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同城】轮迹经纬— 唐宗遗风 胜境晋祠(150)

悠然村夫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20日中午12点30分从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绵山景区出发,行车公里于下午点半抵达位于山西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晋祠景区1号停车场,停车费小型车为24内10元/车次。</p><p class="ql-block">今天花40元购买了40个大葱猪肉馅饺子,弄了根火腿肠、烂炖和拍黄瓜,喝了两听青岛啤酒,早早吃喝完毕准备观看CBA总决赛辽疆G3场实况转播。</p><p class="ql-block">辽宁队最终以98:91战胜新疆队,将总决赛的大比分扩大至3:0。看完比赛,欣然入睡。</p><p class="ql-block">这是座落于景区停车场的雕塑“一代仁君李世民”。</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午8点半从东大门进入晋祠公园。</p><p class="ql-block">晋祠景区由晋祠公园和晋祠博物馆两部分组成,前者免票。</p><p class="ql-block">东大门重建于1985年,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中柱辟门,南北两侧配有半壁廊,为进入晋祠景区的主要入口。正面牌匾是集李世民写的《晋祠之铭并序》中“晋祠”二字,对联是该序文中的“临汾川而降祉,构仁智以栖神”一句。意为在汾水之滨,依山傍水建造了唐叔虞之神庙,唐叔虞的神灵就在这里为人们降福。两侧对联则是王羲之的字体,对联内容为“临汾川而降祉,构仁智以栖神”。东大门背面,匾额题有“宗唐发轫”,楹联则为“赫赫宗周,明明哲辅,诞灵降德,承文继武;天地可极,神威靡坠,万代千龄,芳猷永嗣”。</p> <p class="ql-block">太原晋祠景区是国家5A景区,分为晋祠公园和晋祠博物馆。门票80元/人,60-64周岁半价优惠,65周岁以上凭身份证免费进入。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处国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驰名中外。</p><p class="ql-block">晋祠,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祠庙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晋祠始建于北魏时期,最初是为了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后来成为晋国的宗祠2。晋祠不仅是中国古代最古老、最丰富的一座祠庙建筑群,也是一处优美的中国古典园林。</p><p class="ql-block">晋祠景区内拥有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以及宋元以来的雕塑、铸造艺术品和历代碑刻等文物3。其中,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和难老泉被誉为晋祠的“三宝”和“三绝”,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晋祠还以其南北融合的建筑风格、精美的雕塑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入晋祠公园是晋祠文化广场,广场两侧建有供人们休息的长廊。长廊一端分别矗立着乐天亭<span style="font-size:18px;">(乐天即白居易)</span>和太白亭。</p><p class="ql-block">乐天亭建于北宋时期,是晋祠的主要景点之一,被誉为中国北方木结构文物的瑰宝。乐天亭的整体建筑风格独特,庄重典雅。它采用了八角形的平面布局,高大宽敞,气势磅礴。<span style="font-size:18px;">亭内部装饰繁复精美,门窗、柱子、梁枋等部分都进行了精细雕刻,栩栩如生。尤其是亭柱上的雕刻,题材丰富多样,包括了动物、花卉、仙鹤等各种自然纹样,展示了中国木雕工艺的高超水平。而在亭内的壁画上,描绘了中国的传统舞蹈、音乐和乐器等,独具韵味,给人以美好而诱人的感觉。</span>乐天亭的柱子上镌刻着对联:“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晋祠古今传佳景,风物依稀似洞天”‌。字体遒劲有力,与晋祠的美景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太白亭为六角翘檐犹如鹏鸟展翅。‌亭阶两侧蹲着一对石狮,雕刻精细,形态活泼。太白亭建于2002年,虽然建于近代,但因其精美的雕刻和优雅的设计,常被人误以为是古建筑。</p><p class="ql-block">‌晋祠公园太白亭的对联是“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p><p class="ql-block">这对联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之手,描绘了晋祠流水的美丽景象。晋祠,作为太原著名的文化遗址,不仅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吸引着众多游客,还因为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古建筑群而闻名。晋祠公园内的太白亭和乐天亭就是两处具有特殊意义的景点,它们不仅展示了晋祠的自然美,还承载着诗人与晋祠之间的深厚情感。李白的诗句“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以及白居易的“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都是对晋祠美景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晋祠文化的认同‌。