座顺裕楼的单层有72间房间,共5层,一共360间房间,加上3个门楼房间9间,共369间。那这么多的房间他们是怎么分辨一户一户人家的呢?<span style="font-size:18px;">竖着一竖,算一户人家。</span>一楼是厨房,二楼是粮仓,三楼四楼才是卧室。</p> <p class="ql-block">  这种建筑有一种特点就是冬暖夏凉,没有独立的卫生间,那客家人如何解决上厕所呢?白天的时候他们一般会出去外面上;到了晚上的时候,会放一个桶接,第二天再出去倒。</p><p class="ql-block"> 顺裕楼的右后方有个公厕,修缮得还不错,也比较干净。</p> <p class="ql-block">  以往最多时有900多张氏族人居住这楼里,现在住的人已很少了。</p><p class="ql-block"> 如此气势恢宏的巨大土楼,显得非常的空旷冷清,游人好像也就我们几个。</p><p class="ql-block"> 顺裕楼没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修复,现在已有了破败的味道,楼内杂乱无序。</p><p class="ql-block"> 但愿顺裕楼能得到及时的保护和起码的修复!</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② 河 坑 土 楼 群</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河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曲江圩河坑自然村,为张姓客家人聚居地。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1549年)至1972年,历经700多年建成。令人称奇的是,有6座圆楼全部建于文革期间,这是因为位于深山沟的河坑村一直与世隔绝,只有一条小山路通往外界,交通极其不便,建材难运输,只能就地取材建木屋和土楼,如今显然公路已通,但列入“世遗”保护的河坑村,也只能修旧如旧了。</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河坑土楼群还没有大开发,进村需要经过一道桥,里面也没有停车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路边停车,我率先步行过桥,走向河坑土楼群。</p> <p class="ql-block">  河坑土楼群由14座不同年代、不同造型的土楼组成,分布于四面环山的山谷间。</p> <p class="ql-block">  14座土楼中共有13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福建土楼列入世遗最多的土楼群。从狮子地岽往下俯瞰,春贵楼、裕兴楼、裕昌楼、阳春楼、永庆楼、晓春楼、东升楼7座圆楼形成一个勺子状,像北斗七星;而朝水楼、永贵楼、阳照楼、永荣楼、永盛楼、南薰楼、绳庆楼7座方楼也形成一个新的北斗七星阵;两阵并不对峙,而是相辅相成,方圆相配阴阳相合,这是中国土楼里的奇特景观。河坑土楼群有仙山楼阁、北斗七星之称。</p> <p class="ql-block">  走在河坑村高大林立却带有泥土烟火气息的土楼群中,有种归隐田园的恬静。</p><p class="ql-block"> 每座土楼都是河卵石砌基础,深层泥土舂成的墙体,三四层高,刀削般峭立高耸。</p> <p class="ql-block">  这些土楼都是封闭式的,底层只有一个大门,门楼皆是石板材半圆拱顶,大门闩无一不是6寸见方一丈来长的硬木直插墙内,没有2人无法伸缩开启楼门。二、三楼外墙台有开窗,均匀分布,错落有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走向了离村口最近的、也是最大的春贵楼。</p> <p class="ql-block">  春贵楼建于1963-1968年,占地面积1808平方米,楼高11.5米。</p> <p class="ql-block">  土楼中间是个天井,成群的鸡悠闲地散步,晾衣架上晾晒着挂着被褥和衣物。正中心的水井,青苔碧绿,透着岁月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周围平均分割成若干格子,每格4米宽,3米多深,这就是房间。春贵楼每层有36个房间。</p><p class="ql-block"> 圆楼的房间呈现斧头现状,站在天井张望,酷似一只高大的木桶,颇有坐井观天之感。</p> <p class="ql-block">  ‌ 春贵楼是电视剧《重启之极海听雷》的拍摄地‌。在剧中,春贵楼被命名为天麟楼,出现在吴邪发现雷城入口的镜头中。</p> <p class="ql-block">  走出春贵楼,对面木梯拐弯处悬挂的鱼网吸引了我,沿梯而上,独自摆弄……</p> <p class="ql-block">  我想:若能驾一叶扁舟,在河里撒网捕鱼,体验体验渔民的生活,应该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吧!</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③ 塔 下 村</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塔下村,位于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历史悠久,建于1426年,现有300多户人家,是首批“中国景观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灵秀水乡,梦话家园”的美名和“闽南周庄”的美誉。这个地方可是典型的客家聚居地。古村落地形为“一水依两岸”的狭我地带,一条长的1公里的山溪从峡谷中蜿蜒穿过,溪流上有11座风格各异的石拱桥,沿溪两岸有42座土楼。