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 / 小芹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年味越来越淡,大人孩子对过年的期待和兴趣也越来越少。我们小时候喜欢过年过节,因为只有那时候才有新衣服穿,有各种平时吃不到的美食,虽然这些食物在现在看来是多么微不足道,甚至都算不上美味佳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时候人们都不打工,冬天也没多少农活。每家都会花很多时间来准备年货,做一些平时都不会做的复杂麻烦的食品。小时候过年的特色活动主要有蒸年馍、磨豆腐、杀年猪、漏粉条、炸小果子和萝卜圆子、制作麦芽糖等等。一般进入腊月,人们就会陆续安排这些活动。现在农村也几乎没有人做这些了,一是因为打工没时间,二是这些东西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自己做也比较麻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蒸年馍的习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老家过年时喜欢一次性蒸很多馒头,晾凉后装进洗干净的尿素口袋,一直吃到来年的春天。有时候太多了吃不完,天气转暖了还会长霉点。蒸馒头前,我爸就会提前把木柴劈好晒干,整齐地堆放在门口。我妈也会提前几天打扫厨房的卫生,洗刷晾晒蒸笼、笼布、屉子和晾馒头用的床板盖帘等,这些东西基本都是年底用一次,平时蒸少量馒头都是用不到的。因为农村都用的是老面发酵,还需要提前几天培养酵母引子,那个老面发酵的功力不如酵母粉,而且一次性蒸很多,发酵引子都需要养好几天,需要准备一大盆。因为冬天天气寒冷,我小时候天气可比现在冷多了,那时候我每年手脸和大腿都是青肿不堪,甚至是冻破的。直到上了研究生,宿舍有暖气才结束了我手肿大腿青紫的悲惨历史。除了做饭用锅的时间,我妈都要把酵母盆放进盛有温水的大锅里,盖上盖子保存。每天晚上还要加点面粉和温水搅一搅,然后再放锅里。酵母养好以后就可以择日和面蒸馍了。面一般是前一天晚上活好,放进水缸、大盆都各种大容器里,再放在厨房灶间的麦草里埋好,还需要盖上旧被子等来保温发酵。日常蒸馒头做饭都是女人和面,蒸年馍时工作量太大,和面也需要很多力气,一般都是男人帮忙和面,要分很多次才能和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蒸年馍一般会两三家互相帮忙,分开不同天来做。因为蒸的多,时间短的也要大半天,长的也有做到晚上一整天的。女人们一块说说笑笑,开开心心的就把事情做了。烧火的都是家里的男主人,我家当然都是我爸负责烧火了。我有时候会帮忙擀包子皮,不需要我帮忙就和小伙伴一块跑进跑出,吃喝玩乐好不开心。除了做白面馍、红枣馍和糖馍外,也会蒸几锅包子。包子一般都是素馅的,红萝卜粉丝豆腐干白菜等混合的。最早些年也会蒸一些玉米面的馒头,冷了硬的像铁蛋子一样,一般用来喂牲口或者给要饭的人。后来粮食充足都不做玉米馒头了,要饭的人也少了,有来要饭的也都给他们整个的白面馒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时候人还比较迷信,家长总喜欢提前告诫孩子,不许我们乱说话,尤其不能说怎么还没有蒸完一类的话。传言有的人家神灵光顾,可以绵绵不断的蒸几天几夜馒头。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相信这些事,应该也都是老人传下来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现在农村都不再蒸年馍了,勤快的人家还自己随做随吃,不想做的都到街上成口袋的买。现在的孩子都不知道还有蒸年馍的习俗了,即便有应该也体会不到我们那时候的快乐,都忙着玩手机看电视打游戏去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