</p><p class="ql-block">太白亭和乐天亭是对称矗立的两个亭子,象征着晋祠文化的繁荣和历史底蕴‌。这两个亭子不仅是为了美观和实用,更是为了纪念两位著名的文人李白和白居易。李白的诗“晋祠流水如碧玉”和白居易的诗“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都表达了对晋祠美景的赞美,因此这两个亭子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并悬挂相同的对联,以示对文人的敬意和对晋祠文化的传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晋祠胜境牌坊‌是晋祠公园内一处标志性的历史建筑,它位于晋祠的入口处,经过汉白玉金水桥之后,是一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明代的</span>四柱三层的琉璃瓦覆顶牌楼,雄伟壮丽,尽显明代建筑的魅力。这座牌坊1984年从太原东山马庄村芳林寺搬迁而来,因此前后牌匾也是由今人所题,其中正面“晋祠胜境”是由原长期担任山西省省委书记的李立功所题。题字为晋祠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背面匾额<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晋斯源”</span>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学大师、教育家、书法家</span>姚奠中所题,意为古唐和晋国的历史起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晋祠的迎曦门背面匾额“唐晋斯原”‌由书法家姚奠中所题,其含义为古唐和晋国的历史起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正门处便是一座高6.99米,宽9.5米,重2500公斤的《龙兴晋阳》青铜雕塑。这是一组展示唐太宗李世民及其群臣的青铜塑像,位于晋祠公园中心,是太原市最大的群雕塑像之一。雕塑中的人物包括李世民、长孙无忌、尉迟敬德、魏征、李勣(徐世绩)、马周等贞观勋臣。这些人物不仅展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戎马一生,也体现了唐王朝与晋祠的深厚渊源。</p><p class="ql-block">李世民:中间骑马的人物,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之一,以贞观之治著称。</p><p class="ql-block">长孙无忌:左侧的人物,是李渊起兵时投奔的国舅,辅佐秦王李世民。</p><p class="ql-block">尉迟恭:前面的人物,原为北方豪杰刘武周的部将,后归顺唐朝并成为李世民麾下大将。</p><p class="ql-block">魏征:北边的人物,原为瓦岗好汉,后跟随李世民。</p><p class="ql-block">李勣(徐世绩):右首的人物,原名徐世绩,后因功被赐姓为李,是著名的瓦岗好汉。</p><p class="ql-block">马周:清河郡人,因家贫而到长安谋生,后成为大唐著名宰相。</p><p class="ql-block">这组雕塑不仅展示了李世民及其群臣的光辉形象,还通过他们的故事,引领观者穿越历史,回到大唐盛世,体验李渊父子在晋祠祭拜起兵的征战岁月。尽管李世民与晋阳的直接关联并不多,但晋祠作为唐叔虞(姬虞)的祠堂,与唐王朝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p><p class="ql-block">李世民‌,即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备受赞誉的帝王之一。他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军事智慧以及对文化的重视,被誉为“天可汗”,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李世民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开创了“贞观之治”,实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p><p class="ql-block">‌取得了令瞩目军事成就‌。李世民在统一国家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他亲自领兵平定了多个割据势力,极大地扩展了唐朝的版图。</p><p class="ql-block">‌经济政策‌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李世民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积极组织救灾,减轻百姓负担,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他设立均田制,鼓励农业生产,使国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p><p class="ql-block">‌注重民族文化建设。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他亲自过问儒家经典的整理与解说工作,设立史馆修史,对唐朝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诗作《饮马长城窟行》、《冬狩》等展现了封建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求贤若渴的心情。</p><p class="ql-block">‌奉行民族统一政策‌:李世民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归附和征服的民族地区设置府、县,选用当地民族首领担任官员,深得少数民族信任和拥护,被尊称为“天可汗”。