</p> <p class="ql-block">  塔下村最独特的是有浙杭水乡模式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角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布局的景观。其中,裕德楼和顺昌楼位于溪流两侧,结合溪流形似太极,塔下村因此被誉为“太极水乡”。</p><p class="ql-block"> 塔下村还有客家木偶戏、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据说塔下村的开基祖华太婆是从原住地一马头背踏下山来到这儿繁衍生息。客家话里,“踏下”与“塔下”谐音,多年后,张氏子孙为了纪念先人,把此地叫做“塔下”。</p><p class="ql-block"> 塔下村选址山环水抱,田可耕、山可櫵、水可渔。</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客家菜也是一绝。我们在溪边找了一家餐厅吃午饭。简单的家常菜,味道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就在临饭店最近的石桥上闲逛拍照……</p> <p class="ql-block">  塔下村,当地人也称“石龙旗杆村”。最有特色的就是德远堂前的石龙旗杆了!德远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保留了清代风格。德远堂前,有一个半月形池塘,有24支超过10米高的石龙旗杆。这可是现存最多石龙旗杆的地方!从这里往下看,整个村庄一览无余。</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里主要是打尖吃饭,就没有亲临德远堂。</p><p class="ql-block"> 匆匆离开塔下村,向下一站奔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④ 中 华 第 一 奇 楼</b></p><p class="ql-block"><b> 一“东歪西斜”700年裕昌楼</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中华第一奇楼一一“裕昌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是已知现在最古老且最大的圆楼之一。建于元末明初(约1368年),为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建造,故把整座楼分为间数不等的五大卦,每卦设一部楼梯,每个家族各居一卦。</p> <p class="ql-block">  楼内天井中心建有单层圆形祖堂,祖堂前面天井用卵石铺成大圆圈,等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p> <p class="ql-block">  裕昌楼为5层结构,每层有54间大小相同的斧状房间。</p> <p class="ql-block">  底层为厨房。家家厨房有一口深1米、宽0.5米的水井,井水清净甘甜,拿起瓢子伸手即可打水。</p><p class="ql-block"> 二层为粮仓,三层老人居住,四层年轻人居住,五层存放棺材。</p> <p class="ql-block">  这座土楼建成后不久,楼内回廊木柱便开始从左向右倾斜,最大倾斜度为15度,看起来摇摇欲坠,但历经七百年的风雨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依然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  这种奇特的建筑现象使得裕昌楼被誉为“东歪西斜楼”。</p><p class="ql-block"> 裕昌楼不仅是一座建筑奇迹,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⑤ 田 螺 坑 土 楼 群</b></p><p class="ql-block"><b> 一一“四菜一汤”</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上版寮村,俗称“四菜一汤 ”,现为世界遗产 一一福建土楼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康熙年间,历经300多年的风雨,最终在上世纪60年代形成了如今的规模。这里的五座土楼——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和文昌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闻名遐迩。</p><p class="ql-block"> 田螺坑土楼群是典型的客家土楼,是黄姓客家人的小聚落。</p> <p class="ql-block">  田螺坑土楼群有两个观景台。我们先在下边的观景台上,仰望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山半坡上的土楼桥,没有啥特别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上观景台。从观景台上俯瞰,土楼群与自然山势浑然一体,暖阳下十分美丽,真是名不虚传的“四菜一汤”。</p><p class="ql-block"> “四菜一汤”这一称呼,十分形象地描述出了土楼群的结构和布局。</p> <p class="ql-block">  土楼群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整体平面呈梅花形,主要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分别是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四座环绕周围,五座楼高低错落有致。</p><p class="ql-block"> “四菜”指的是圆形和椭圆形的土楼,而“一汤”则是指中间的方形土楼,整体布局宛如一盘美味的菜肴。