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师,时代的笔触,不应该抹去他们的光辉——兼谈读书改变命运

大海

<p class="ql-block"> 文/金海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教育广袤的沃土上,有难以数计的民办教师,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默默付出,在中国教育严重困难时期,用知识的种子播种希望,用无私的奉献点亮孩子的未来,我们就是那个时代无法数计的民办教师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半个多世纪之前,我凭借初中毕业生的身份走上民办教师岗位,也懂得这条路的艰辛与不易。在那个知识匮乏、教育资源短缺的年代,我们这些民办教师,凭着自己的坚韧与毅力,在这条路上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学历的门槛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阻挡了我们的职称晋升之路,让我们每一步都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1978年秋季,通过民师选招,我成为一名公办教师后进入初级中学任教,时代的原因,我们这些民转公的教师,许多人都没有经过正规师范专业的培养,为了达到国家要求的专业水平,一直坚持在职进修,终于由一名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实现了所谓“人生逆袭”。包括在小学8年民办教师经历,在教师岗位上工作38年后退休,现在,享有比较满意的退休保障,个人的成长之路,或许也是我们这一代教师职业的艰辛与不易的缩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强调进一步加强教师待遇保障,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文件的颁发,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关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读书,历来是中国人视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老生常谈的话,也是许多人信奉的经典智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当下社会,却有一部分人怀疑这一观念,其根据源于社会变革中出现的大学生就业的暂时困难,因此出现了“读书无用”的奇谈怪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读书无用论”,在新中国发展史上也出现过几次,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反右”,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两次运动,让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严重冲击,因此,读书无用的观念应运而生,许多人也因此放弃读书。由此带来的影响是,社会出现了人才断层,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非常大的物资短缺,供应不足,广大城乡居民缺吃少穿,国民经济遭遇毁灭性冲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于我而言,读书,是那个时代改变自己最经济实惠的选择,因为读书,不仅让我跳出了农们,还让我的心灵得到不断滋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感恩父母,小时候父母告诉我,好好读书,将来可以走出农村,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于是,我通过努力读书,终于成了那个时代村子里为数不多的读书人之一,慢慢改变了农民身份,成了一名人民教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顾过去,我们这代人在读书的年龄,正好碰到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运动,很自然地成了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代“下放知青”。回乡后,当过生产队会计,当过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代销部的营业员。虽然这些工作比起农民要轻松许多,但终归不是一种稳定的工作,并且收入是在生产队记工分,收入微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直有阅读的习惯,因为连续不断的读书,让我发现世界的广阔与多彩,人生的选择充满无限可能。开始相信,只要努力读书学习,就有机会改变自己,就能够积极坚毅地奔赴自己的山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历史的长河中,国家的每一次决策,都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关键动力,也是改变一部分人前途命运的转折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历史上迎来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春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个年代,中国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倒逼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存在着严重的教师短缺问题,在具有独特的国家教育背景中,各级政府在下乡知识青年中挑选一部分人充实教师队伍,于是,民办教师,这个共和国历史上独具时代特色的职业应运而生。当年的民办教师承担起农村小学教育的大量任务,为普及基础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0年春,我有幸成了那个时代的第一批民办教师,亲身见证那个年代的教师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坚守在教育第一线。在简陋的教室里,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为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成为支撑农村基础教育的主要力量。他们不仅为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注意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这些教师,亲手替学生修理课桌,带领学生给校园植树造林,带着农具整理学校操场等等。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这是对孩子心灵的滋养和社会风气的引领。那个时代的民办教师,虽然没有公办教师身份的认同,收入跟农民一样记工分,政治地位和经济收入都不能与公办教师相提并论,但他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青春和汗水,浇灌出一代代希望之花,奠定了那个时代农村小学教育的基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民办教师,一个听上去有点陌生却又充满情感的群体,他们不像公办教师那样,有着稳定的职业保障,但如果回过头看看中国教育发展史,我们会发现,民办教师曾像星星一样,以农民身份,散落在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阵地上。他们的身影虽然渐渐模糊,但他们的奉献,是中国教育资源困难时期开创教育事业继往开来的重要支撑,这一特殊群体,值得社会永远的尊敬与感激!</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我们是时代的亲历者,也是社会巨变的见证者。虽然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早己完备,己经是全世界教育规模最大,学科没置最全的国家,但是,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民办教师,时代的笔触,不应抹去他们的光辉。</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科教兴国”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高教育水平的教师,特别是教育现代化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大环境中,原民办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7年,我国颁布《中小学教师制度》,这既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本身的需要。由于教育事关民族前途,只有打造一批严格培训的专业师资队伍,才能保证教学水平的提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一轮的变革中,许多非师范类培养的教师都参加了教师资格考试,通过专业知识和文化课知识考试合格后,才有资格持证进入相应的学校担任教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参加了各种考试,其中文化专业合格考试,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等学科,经过多年考试,才取得《中学教师文化专业合格证》,在此基础上,又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考试合格后取得了由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教师资格证书》,从此,在农村初级中学工作30年,连同此前在村级小学的8年民办教师工作,终身服务于教育事业38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2024年的献礼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中,张桂梅老师说 : </span><b style="font-size:20px;">“我深切地体会到,一个受过教育的女性,可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 </b><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实,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男性也是如此。在中国,教育一直是改变个人命运的首选,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村,知识更像一束光,照亮无数灰暗的角落。教育,于小处说,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命运,往大处而言,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兴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读书不仅改变了我的命运,跳出了农门,还因为读书,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知,不断滋润着心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读书,不仅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广阔与多元,更让我的心灵得到更多的滋养与升华。正如一把打开知识之窗的钥匙,让我在不断探索中成长,改变命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在毕其一生的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然而,得到和失去,也许本来就是一个同时的存在。虽然教师职业难以尽如人意,但我们也需要努力做到最好才不会留下遗憾,通过努力与学生共同成长,人生或许更有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许多人写回忆录,似乎是想为自己平淡的人生做一个梳理和总结,虽然没有宏大意义,但却有一种平凡中的感动,也许这些平凡的人生,才是一种人生的底色。回忆录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一定时空内的时代特征,通过个人化记录,哪怕范围小,也有一种切片记录的意义,人们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自我价值,也可以向社会辐射出一种能量。</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思考人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去思考人生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这才是生命特有的坚韧与力量。</b></p> <p class="ql-block">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与正文无关。) </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6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