他还通过“和亲”政策增进了汉藏等民族的友好交往。</p><p class="ql-block">‌个人品质‌:李世民以身作则,勤政爱民,严格要求自己,反对奢侈浪费。他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强调君主与民众的关系,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p><p class="ql-block">李世民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军事成就、经济政策和文化贡献,被誉为“千古一帝”,他的治国理念和政策为唐朝后世的繁荣稳定奠定了重要基础,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明君。</p> <p class="ql-block">园门前面这对铁狮子,铸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从铭文看,铸造这对狮子的功德主、化缘人均为女性,且助缘人也多是女性。狮子为一雌一雄,雄狮张口,雌狮闭口,“张口”表现了雄性威猛、骠悍,“闭口”则反映了雌性的善良、温顺。</p> <p class="ql-block">唐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晋祠公园内的一个主要景点,是晋祠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是一座唐代风格的园林,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太原的一处历史文化景区,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唐园不仅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着游客,还因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精美的建筑风格成为了解唐代园林文化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唐园的设计融合了唐、宋时期的园林建筑与雕塑艺术,园内设有池塘、假山、亭台、廊房和花园等景观,展现了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园林之一的风貌。园内的建筑如飞龙阁、长守厅、流珠楼、望月楼、御井亭等,均为单檐歇山顶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唐园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景区,也是一个适合一日游的旅游目的地。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的发展历程。园内设有各种展览馆,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欣赏精美的壁画艺术,并在自然环境中享受悠闲的时光。</p><p class="ql-block">唐园的历史背景深厚,与唐太宗李世民有着特殊的联系。李世民的青年时代是在晋阳度过的,时称“太原公子”,因晋阳是唐朝的发源地,李世民对晋祠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唐园也成为了纪念和展示唐代文化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唐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古代与现代的设计元素,园内的建筑如飞龙阁、长守厅、望月楼等,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美与独特,还融入了现代园林的美学理念。园内的长守厅,其楹联“晋阳自古称佳丽,高殿歌台奏管弦”和匾额“唐宗遗风”都体现了对唐代文化的致敬和传承。此外,唐园内还有一对明代嘉靖年间的铁狮子,这对铁狮子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其设计也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男尊女卑观念。</p> <p class="ql-block">唐园的大门正对一个巨大的照壁,高5米宽8米,上面有精美的砖雕是福禄寿三个神仙,表情逼真,神态安逸。</p> <p class="ql-block">《晋祠》座屏石材选用北京西山的云石,造型参照故宫景仁宫元代大座屏雕刻而成。座屏上镌刻着我国著名文学家梁衡撰写的散文《晋祠》。《晋祠》一文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编入教科书,晋祠的山水、晋祠的胜境成为几代人熟读的经典美文。</p> <p class="ql-block">园内还有许多私家花园,设计巧妙,对称的凉亭、婉转曲折的回廊、形状各异的小池和假山等,都体现了园林艺术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望月楼重建于2007年,是一座坐南向北的青瓦卷棚顶二层建筑,面阔三间,四周围栏。南侧设有一座望月平台,供游客在此欣赏美丽的夜景。在望月楼上,你可以感受到“庭院花香鸟语,楼台月满云开”的诗意氛围,这种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晋祠公园内有一座名为舍利生生塔的建筑,该塔位于晋祠的奉圣寺北,塔身高38米,为八角七级结构。这座塔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舍利生生塔不仅是晋祠公园内的一个重要景点,也是了解晋祠历史与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据传释家牟尼圆寂后,其骨灰形成各色晶莹的珠子,佛家称“舍利子”,其中一粒埋于塔下,乾隆帝年重建此塔时,发现有许多舍利子,如今一粒变成千百粒,莫非是“佛门有灵,生生不竭”?,于是叫做“舍利生生塔”。