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 文:雪 莲</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14943</p><p class="ql-block"> 柬埔寨古迹大小吴哥,给我们展示了古老的高棉先民高超的技艺和艺术涵养,而这个堪称是吴哥窟前身的罗洛士遗址群,更是充分体现了印度教在柬埔寨生根发芽的脉络。</p> <p class="ql-block"> 在印度教信仰中,宇宙的中心是须弥山,须弥山上住着湿婆神,“山”成为中心、稳定的象征。而罗洛斯遗址的巴孔寺已经用寺塔的形式追寻“山”的象征,是在平面基地上,利用石阶及向上累建的坛,一层一层来完成“山”的意象。</p> <p class="ql-block"> 虽然这里破败的比较严重,然而,我们依然能够从罗洛斯遗址群中,去探寻吴哥窟古建筑群的来龙去脉。</p> <p class="ql-block"> 从罗洛斯遗址出来,我们出发去蟠蛇水池,蟠蛇水池位于柬埔寨暹粒省,在大吴哥城外,是吴哥王朝时的医院。走道两边是荷花池,这个季节,在柬埔寨还能看见绽放的荷花。</p> <p class="ql-block"> 盛开的荷花让我们心旷神怡,虽然身处旱季的柬埔寨,高温的炙烤还是让我们心烦气躁,然而,当我们游走在这一片沁心宜人的湖边,看着朵朵绽放的荷花,身心顿感一阵清凉和愉悦。</p> <p class="ql-block"> 穿过荷花池,我们来到蟠蛇水池边,蟠蛇水池位于柬埔寨暹粒,意为缠绕的巨蛇,缘于水池中小岛上依照须弥山而建造的石塔上,有一个两条蛇神缠绕在一起的雕像,而它的外围是阇耶跋摩七世修建的一个巨大的水库,既用来进行宗教仪式,又是古时吴哥地区的饮用水源。我们边走边听地接导游为我们介绍蟠蛇水池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 拉近仔细观察,只见湖的中央有一个圆形岛,岛上有个圆形寺庙,寺庙直径为15米。从湖底开始到第七个台阶为一个平台,在第七个台阶上有一圈精细的莲花花瓣雕刻,形成一个大型莲花座,而寺庙就建在这个莲花座上。第二个台阶周围有两条七头蛇神缠绕,两条蛇尾在寺庙的西边,两个蛇头在东边。</p> <p class="ql-block"> 蟠蛇水池原为医治美人的寺庙疗养所,中间的大水池四方各连有一个小型水池,大水池的水通过四个方面的雕塑的喷口流入小水池,北方为象,代表水;东方为人,代表土;南方为狮,代表火;西方为马,代表风。</p> <p class="ql-block"> 当时在大水池的池底种满有医疗作用的草药,待雨季到来,池内水涨,药水就会流入小水池中,而人们认为四个池中的药水疗效不同,所以根据每个人病情的不同,再把病人安排到不同的水池里。听完地接导游的介绍,真的为高棉古人居然有这么精巧的设计而赞叹。</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圣水,如今已不再祛病治人,但上,它美丽的湖光水色,依然是人们心中最美丽的小天堂,我徜徉在这片绚丽的景色中,深深地被它所吸引,久久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巴肯山看日落,巴肯山是自然的山丘,真腊王朝自从接受印度教之后,一直有对“山”的崇拜。巴肯山在吴哥城南门外,是一座并不高的孤立山丘,高度约70米,但山势峭立陡峻,攀爬起来并不容易,好不容易爬上巴肯山山顶,我已是气喘吁吁。 </p> <p class="ql-block"> 建在巴肯山顶的巴肯寺,体现了当时高棉人对山的崇拜。它也是高棉王朝移都吴哥建造的第一个寺庙,被称为“第一次吴哥”。它奠定了后来吴哥建筑群的建筑风格。站在山顶可以俯瞰吴哥窟全景、吴哥古都和周围的景点,是看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 巴肯山上的庙山为陡峭的五级台基,正方形,高13米,底层长76米,逐层缩小到顶层长47米。巴肯寺一共五层,底层有44座塔,其他各12座塔,一共是108座。台基为金字塔式的五层,各层有塔,层层而上,极为壮观陡峭的庙山象征须弥山。庙山顶部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台基四边中央,各有陡峭的五层石阶,每层十级,直通寺顶平台,每层石阶左右,守护着一对坐狮,我沿着陡峭的阶梯慢慢爬上庙山,只见沿途保存完好的石狮雕刻精致,炯炯有神。越往上看到有些石狮破损严重,已经看不出狮子模样了。因为上去的台阶陡峭,所以,腾不出手来拍摄,使我深感遗憾。</p> <p class="ql-block"> 柬埔寨的佛教和印度教其实早在古代就开始混搭了。那时候,当地人一开始信婆罗门教,后来慢慢也接受了印度教和佛教。到了吴哥王朝,这种宗教大杂烩尤其明显,人们把印度教、佛教的思想都融进来了,搞了个“神王合一”的本土化版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文化。</p> <p class="ql-block"> 巴肯山神庙就是这背种景下的一个典型建筑。