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阿英的微型小说《色痴》

微读馆(庆乐随笔)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阿英,高校教师,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保定市莲池区作协副主席。小说、诗歌作品见《十月》《莽原》《安徽文学》《当代人》《故事会》《百花园》《小小说月刊》《小说月刊》《天池》《星星》《当代•诗歌》等,部分被转载于《微型小说月报》《微型小说选刊》《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民间文学选刊》《青年文摘》等,微型小说入选多类年选与多地中学试卷。曾获梁斌小说奖,今古传奇全国优秀小说奖,入选2023年河北省文学榜,入选文联燕赵秀林计划。</p> <p class="ql-block">庆乐随笔,评阿英的微型小说《色痴》。</p><p class="ql-block">看官看到我的这幅截图——阿英的作品《色痴》获得2023年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的一等奖,也许要问,阿英《色痴》获一等奖理由何在?</p><p class="ql-block">我感觉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题材与叙述手法独具匠心:作品通过春秋笔法叙述了一个“色痴”丰富多彩的一生,展现了一种朴素无华的人生态度。这种以平淡手法描绘人物和故事的方式,既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视角。</p><p class="ql-block">内容的深度引人入胜:小说不仅讲述了主人公的生平故事,还通过具体的情节,如刘独眼如何通过自己的技艺和努力解决八路军战士们的棉衣颜色一致问题,从而吸引了读者,使读者能够深入思考和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艰辛与坚韧。</p><p class="ql-block">情感与精神的传达积极向上: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直戳人心的故事,传达了一种淡然处世、认真做事的生活态度。这种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与当下社会的许多价值观相契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p><p class="ql-block">艺术表现力非同一般: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形象和场景描绘,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平凡又不平凡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艺术表现力。</p><p class="ql-block">总之,《色痴》因其深刻的主题、独特的叙述手法、积极的情感传达以及出色的艺术表现,获得了第二十二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的一等奖。</p><p class="ql-block">阿英的微型小说写作风格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p><p class="ql-block">语言的节奏与文气:阿英的小说中,语言的节奏由长短错落的句子构成,结合口语与书面语,形成独特的文风。语句间衔接自然,文脉清晰,展现出一种形散神聚的美感。</p><p class="ql-block">故事内容与人物描绘:他的故事往往围绕丰富的人文风物和历史背景展开,通过细腻的人物描绘和情节推进,展现深刻的情感和人物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情感的力量:阿英的小说中常常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力量,通过对人物的深入刻画和情节的精心设计,让读者感受到深刻的情感冲击和共鸣。</p><p class="ql-block">古典美的体现:在一些作品中,如关于古籍修复的小说,不仅故事内容展现古典美,而且人物品质和语言风格也体现出浓厚的古典韵味。</p><p class="ql-block">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主人公的塑造:</p><p class="ql-block">刘独眼,一个视觉有缺陷的染色师,他的缺陷反而使他对颜色的感知更加敏锐,只能通过手感和味觉来掌握染色的诀窍。</p><p class="ql-block">他的痴呆般的投入和对染色艺术的热爱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示了一种超越常人的毅力和情感。</p><p class="ql-block">颜色的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小说中多次提及各种颜色,如天水碧、紫虾青、月下白、佛面金等,这些颜色不仅是视觉上的描述,也象征着刘独眼对色彩的精通和他的生活质量。</p><p class="ql-block">颜色的纯正和稳定反映了刘独眼的技艺和他对细节的关注。</p><p class="ql-block">情感与道德主题:</p><p class="ql-block">小说不仅展示了刘独眼的技艺,还描绘了他对家庭的责任感,例如他牺牲治疗眼疾的机会来养育捡来的女儿。