该塔玻璃剪边,轮廓秀美,挺拔壮观。塔内调设有螺旋蹬道,可登塔顶,每层开4门8窗,凭窗远眺,晋祠内外美景可一览无余。如果在夕阳西下时欣赏宝塔,还会出现一天云锦、满塔光辉的壮丽景观,被誉为“宝塔披霞”。</p> <p class="ql-block">菩萨蛮•晋祠舍利塔</p><p class="ql-block">古木参天映碧瓦,</p><p class="ql-block">晋祠塔影斜阳下。 </p><p class="ql-block">舍利藏金身,</p><p class="ql-block">佛光普照人。</p><p class="ql-block">石阶苔痕绿,</p><p class="ql-block">钟声远悠扬。 </p><p class="ql-block">首仰步轻移,</p><p class="ql-block">心随塔影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清平乐•晋祠唐园</p><p class="ql-block">古木参天,</p><p class="ql-block">晋祠唐园静。 </p><p class="ql-block">碧瓦朱檐映日明,</p><p class="ql-block">石径幽深径。 </p><p class="ql-block">柳丝轻拂水面,</p><p class="ql-block">荷花香送清风。 </p><p class="ql-block">岁月悠悠如水,</p><p class="ql-block">唐韵依旧浓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飞龙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二层三檐,四周围廊,建于假山之上。一层塑唐太宗李世民铜像一尊,二层为观景台,游客可登高远眺,园内景观尽收眼底。假山底部以石洞贯通,游人可从其下穿行而过。</p> <p class="ql-block">趁着天色正好,我们在晋祠一路走走停停。跨过门,穿过廊,徜徉其间,看红的墙、绿的瓦,看桃李争艳、杨柳吐翠……这里的一切,无不蕴藉着先贤的诗意,灵动着岁月的风华。</p> <p class="ql-block">穿过飞龙阁的假山石洞后,沿着路两旁的海棠花,就可以看到唐园的主体建筑长守厅。这是一个过厅,单檐歇山顶,东向有抱厦,面阔三间,进深四椽。</p><p class="ql-block">“长守”二字,正是唐太宗李世民期望唐室天下永远得到唐叔虞的神恩庇佑而千秋永固的祈愿表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穿过朱红色的山门,古树婆娑、溪池映带之间,一座座古建筑弥漫着千年岁月沉淀的气度。这就是</span>晋祠水镜台。是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戏台分前后两部,从建筑形制来看,后台为明代建造;前台是清代补建。前台立十二根明柱支撑卷棚式屋顶,周围加各种装饰,制作工艺精细。后台台身四角立柱,有两面围廊与前台连成一体。前后台之间设上下场门,中以木板隔开,上悬“水镜台”横匾。台基高出地面1.3米,前沿排列六十公分高的石望柱,嵌入石勾栏,将前后台围一周,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该戏台集楼、台、殿、阁四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是重檐歇山顶,周围有疏朗的走廊。水镜台的正面上方悬挂着“三晋名泉”的横匾,但这个横匾指的是晋水名泉,而非水镜台本身。</p> <p class="ql-block">枕泉亭的名字来源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因为亭子下面有一股清泉,泉水潺潺,清澈见底。因此得名枕泉亭。</p><p class="ql-block">我很喜欢古代建筑或亭榭上的楹联。枕泉亭的楹联就很有意境。“飞瀑恍从天上至,安澜还自地中流”。‌这对楹联描绘了枕泉亭所处的自然景观,表达了泉水从高处流下,平静安详地流入地中的景象,体现了晋祠公园的自然美和宁静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宝墨亭‌是供帝王将相、才子骚人题留墨宝的地方。这里风景优美,文人墨客常在此题咏、刻石镂碑,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亭内保存了许多历代名家留下的楹联和匾额,共有67副楹联,加上馆藏收存的,多达百余副‌。这些楹联和匾额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才情,也反映了晋祠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在宝墨亭的周围,环境清幽,景色宜人。亭子的四周种植着各种花卉和树木,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可观赏。春季时,桃花、杏花等花卉盛开,花香四溢,让人陶醉;夏季时,绿树成荫,清风徐来,让人感到清凉舒适;秋季时,红叶满园,景色如画,让人流连忘返;冬季时,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更是别有一番风味。</p><p class="ql-block">宝墨亭楹联其一:“唐宗御碑留万古,晋祠文墨著千秋”。宝墨亭楹联其二:“摩挲已历千余载,犹见文皇翰墨香”。 宝墨亭楹联其三:“阆苑胜境书韵雅,仙阙芳亭墨华香”。</p><p class="ql-block">宝墨亭楹联赞美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楹联“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唐太宗的文治武功,还体现了他在治国和军事方面的卓越成就‌。</p><p class="ql-block">楹联歌颂了晋祠的山水秀美‌。“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这副楹联通过描绘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等自然景象,构成了一幅如诗的画卷,展现了晋祠的自然美景和宁静的氛围‌。