‌步云楼作为“汤”,是田螺坑土楼群中的中心建筑,被其他四座土楼环绕,形成了独特的“四菜一汤”格局。</p> <p class="ql-block">  这种布局不仅具有防御功能,还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美学。</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美国卫星曾误以为这里是“导弹发射井”,可见其独特之处。</p> <p class="ql-block">  田螺坑土楼群,被中国古建筑保护专家组组长罗哲文称为“世界建筑奇葩”。</p> <p class="ql-block">  五座土楼都是三层土木结构,每层有木构回廊连接各户,房间以泥砖隔墙。</p><p class="ql-block"> 步云楼作为中心建筑,高三层,每层有26个房间,全楼有4部楼梯‌</p> <p class="ql-block">  如今,“四菜一汤”的土楼里还住着许多原居民。他们在这里摆卖土楼纪念品、自家晾晒的笋干、梅干菜等,保留了当地客家人的生活气息。 </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民风淳朴,充满了温暖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许多人都认为,没有看到过田螺坑土楼群,就不算真正了解福建土楼。</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南靖土楼的经典路线,我对南靖土楼有了更直观形象的感受。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南靖土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每个土楼都有自己的名称、特色和风格‌。南靖土楼不仅仅是客家人居住的建筑,更是客家人团结互助的象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和勤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漫步在土楼间,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倾听了每一砖一瓦诉说的历史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南靖土楼,</span>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宝贵遗产,是我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华民族独有的骄傲‌‌,也</span>是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二. 漳 州 古 城</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漳州,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它是大文人林语堂的家乡,也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海花城”。</p><p class="ql-block"> 漳州古城,是一座有13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城,是老漳州的缩影。古城内道路纵横交错,明清时民间有“九街十三巷”的说法,至今保留完好。这里的历史底蕴深厚,有着浓厚的闽南风情,漫步其间感受纯正的闽南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去漳州古城,当然必去漳州文庙。漳州文庙位于漳州市芗城区修文西路2号‌,是漳州古城最大的古建筑群,也是漳州最早的官办学府,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历代曾有重修,是漳州文化发展史上重要的实证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漳州文庙</span>不是普通的庙宇,而是一座活脱脱的历史活化石,连孔子的后代都曾安家于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为受传统教育的60后的我,肯定要去拜谒祖师爷孔子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文庙坐北朝南,布局包括戟门、仪门、丹墀、月台、大成殿,以及两旁的东西两庑和敬一亭等,展现了宋代以来的建筑风格和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  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庙内经常举办免费少儿教学班,诵读国学经典名著,学习传承日常礼仪规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红砖墙的漳州文庙在蓝天下鹤立鸡群。</p> <p class="ql-block">  红墙下的一棵绿色植物,格外惹人注目。灵气,活力,彰显得如此鲜明!</p> <p class="ql-block">  这座建筑风格以闽南韵味为主,又融入一些北方特色,算得上建筑界的混血儿。从北宋一路开挂到明清,这座庙宇见证了中国文化的起起落落。</p> <p class="ql-block">  看到“道冠古今”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德配天地”两块牌坊时,</span>瞬间震撼了我。</p> <p class="ql-block">  这哪里是简单的匾额,分明是对孔子人格魅力的史诗级的称赞!牌匾背后蕴含的是儒家思想对中国文明的深远影响,这是一种至今仍在改变世界的精神底蕴。