</p><p class="ql-block">刘独眼对八路军的忠诚和支持,再次显示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对社会的贡献。</p><p class="ql-block">叙事手法:</p><p class="ql-block">小说采用春秋笔法,简洁而富有韵味地叙述了刘独眼的一生和他的艺术追求,语气淡然而情感深厚。</p><p class="ql-block">通过刘独眼与周围人的互动,展示了他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境界,使读者对主人公产生同情和敬佩。</p><p class="ql-block">总体来说,《色痴》不仅是对一个普通技艺者的精湛描写,也是对其坚韧不拔、纯粹无伪的生活态度的赞颂。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主题,小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虽身体有缺憾,但心灵充满色彩的人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阿英的微型小说《色痴》</span></p><p class="ql-block">高阳产布。清末民初,皆以草木染色。苏木染红,槐米染黄,鼠李染蓝,皂斗染黑,拼色套染,变幻无穷。但工序繁多——采集、过滤、煮染,毫厘之差,颜色便有异。主顾若是苛刻,就会有人说,去留祥佐村,找刘独眼去。</p><p class="ql-block">刘独眼染的布,天水碧,紫虾青,月下白,佛面金,与样品无半丝差别,且鲜亮明艳,皂洗日晒摩擦均不脱色。调色配彩,全凭眼力,刘独眼却盲了一只眼。另一只,视力亦极弱。辨色时,他的脸凑得极近,独眼紧贴上去,脑袋来回移动,状颇可笑。刘独眼制染液,看起来更是腌臜,一锅色汤,手指蘸水,来回搅动,探温度高了低了;抽手入嘴,啧啧咂吮,说用料多了少了。天长日久,口唇色渍层叠,貌如厉鬼。但是,无论要求如何刁钻,哪怕是淬火的铁,初锈的铜,夕云晨霭,雉尾莺头,但凡人间的颜色,刘独眼只消看一眼,便能从染缸拎出来。</p><p class="ql-block">曾有人怀疑,刘独眼种下染色植物的土中施有异药,遂趁其外出,携竹篓翻入院中盗土,这人一不留神跌倒,压折一小片花。刘独眼怒如疯牛,奔突至其家。那人伏在麦秸垛上,大气不敢喘。刘独眼看不清,以为没人,便拔出门闩,将篓子捣得粉碎,又跺上几脚,气冲冲离去。</p> <p class="ql-block">刘独眼不是没治过眼。某日,一主顾自青岛来,说当地教会医院驻有洋医,擅治疑难眼疾,但洋医即将回国,欲治须从速。</p><p class="ql-block">刘独眼听罢,连夜揣钱上路。没过几天,刘独眼就回来了。背上多了个瘦童,她的脑瓜顶一对小黄辫,筷子粗细。这么快?没去。不治了?钱要养娃。女童是半道捡的,取名“小染”。从此,刘独眼更加卖力染布。忽一日,小染生了背痈,啼哭高热,急请郎中。郎中说,恶疾,备木匣吧。刘独眼跪求。郎中摆手走出。俄而,屋内大哭。郎中抽了袋烟,又返回,说,高阳县城东大街,有马姓名医,或可治此疾。刘独眼深鞠一躬。郎中道,痈疽凶险,神医惜名,未必会收。你定要提我的名字,他与我交恶,一听我治不好,便肯医了。他素来贪财,钱务必带够。刘独眼翻开被套,摸出张薄纸,揣入怀中,取床洁净褥子,兜上小染,上路。纸上文字密密麻麻,是半生的染布心得。知情人说,瞧吧,为了心头肉,舍了命根子。服药半月,小染可下炕走动。倒是刘独眼,瘦脱了形,眼眶凸出,如围着几根干草棍。他不住吁叹,秘方一泄,怎么赚钱养活小染?</p> <p class="ql-block">忐忑等了两个月,市面上并未出现相似染法的布匹。很久后,刘独眼才听闻,名医捏着那张折起的薄纸,静立不语,一盏茶工夫,将其熔入了煎药的火焰。小染痊愈了,欢实蹦跳。那日,刘独眼醒迟,听得窗缝钻进的娇脆笑声。起身,见满院的花,悉数被小染摘下,零落一地。邻里说,逃不过一场痛揍了。却见刘独眼将小染举起,说,高处还有一朵,伸胳膊,使劲够。小染长成了大姑娘。小染生得嫩。衣衫用布,都是刘独眼染成。每近酷夏,便以茜草染粉,石榴皮染绿。这些材料能拦住日头,小染白净得像富家千金。小染有志气,去省城读书。其时,传统织机已被铁轮机代替,草木着色早让位于化学染料,但刘独眼仍终日摆弄染缸。有人说媒,来定日子。刘独眼垂头不语。良久,扯开粘连的嘴唇,道,染匠嫁女,不想遭人笑话,待我染出正红的布,再商议其余。自此,刘独眼院中挂满红布,将黄土墙映出彤彤热意。一块块布,深浅不一,亮暗不一,冷暖不一,风中斜飘似帆,日光星点透射,闪若银针,半坡遥望,如巨大红花摇曳。半月后,媒人又来。刘独眼答,颜色仍欠火候。两月后再来,又说,还差口气儿。媒人细忖,刘独眼其实是舍不得小染。</p> <p class="ql-block">小染毕业才嫁,已是民国二十六年。日军自平津南下,掠走染轧机器,断绝棉纱颜料。高阳全县以手工织机织布,为八路军缝制棉衣。布料需染成黄绿色,但土法浸染,一缸一色,一匹一色,难以统一。人们犯了难,去找刘独眼。刘独眼没日没夜鼓捣,酒腌水泡,盐醋明矾,依着时辰温度、阴晴雾雨随时调整,一匹匹布,色泽一致,搭在绳上,似千军万马。寒露过后,八路军来收布,说,战士们的冬衣终于有了着落。这天,一个八路军来村里,他说因伤掉队,打听收布者的去向。刘独眼凑过脸,与其握手寒暄,看他身上沾土,便弯腰细细拍打。八路军眼含热泪。刘独眼却耳语乡民,快去喊人,这个八路军,假的,色儿不对。小染加入了共产党,南征北战,直到刘独眼临终,才匆匆赶回。刘独眼指着柜子说,柜中布,是闲时染出。天青淡青,给外孙;水红桃红,给外孙女。最底下那块布,留给我自己。小染哭成泪人。人们说,刘独眼染了一辈子布,带入土中的那一块,不知有多奇异。殓衣上身,出乎意料——未着任何颜色,只是原色,铺展于大地,与万物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感谢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