</p><p class="ql-block">晋祠的楹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晋祠保存了大量从宋代以来的楹联匾额,文字大多为名家手笔,或叙事绘景,寓意深长,或书法遒劲,古朴典雅。这些楹联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还体现了书法艺术的精湛‌。</p> <p class="ql-block">金人台, 也称“莲花台”。因铁为五金之属,所以又叫金人台。台为方形,台中央建有一明代琉璃小阁。台四隅各立一尊高约2米的铁人,因铁为五金之属,所以称金人台。</p><p class="ql-block">西南隅的铁人,是仿佛教天王塑造,威武勇猛、摄人心胆。这尊金神采用北宋先进的冶炼铸造工艺,代表了宋代铸铁艺术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对越坊,是晋祠中轴游览线通向圣母殿的必经之路。东邻金人台,西邻献殿。对越坊创建于明万历四年 (1576)。 牌坊长12.5米,宽9.3米,檐高6.55米,占地面积115.8平方米,为四柱三楼,单檐歇山顶。檐下斗拱密致,纵横交叉,整个造型玲珑剔透,华丽典雅。瓦顶全部用琉璃覆盖,牌坊左右蹲坐铁狮一对,气势雄壮不俗。对越坊因匾额上书的“对越”二字书法传神,极为有名,所谓称为“对越坊”,属于功德牌坊,“对越”二字,“对”为报答,“越”为宣扬,意为报答宣扬祖先的高尚功德。相传对越坊是明万历年间太原县举人高应元出资修建。</p><p class="ql-block">对越坊也和难老泉、水镜台并称为“晋祠三匾”。</p> <p class="ql-block">钟、鼓为古代报时的工具,有“晨钟暮鼓”之说。钟楼内悬挂大钟一口,名为“九九钟”。鼓楼内摆放大鼓一面,鼓身近2米,鼓面直径1米有余,祭祀时用。</p> <p class="ql-block">献殿,位于晋祠对越坊之西,是给圣母邑姜供奉祭品的享堂。</p><p class="ql-block">献殿,始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重修,1955年依原样翻修,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一座融合明代修葺特色与早期建筑形制的古建筑,其梁架节省材料且坚固,斗拱结构疏朗,外观玲珑似凉亭,体现了《营造法式》中的小木作制度。</p> <p class="ql-block">位于晋祠圣母殿前的鱼沼飞梁,是一座精致的古桥建筑。为十字形石桥,与圣母殿同建于北魏时期,现存整个梁架为是宋代的遗物。此桥形制是中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一级文物。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因沼之中原有晋水第二大源头,流量大,游鱼多,所以取名鱼沼。沼内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枕梁,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飞梁”者,“架桥为座,若飞也”、“飞梁石磴,陵跨水道”,故云飞梁。</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晋祠内主要建筑,坐西向东,位于中轴线终端。</p><p class="ql-block">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一1032年),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是中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黄绿色琉璃瓦剪边,殿高19米。</p> <p class="ql-block">圣母左右,共有42尊侍女彩塑环绕,她们手中各有所奉,堪称宋代皇室生活的真实缩影。</p><p class="ql-block">殿内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42尊宋代侍女塑像,被誉为晋祠“三绝”之一。她们按照封建社会的宫廷制排列,宫女宦官分立左右两旁,排列有序,职责有别,仪表各异,逼真地反映了宫廷侍女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p><p class="ql-block">她们有的伺候饮食,有的负责梳洗,还有的手中握有乐器,专司吹拉弹唱,歌舞表演。虽分工不同,但体态丰盈俊俏,面目清秀圆润,各个眉目传神,悲喜交织,表情丰富,姿态自然,色彩艳丽,塑工精美。</p> <p class="ql-block">晋祠圣母殿供奉的是邑姜‌。邑姜是西周时期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同时也是姜子牙的女儿。她的塑像位于大殿正中的神龛内,而42尊侍从塑像则对称地分列于神龛两侧,其中包括5尊宦官像、4尊着男服的女官像和33尊侍女像,这些塑像生动地展示了宋代原塑的艺术水平。‌</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听听名字就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不必看见,就仿佛已经看见了。那喷涌的水源,那长流的碧波,永远是活泼泼的,青春常在的。在《滕王阁序》里王勃慨叹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比较起来,这难老泉实在值得叫人赞赏羡慕。</p><p class="ql-block">“难老泉”是晋水的主要源头,古时候的晋国因晋水得名。晋祠位于山西省的中心地段,海拔780米,难老泉是晋水的源头,俗称“南海眼”、“南老泉”,号称“晋阳第一泉”。这难老泉亭,初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到559年之间,历代进行过多次修建,现在我们看到的亭子是明代重建的,保留着北齐风格。