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秋色数金陵

老姚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十一月底的江南,虽说已是初冬岁月,但时光依然暗恋着秋季而久久不愿离去。2024年的秋天一直是暖暖的,想着盼着斑斓的秋色快些到来,终于在小雪节气过后,一场寒流悄悄地漂到了江南。有好友心切,想让我一同去探秋,于是就约上叁两好友,在2024年11月26日来到了著名的赏秋胜地~南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半小时的高铁一眨眼就到了南京,入住酒店后莫名的冲动心情特别想举步中山植物园。到了植物园南园售票处,一种优越感油然而生,因为被告知凭退役军人优待证在南京所有国有景区一概免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园经过寒风的吹拂,各种植物在骄阳下开始绽放出各自靓丽的本色。但不知怎么的,这俩位老同志在热带雨林馆前的金色银杏树下开始憩息并在阳光下聊起了家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山植物园始建于1929年,原名为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立的植物园。同时,还是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中国四大植物园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山植物园红枫岗位于北园的核心景区内,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地势起伏,景色清幽。每当秋冬之际,红枫岗上枫红似火,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留念。可惜今年的枫叶比往年红得晚了一些,想看枫色烂漫预计还需一周以后,哎,看来早起的鸟儿不一定能吃到最美味的虫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了金陵城,有件事是必须做的,那就是“问水秦淮河,拜圣夫子庙。”,当夜色阑珊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夫子庙景区,真想不到十里秦淮是如此的艳丽,怪不得杜牧会这样的描述: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的秦淮河畔依旧是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沿街商铺一片灯火辉煌,广告店招和灯笼招摇林立,人群来来往往又熙熙攘攘,只是商女不知何处去,靓妹依旧笑春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想当年,在东晋时期这里是东晋学宫,直至北宋这里才成为了祭奠先圣孔夫子的殿堂~孔庙。从六朝至明清时期,金陵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在不断的演变中终于建成了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之一,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开放式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际旅游胜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早晨,我们离开了喜玛拉雅假日酒店前往灵谷景区,这里不仅有醉人的秋景,更有辉煌而久远的历史。灵谷寺,它的开建可追溯到南朝梁武帝时期,当时它的名字叫开善寺,直至大明洪武年间被太祖皇帝朱元璋命名为灵谷寺并延续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灵谷寺前,在和熙阳光照耀下,那棵树龄已达460年的银杏王身披着金色的袈裟,正向人们展示着它恒古的艳丽。走进灵谷寺院,玄奘院三个字让我肃然起敬,玄奘法师,这位不远万里远渡天竺取回真经的“千古一僧”,他的舍利正被信徒们供奉在这里,法师舍利虽然在2003年才请到这里,但不管他在那里改变不了对他永远的敬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无梁殿,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大殿原先是明太祖皇帝用来供奉无量寿佛的,因此被称为无量殿,因为整座建筑全部用砖垒砌、没有木梁、木柱,故又谐称无梁殿。600多年来,大殿几经战火而毅立不倒,尤其是咸丰年间,灵谷寺内建筑大多毁于清军与太平军的战火,唯独这座全砖结构的无梁殿幸存于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因为这600多年中的风风雨雨,所以,当北伐战争胜利后,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无梁殿改建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堂,现在的大殿墙上铭刻着3万多名亡故革命军的名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灵谷塔,原名叫阵亡将士纪念塔,始建于1931年。该塔的八面,每层都有四门四碑。塔内计28块碑刻,在第二、三、四层的12块碑上,镌刻着民国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三日《孙总理北上时在黄埔军官学校告别辞》全文,是国民党元老、中国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于右任老先生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七月标准草书遗墨,在此驻足细细欣赏,竟然忘了楼下还有朋友在翘首以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在明孝陵的石象路上,满目的秋色,那让人陶醉的七彩斑斓,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明朝时代。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厚重之上,每一景都充满了传奇色彩。