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

大漠独行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他庆幸他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人,可以干干净净做人。是文字给了他温暖,让他在落雪的日子里昂首阔步;是文字给了他力量,让他有勇气走出生活的低谷;是文字给了他做人的尊严,让他坚守了良知的底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题记</b></p> <p class="ql-block"><b>  想写写月光,写写月光下的小村生活,是很久以来的想法。迟迟没有动笔,是不知从何下手,在世人尽情讴歌太阳的时候,谁知道月的心酸?</b></p><p class="ql-block"><b> 月似乎很少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元宵节、中秋节,月亮是主角,不过有暗夜为背景,月亮很努力了,还是不能照彻生活中的每一个暗角,月光已经跑得气喘吁吁了,有时乌云还是跑在了她的前面。</b></p><p class="ql-block"><b> 几年前,出过一部散文集——《满囤月光》,那是童年的月光,那是满含人性的月光,那是孩子眼里神秘、干净、美好的月光。与其说在写月光,不如说在写人间善念,在写小村的人性之美。正是六婶的一份善念,给孩子们编织了一个完美的童话,童话的主题是“好善乐施”,童话里所说的因果报应,在月光下、在孩子们眼里是纯洁无瑕,是人间大美。</b></p><p class="ql-block"><b> 出生在农村,成长在铺满月光的土地上,对于月光是再熟悉不过了,就像对小村的炊烟,对小村的狗吠,对小村的那口老井一样熟悉。但是,真正开始思考月光、珍爱月光、敬畏月光,应该是在成年以后。</b></p><p class="ql-block"><b> 每每想到月光,都会有“渔舟唱晚”的画面凸现出来,像是看到二叔家的年画。</b></p><p class="ql-block"><b> 那一次的月光皓洁如洗,奢侈地铺满江湾湿地,那个地方应该属于莫莫格湿地的延伸部分。我和吴二叔隐在塔头草里,等待野鸭们的光临。中秋时节,正是水鸟准备南迁的季节,也是它们膘肥体壮的时候,我们的头顶上不时有大群野鸭飞过,煽动的翅膀和空气的摩擦声,听起来颇为刺耳,也颇有气势。二叔忙着狩猎,给了我静静欣赏月光的机会。</b></p><p class="ql-block"><b> 无风的夜晚,野草轻轻浮动,野草上的月光,随着野草轻轻起舞,朦胧中,有几分妩媚、几分多情。此时,理解了诗人在月光下的灵光一现,留下千古华章。秋虫此时似乎更加卖力气,它们用缠绵的歌声,多储存一份月光,让它们冬夜的生活里多一份温度,这是秋虫的生存智慧。“哈尔扣”,蒙古语是“黑水泡子”的意思,水黑说明水中饵料丰富,正是鱼虾的理想家园,此时,距离我们不到200米的哈尔扣湖,在月光下,水面游动着银白,大有波光跃银之势。不远处的几叶小舟,在月光下缓缓地行,舒缓的桨声,在月光下慢慢地滑,桨声里满是温情的月光。</b></p><p class="ql-block"><b> 吴二叔静静地卧在深草里,目光专注,他手里的老猎枪落满了岁月的痕迹,斑驳不失风采的猎枪,见证了吴二叔大半生行走江湖的风雨岁月。如果不是他的儿子在我们班级,我是绝对没有机会走近吴二叔。我们挨得很近,似乎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却是没有更多的话语。那次狩猎,我们小有收获。</b></p><p class="ql-block"><b> 我们的话题是晚饭开始的,有月光的夜晚,点燃一支蜡烛显然是多余的。我和二叔并排躺在月光下,二叔的面目无法看清,只能看到一个大致的轮廓。二叔很坦诚地说到教师,说到他对老师不好的印象。他说男孩子在虎狼的年龄哪有不淘气、不犯错误的?教师不应该往外赶学生。二叔说他对我的好感,就是我对学生好,有教育方法,不把学生赶出教室……二叔知道自己的几个儿子都不是读书的料,但是,他仍然希望,他的孩子们能靠读书改变命运,不再像他一样过江湖上打打杀杀的日子。说着说着,二叔有了叹息声。