</p> <p class="ql-block">唐叔虞祠,奉祀西周时晋国第一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堂,现祠堂是经元、明、清三代翻修扩建而来,殿内塑像均为明代作品。过殿内的乐伎像系元代作品,为研究元代乐器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唐叔虞祠坐北向南,西倚静怡园,东临昊天神祠,祠前有八角莲池,与钟、鼓楼遥相呼应,为祭祀周初晋国开国诸侯、武王之子、成王胞弟叔虞而建。</p><p class="ql-block">唐叔虞祠是一座独立的两进院落,高大宏伟,长60.85米,宽20.1米,占地面积1223.09平方米,建筑面积813.85平方米。祠门外台阶高耸,祠门悬挂贴金篆书“唐叔祠”匾。院中设过殿,单檐卷棚顶,面宽三间,进深三间,陈列一组元代乐伎塑像。</p><p class="ql-block">唐叔虞祠大殿神龛内塑有唐叔虞像,端坐正中,身穿蟒袍,手执玉圭,神采奕奕,相貌堂堂,虽为明、清后世重装,仍保留了元代塑像的特征。其神龛前两柱上各盘绕泥塑蟠龙一条,活灵活现,张牙舞爪,形态生动,粗壮有力,气势凶猛,有腾云驾雾之势。在明清时期等级制度特别严格,只有皇宫里才能见到五爪龙,民间禁用,所以唐叔虞祠的这对龙为四爪金龙。神龛内左右各有一侍童,神台下文臣武将相对而立。</p><p class="ql-block">大殿前廊下东西两侧各立大碑一通:东为元至元四年(1267)《重修汾东王庙记》碑,西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重修唐叔虞祠记》碑。大殿廊柱上对联:“悬瓮庆灵长锡兹难老;分圭遗厚泽惠我无疆。”</p><p class="ql-block">前院碑廊四绕,古木参天,优雅清静。两廊内嵌有石碣40余块,为宋、金、元、明、清历代名人学者题咏,是有关晋祠历史、建筑、风光的珍贵史料。这些石碑无论真、草、隶、行,均为书法艺术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晋祠唐碑位关帝庙门外西侧与唐叔虞祠庙门外东侧之间的唐碑亭内,这个亭子也被称为“贞观宝翰亭”。‌唐碑亭原本只有一间,但在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扩建为三间,以保护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二十年(646年)所撰并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亭内有两通石碑,东侧是唐太宗亲笔的原碑,西侧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依照旧拓片摹刻的复制碑。‌</p><p class="ql-block">晋祠唐碑不仅是一件重要的历史文物,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开创了行书上碑的先河,被后人誉为仅次于王羲之《兰亭序》的行书杰作。碑高195厘米,宽122厘米,厚26厘米,碑额上刻有“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九字,采用罕见的龙头飞白隶书。碑的四面都刻有文字,阳面记载了唐立国后的文治武功和治国方略,阴面则刻有长孙无忌等功臣的姓名。</p><p class="ql-block">唐碑“目睹”了晋阳的兴废,人世沧桑,如今在对面同乐亭前有一副对联同样精彩,“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联中之意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p> <p class="ql-block">水是晋祠的灵魂。晋祠的水,多、清、静、柔。点、线、面布局相间</p><p class="ql-block">在园内信步,那里一泓深潭,这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有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么多的水,又不知是从哪里冒出的,叮叮咚咚,只闻环佩齐鸣,却找不到一处泉眼,原来不是藏在殿下,就是隐于亭后。水清得让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渠、潭、井,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丝纹可见。而水势又不大,清清的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与那些金鱼、青苔、玉栏倒影,仿若是一条条随风飘舞彩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p><p class="ql-block">晋祠中水景包括点状的泉眼、线状的水渠和面状的水池,总面积不大,分散布置,给人处处有水的感觉。这套体系不仅是很优美的水景创造,同时也是很高明的水利设施,采取相对接近于几何形状的方式来强调人对水的约束和控制。</p><p class="ql-block">南路的难老泉和北路的善利泉这两处泉眼是晋水的两大源头。“难老”出自《诗经》中“永锡难老”之语,形容泉水生生不息,保持清澈;而“善利”源自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从来不与万物相争。智伯渠像是一条玉带,自西南向东北流淌,蜿蜒缠绕。</p><p class="ql-block">晋祠共有三处水池。晋水第三个源头附近是鱼沼,唐叔虞祠门前有一八角形的莲池。难老泉的泉水通过暗渠,再经过一个龙头流下,汇入东侧另一长方形的水池中。这个水池特意用石坝分割成不同标高的水面,水流层叠而下,带来潺潺流动的动态效果,令人联想起南宋哲学家朱熹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池边不系舟的性质类似江南园林中的画舫,下面台基的部分做得很像一艘船的船头。旁边的洗耳洞源自上古年间隐士许由的传说,同时也提醒游者注意体验悦耳的水流声。