那栩栩如生的石兽仿佛随时都会跃然而出,讲述着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孝慈高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大明朝的第一座陵墓,其以规模巨大而被称为“中国明清第一大陵寝”。在明孝陵碑殿中一座赫然在目的“治隆唐宋”碑巍然屹立大殿中央,一看就是大清康熙大帝的真迹,碑高3.85米,宽1.42米,由著名小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爷爷~江宁织造郎中曹寅刻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佩服大明太祖重八皇帝的智慧,不然怎么可能从一个农家穷小子经过了寺庙生活后当上了起义军将领最后成为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就连他的陵寝也让掘墓大盗无从下手,你看,在巍巍的紫金山下写着这么几个字: “此山明太祖之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是游程第3天,昨晚上住在南京远郊六合区,为的是今天早上前往一个叫止马岭的地方,据说那里有个森林公园中的杉树在秋风萧瑟中变成了棕红色,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特别的美。车行大概40分钟的时间,导航告诉我们到目的地了,下车一看,这哪是什么森林公园啊,路边一个湖泊,湖中一大片红彤彤的水杉树在朝阳的照耀下正熠熠生着辉,哎,虽然是个野景,但还是挺美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止马岭,又称芝麻岭,位于南京市六合区竹镇,与安徽省来安县相邻。这里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骑马经过这里,马儿看到这里林深幽静,林中鸟儿清脆悦耳的叫声而止步不前,因此得名止马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止马岭出来,开车前往池杉湖湿地公园,它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和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交界处,横跨江苏和安徽两省,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池杉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你漫步在池杉湿地栈道上,你会被暖冬的阳光穿越杉林铺洒在池水上那道道光影的美,更会被水中的鱼翔浅底和啾啾鸟鸣而吸引。我更建议如果你时间有余,可以荡舟去水上森林去看看,在那一望无际的汪洋上,铺洒着无数团团簇簇的池杉林,在无数的树梢上栖息无数的鹭鸟,忽而,鸟被惊起,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地翱翔在天空,那种壮观实在难得一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是金陵赏秋4日游的最后一天了,今天要去的景点是本次游程的压轴景区~栖霞山。说起现在的栖霞山,不禁让我想起毛爷爷的《沁园春.长沙》中“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著名词句,虽然他描述的是岳麓山和湘江,但放在这里也属恰到好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栖霞山的盛名不仅因赏枫而得名,它的盛名完全是应了一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从佛教从西域进入中国后,为了能在华夏大地上生根开花,也经历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阶段,最终在隋唐时期形成了具有大汉民族特色的汉传佛教八大宗派,其中三论宗的祖庭就是栖霞山。栖霞山原名叫摄山,正因摄山上有座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的栖霞寺,摄山也就成了栖霞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有座著名的“千佛崖”,相传,栖霞寺创建人僧绍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于是立志在此凿造佛像;他病故后,其子在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开始与僧智度禅师在西壁上凿佛龛,南朝齐永明七年(489年),三圣像完成被称为“三圣殿”。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三圣像佛龛上出现佛光,惊动齐梁贵族,于是纷纷前来凿石造像。于是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的佛像始有515尊,分凿于294个佛龛中。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金陵城的美,自明代以来就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西侧那成片的枫树,让栖霞山成为与北京香山、苏州天平山、长沙岳麓山齐名的中国四大赏枫胜地。栖霞山是“六朝圣迹”,在明代是“金陵48景之一”,有着“金陵第一名秀山”的美誉,所以“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栖霞山,高仅286米,但决不影响一座风景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山的知名度,自从大秦帝国始皇在公元前二0一年南巡登临摄山后,这里已有五王十四帝光临栖霞山,尤其是大清乾隆皇帝六次巡访金陵五次入住栖霞山,并在此地留下了无数的御笔墨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次携友探访栖霞山丹枫秋色的时间按惯例是合适的,可2024年的冬季比往年来得晚了一些,虽然栖霞枫色已经进入七彩斑斓期,但要达到层林尽染还有待时日,而我已是很享受了,真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见了南京,你的七色斑斓让我难以忘怀,再见了金陵,待到你三月樱花烂漫时,再来与你拥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