这座寺庙是吴哥王朝国王耶输跋摩一世在9世纪建都吴哥时建立的,原本供奉的是湿婆神,属于印度教寺庙。它的设计和建筑风格融合了印度教和佛教的传统元素,反映了当时宗教融合的趋势。</p> <p class="ql-block"> 这是巴肯寺的中心主塔,里面供奉的是国王的林迦,这是源于湿婆的生殖器崇拜。所以,这座塔里没有游客进去,朝拜的信众也是在门口摆上贡品,在门口燃香摩拜。</p> <p class="ql-block"> 主塔壁上的浮雕描绘的是毗湿奴骑大鹏金翅鸟,西塔壁上浮雕描绘的是毗湿奴的神妃吉祥天女。吉祥天女传说是善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涌现的第三宝,她美貌绝伦,被视为幸福和财富女神。毗湿奴作为印度教中最受欢迎的大神,性格温和,常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危难的世界,而吉祥天女也常变化相应形象伴随着毗湿奴。</p> <p class="ql-block"> 巴肯山顶是观赏日落最佳的场所,所以,每天这里都是人满为患,因此,现在巴肯山上限流,最多不能超过三百人,我们还算幸运,上到山顶,看完巴肯寺,我便坐等观赏日落晚霞,可惜,那天云层太厚,没有看见美妙的日落,不过也看到绚丽的晚霞。</p> <p class="ql-block"> 下山以后晚餐,吃的是自助餐,席间还有柬埔寨艺人的演出,这场演出极富柬埔寨高棉族特色,仔细观赏之下,感觉与吴哥窟壁画上的人物舞姿十分相像,这应该是柬埔寨艺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柬埔寨旅行的最后一天了,上午我们去逛了自由市场,市场内部环境与我国差不多,外面有很多摊位,摊主有热情招揽客人的,也有让你随意看看的,不过他们对我们都很友好,让我们随意拍照。</p> <p class="ql-block"> 这些是柬埔寨快餐,人们可以随意搭配,买回家就能够直接吃。看着品质还是不错,卖相也还好,这也是柬埔寨快节奏的一种方式。</p> <p class="ql-block"> 这一对父子骑着摩托车来逛市场,我仔细观察发现,他们对小孩的防护很到位,只见孩子的两条腿上都套着护具,这样可以防止小孩的腿被前车轮夹住,这种伤害在我们国内时有发生。</p> <p class="ql-block"> 柬埔寨人民生性纯朴,发现我们在拍摄,他们都会很友好的朝你微笑,这是一位老师,带着小学生在参观金边大王宫,看见我们她露出了美丽的笑容,下面那位保安也是,很善解人意。</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游览洞里萨湖。洞里萨湖又名金边湖,位于柬埔寨境内西部,呈长形位于柬埔寨的心脏地带,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湖滨平原平坦、广阔,长500千米、宽110多千米,西北到东南,横穿柬埔寨,在金边市与贯穿柬埔寨的湄公河交汇。它像一块巨大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柬埔寨大地之上,为高棉民族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是柬埔寨人民的“生命之湖”。</p> <p class="ql-block"> 柬埔寨人民很质朴,他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就如同我们六、七十年代,人们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p> <p class="ql-block"> 我们坐船游览洞里萨湖景区,上船以后,就有两个看上去十岁左右的孩子,依次来给我们敲背捏肩膀,我国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此时应该都是家里的宝贝,怎么舍得让他们出来干活呢?</p> <p class="ql-block"> 看着他们尽心尽力的劳作,有点心疼,我与其中的一个孩子合影留念,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和友好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 在柬埔寨相传洞里萨湖底有一条七头蛇神,有一天,蛇神的女儿即将嫁给印度王子,于是这蛇神便张开大嘴,把大部分湖水吸进肚里,很快就变出了一大片肥沃的土地,作为女儿的嫁妆。据说,因为有蛇神驻守,洞里萨湖的旱雨两季变化才会如此明显。</p> <p class="ql-block"> 我们坐船在湖中看到,湖畔的村落有住家、学校、商店、邮局甚至是教堂,街搭建在水面上,往来之间都是靠小船,形成特殊的聚落景观。游湖完毕,五天四晚的柬埔寨之旅要结束了,现在的柬埔寨虽然很落后,但是,他们是创造出吴哥文明的高棉民族,相信将来他们的发展一定不容小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