</p> <p class="ql-block">七绝•晋水</p><p class="ql-block">晋水悠悠映古都, </p><p class="ql-block">烟波浩渺接天隅。 </p><p class="ql-block">龙城岁月悠悠过, </p><p class="ql-block">一脉清流润史书。</p> <p class="ql-block">周柏是位于‌晋祠内的古柏,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晋祠三绝之一。‌‌</p><p class="ql-block">周柏共有两株,<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株名为“齐年柏”,也叫“卧龙柏”;另一株名为“长龄柏”,也叫作“撑天柏”。两株古柏,周柏位于晋祠圣母殿北侧,植于‌西周,树高约18米,树围约5米,树干粗壮,树皮厚实、皲裂,形似卧龙,因此也被称为“卧龙柏”。它向南倾斜45度,由另一棵古柏支撑,形成独特的景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柏</span>见证了‌晋阳的沧桑历史,是中国漫长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权威见证者。这两株古树仍然注视着太原的发展和变化,历经历史的风风雨雨,与古老的晋阳和晋祠同眠共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赞叹道:“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这株古柏的枝干舒张曲屈,树影扶苏,姿态优美,成为历代文人墨客赞颂的对象。</p><p class="ql-block">晋祠周柏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迹,也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宝贵遗产,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感受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自然之美。</p><p class="ql-block">晋祠里最古老最有名的古树当属“周柏唐槐”,是国家一级珍稀古树。</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群中,重点文物有“三绝”(周柏、宋代彩塑、难老泉)、“三宝”(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三匾”(难老、对越、水镜台)。晋祠建筑建造年代各不相同,却整体布局合理,从而使景区层次分明,恢弘大气。</p> <p class="ql-block">沁园春•晋祠</p><p class="ql-block">古木参天,</p><p class="ql-block">碧水环绕,</p><p class="ql-block">晋祠静好。</p><p class="ql-block">望汾河两岸,</p><p class="ql-block">烟波浩渺;</p><p class="ql-block">悬瓮山下,</p><p class="ql-block">翠柏苍松。</p><p class="ql-block">金阙飞檐,</p><p class="ql-block">玉阶铺地,</p><p class="ql-block">古韵悠悠入画中。</p><p class="ql-block">凭栏处,</p><p class="ql-block">看龙城烟雨,</p><p class="ql-block">几度春秋。</p><p class="ql-block">千年岁月悠悠,</p><p class="ql-block">令多少豪杰梦回中。 </p><p class="ql-block">忆唐宗宋祖,</p><p class="ql-block">文韬武略;</p><p class="ql-block">晋文公祠,</p><p class="ql-block">忠魂长存。 </p><p class="ql-block">碧瓦朱墙,</p><p class="ql-block">雕梁画栋,</p><p class="ql-block">诉说往昔筑辉煌。 </p><p class="ql-block">今何在?</p><p class="ql-block">看今朝盛世<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更胜往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长守厅</p><p class="ql-block">穿过飞龙阁的假山石洞后,沿着路两旁的海棠花,就可以看到唐园的主体建筑——长守厅,这是一个过厅,单檐歇山顶,东向有抱厦,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椽是中式古建中纵向主要的承重构件,和它相似的还有栿【音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梁。两檩之间搭的木构件叫做椽。</p><p class="ql-block">“长守”二字,正是唐太宗李世民期望唐室天下永远得到唐叔虞的神恩庇佑而千秋永固的祈愿表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沿着晋祠中轴线漫步,时左时右,走走停停,在亭榭<span style="font-size:18px;">廊阁中往复,在密林绿茵穿梭,举目便</span>是风景,驻足就是如画卷。清新的空气,翠绿的草坪,小桥流水,鸟儿鸣唱,处处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在晋祠公园里漫步,读古阅今,闭眼凝神,感受花香鸟鸣,群鱼戏水,微风拂过面颊,夹杂着淡淡的香味,树叶与莲花碰撞的清新,令人心旷神怡。随着水汽腾升,仿佛置身于仙境。池中怪石嶙峋,池水潺潺,映衬着蓝天白云,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好似大家的神作。