</p> <p class="ql-block">  漫步古城,突见前方,长长的屋檐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柔软的枝条上开满了繁花,</span>浸染了满目的春意。</p> <p class="ql-block">  我急步向前,奔至花前。这花风姿烂漫,<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粉交缠,似</span>红粉佳人,眼眸含笑。</p><p class="ql-block">  我平生第一次见这花,便被她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郁香而不邪,妩媚而不妖艳"深深吸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拍照识物,方识是“使君子”花。使君子是一种“善变”的花。开放中,使君子的花有色彩、朝向两种变化。初开时,花呈白色,且直立向上;一阵子后,变为深红而低垂。</p><p class="ql-block"> 使君子的名字有“使君得子”的含义,寓意着平安、吉祥和多子,也象征着友谊和团结,被用来表示朋友之间的情谊和合作精神。在中国文化中,使君子被视为“君子之花”,象征着高洁、清雅和坚韧。人们常常将使君子种植在庭院或屋前屋后,寓意着祈求家庭幸福和平安。</p><p class="ql-block"> 呀,这使君子花还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干燥成熟果实用于治疗小儿蛔虫病等,被誉为“驱蛔圣药”。</p> <p class="ql-block">  漳州古城,就像穿越回了旧时光,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古老的石板路蜿蜒伸展,连接着古色古香的店铺和民居,街头巷尾弥漫着浓郁的烟火气息,那是生活的味道,也是岁月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古城的街巷中,两旁是风格独特的古老建筑,将闽南传统的古朴与南洋风情的时尚融合得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  高高翘起的燕尾屋脊充满时代印记,街边的红砖墙庄重而典雅,精致古朴的雕花木窗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惬意,让人沉醉在这片刻的宁静之中……</p><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时,灯火阑珊的街道更加热闹非凡。这时,我们登车离开了漳州,回厦门了。</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告 别 厦 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周后,我结束了旅程,踏上了归途。</p> <p class="ql-block">  在去往高崎国际机场的途中,我突然心生不舍,对厦门的不舍……</p> <p class="ql-block">  厦门,是我退休后旅行的第一站。</p> <p class="ql-block">  厦门,是我此生第一次独行的远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所有第一次的行动,都来源于一次勇敢的开始。这次的勇敢,真正开启了我的后半生。</p><p class="ql-block"> 厦门,于我,是一味甜品,是一次经历,是一次成长,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飞机起飞了,临窗的我拿起手机开始了多角度的拍摄……</p> <p class="ql-block">  我要把厦门,永远地记录下来!</p> <p class="ql-block"><b>  厦门,再见!</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附:厦门美食</b></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好色、好吃的女子!好美丽的景色,好特色的美食。厦门,这座海滨城市,恰恰满足了我的双好。这里不仅风景迷人,更有种类繁多的美食。<span style="font-size:18px;">无论是地道小吃,还是特色菜肴,都让我大饱口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海蛎煎、姜母鸭、沙茶面、炸里脊等特色美食,我几乎都吃过。可笑的是,大多忘了让手机先“吃”。吃得差不多或吃完了,才想起没拍照。好吃嘴还是把仅有的几张分享出来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小瓶装的浓香型“台湾小酒”,一瓶,够了,美了!</p> <p class="ql-block">  位于厦门中山路的这家老字号“欢欢沙茶面”的鱼粥(鲈鱼+海蛎+鱼羹),吃了两次,令我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面线糊</p> <p class="ql-block">  香酥芋泥鸭</p> <p class="ql-block">  泉州古城“渔铺私厨”的闽南炸醋肉、古法手工黑豆腐、老泉州润饼……(吃得差不多了才拍的,嘿嘿)</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人生最美好的事,莫过于亲身抵达,将向往的路都变成自己走过的路。</b></p><p class="ql-block"><b> 独行厦门亦清欢,远离人群,享受独处!</b></p><p class="ql-block"><b> 向往第二站……遇见美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