在这清水池边,想象庄子和惠子在濠梁之上妙辩的场景,享受庄子人鱼之乐,体悟人生的意趣。</p> <p class="ql-block">晋祠位于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这里依山傍水、古木参天,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点缀于山光水色之间,是集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堪称太原历史文脉之精髓所在,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7世纪至12世纪间极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晋祠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比比北京故宫的年代久远了近一倍,并且贯穿了山西3000的历史。而我第一次听说晋祠,那还是中学的一篇课文。当时自己还小,只会按老师的要求,背过散文《晋祠》的部分段落。这次来太原前,我又把这篇文章找了出来,认真读了几篇,准备按图索骥,去翻阅三晋大地三千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悬瓮山庄。城楼上的匾额“悬瓮峰岚”、“气肃千秋”均出自是范仲淹之手,这是他在《题晋祠》中写下的诗句‌。范仲淹在诗中赞美了晋祠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底蕴,表达了对晋祠的敬仰之情‌。</p> <p class="ql-block">华夏五千年历史看山西,晋祠就是这一历史的主线。</p><p class="ql-block">晋祠的魅力,在山、在水、在建筑、在人文。其建筑艺术与人文艺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博大豪迈中富含细腻与温馨,包容万象却又独树一帜。耿直刚烈、桀骜不驯的豪迈中,处处彰显崇信重礼的山西老醯儿的精明。</p> <p class="ql-block">九龙湖湖面有4万余平方米,湖西有石堤一道,名九龙堤。堤东侧为券洞,塑九个汉白玉龙头,龙口吐水,翻腾入湖,景象极为壮观。南湖面积6.3万平方米,湖面烟波浩渺,湖上有三孔桥,桥上行人,桥下泛舟,一派江南秀色。</p> <p class="ql-block">山西的太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晋国都城,经久不变。而晋祠,最早是为纪念周武王之子唐王叔虞的功绩而建,是晋国宗祠,是我国最早的皇家祭祈园林。经后世历代持续扩建不断拓展,成为一座集合了许多元素的古代园林建筑群,从一个侧面记录着几千年中华文明史。</p><p class="ql-block">走进晋祠,可以感受到祖国历史文化之优秀,领悟到大唐盛世之精深根蒂。</p> <p class="ql-block">晋祠古建筑群规模宏伟,建筑布局形式上由,中区建筑、北区建筑、南区建筑组成。中区建筑艺术价值很高,也是整体景观的主线。由西向东依次有: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对越牌坊、金人台、会仙桥、水镜台和东大门;北区建筑,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分别有:唐叔虞祠、唐碑亭、昊天神祠、文昌宫;南区建筑,泉水环绕,古塔耸立,分别有:有水母楼、胜人瀛楼、晋深书院、 傅山纪念馆、 董寿平美术馆、奉圣寺和舍利生生塔。</p> <p class="ql-block">晋祠台骀泽‌是晋祠景区的一部分。相传是由汾水之神台骀治理汾河、洮河和大泽后形成的,因此得名。台骀不仅在民间传说中被誉为汾水之神,还在历史上被记载为治理水患的英雄人物‌。</p><p class="ql-block">台骀是太原5000年文明的先贤之一。曾担任治水官,成功治理了汾河、洮河和大泽,保障了太原地区的安全。台骀治水有功,被封为汾河之神,后人为了纪念他,修建了台骀庙‌。</p><p class="ql-block">这里风景优美,柳绿亭台掩映,碧波如镜,仿佛塞上江南。'</p> <p class="ql-block">本人对具有厚重人文底蕴和悠久古建筑文化的晋祠情有独钟。对晋祠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庞大的晋祠古建筑群细读慢阅,以求从每一处亭台楼阁,每一处清幽之地咀嚼出更多滋味,以求在潺潺流水中、在参天古木下悟出一些端倪,漫步其中,思古怀幽之情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晋祠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风景优美秀丽,建筑古朴雄浑,其庙宇、园林、雕塑、壁画、碑刻数目众多,年代悠远,人文历史厚重。</p><p class="ql-block">在晋祠,让人感受到历史之美、文化之美、艺术之美、建筑之美、自然之美。美美相关、美美交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日穿越千年,一眼遥望三晋。</span></p><p class="ql-block">晋祠之旅,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文化的洗礼。古木参天,泉水潺潺,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感谢您与我一同领略这份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和谐。期待下次再会,继续我们的文化之旅。</p> <p class="ql-block">送你一缕清晨的阳光,带给你一天的快乐。万里路遥,快乐同行。轮迹经纬,风雨兼程。文字和相机记录下自驾路上的点点滴滴,乐享自驾途中的所见所闻。让我们体验旅游的力量吧!欢迎继续关注、品味《轮迹经纬——太行觅桃源 情归娘子关(15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