</b></p><p class="ql-block"><b> 月光似乎有些累了,慢慢地离开小屋,回家睡觉去了。我和二叔完全浸没在黑夜里,二叔也渐渐起了鼾声。我却是无法入眠,那一刻我在想教师的责任,多少个家庭,几代人的梦想,都寄希望于学校、教师,那一时刻,我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肩头上的分量。</b></p><p class="ql-block"><b> 二叔儿子升学宴的那天,我第一次大醉,二叔家的升学宴盛况空前。午夜了,皎洁的月光下,二叔的儿子我的学生,一遍又一遍唱着“千里难寻是朋友……”像是录音机的循环播放,疲惫的歌声里,月光把脊梁挺直。</b></p><p class="ql-block"><b> 吴二叔离开二十多年了,他在哈尔扣湿地里,留下了一片月光。</b></p> <p class="ql-block"><b>  小村人眼里,月光是他们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员,就像他们的孩子,就像他们家的小猫小狗。也许他们没有特别珍惜月光,但是,在他们的生活中,月光不能缺失。</b></p><p class="ql-block"><b> 一场暴雨过后,月光也被淋湿了,躲在乌云后有些瑟缩。狗剩叔知道,他的开荒地又泡汤了。在小村,狗剩叔是最勤奋的劳动者,他的独轮车是小巷的一道风景,独轮车的吟唱,是小巷最美好的期盼。</b></p><p class="ql-block"><b> 月光下,狗剩叔呆呆地看着倒伏在地上的高粱,欲哭无泪。本指望今天开荒地的高粱丰收,日子不会再那么恓惶了,孩子们添上新衣,年夜饭多几道硬菜……</b></p><p class="ql-block"><b> 月光很努力地从乌云后钻出来,狗剩叔的高粱地被月光覆盖了,像是盖了一床厚厚的棉被,被暴雨伤害的高粱,在月光下安静地疗伤。狗剩叔抬头看月亮,月亮也像他一样不高兴,但是月亮没有放弃,她仍然努力把光亮和温情,送给每一个在暴雨中受到伤害的生灵。狗剩叔慢慢在高粱地的边上行走,野菊花上有月光,泥水中的草尖上有月光,他看到一只蝈蝈呆立在蒿草上,蝈蝈的翅膀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狗剩叔明白了,月光在给受伤的生灵们集体疗伤,给他的高粱们、给草们、给秋虫们……狗剩叔那一代没能过上好日子,但是,他的儿孙们都走进了城里,他的梦在城里开花了。</b></p><p class="ql-block"><b> 八爷家的葵花几乎是年年丰收,每到收获葵花的季节,八爷的酒壶就不离手。八爷相信一壶酒一分活,他的老酒壶是最好的见证。八奶似乎更忙碌,她要弄出可口的饭菜,她要把酒壶里的老酒烫热,她要把猪狗鸡鸭喂饱……</b></p><p class="ql-block"><b> 月光下,八奶的大烟袋明灭着,像是黑夜里闪着的眼。八奶敲打葵花头累了,她手里的短木棒落满油腻的月光。八奶的身后高高堆着脱粒后的葵花头,八奶敲打葵花头有节奏,不急不慢,却是力度十足。每当八奶的短木棒高高地举起,又重重地落到葵花头上,葵花籽像是怕被八奶木棒打痛,纷纷地逃离……</b></p><p class="ql-block"><b> 在八奶家的葵花堆不远的地方,有孟家的葵花堆、宋家的葵花堆、代家的葵花堆……小村人家,葵花堆基本都在同一片区域不同的地方,每一个葵花堆的大小,预示着主人家的收入多少。每一个葵花堆后面,都坐着几个人,大人孩子齐上阵,几乎是全家总动员,噼噼啪啪的敲打声,是小村丰收时节醉人的交响曲,这是小村独有的风景。在持续不断,有节奏的敲打声中,小村的月光似乎也在躲躲闪闪,怕被敲打葵花头的木棒击中,小村在人们的敲打中,有了轻轻的晃动……</b></p><p class="ql-block"><b> 在如波浪般游走的敲打声中,小村的狗们安静下来,牛们躲在角落里静静反刍,星星点点的月光被她们吞下去,又吐出来,反反复复,静谧的月光被她们咀嚼出好味道,咀嚼出好故事。五婶家的狗偷偷地翻墙而出,七奶家的小黑狗在墙外等着,她们相约一起在月光下谈情说爱,在春节前生出一窝狗宝宝。</b></p><p class="ql-block"><b> 军哥的二胡不失时机地拉起来,军哥不善体力劳动,丰收之时,他愿用琴声为丰收祝贺。军哥的琴声不像赛马曲那样热烈奔放,有些缠绵和伤感。在小村,老辈人对于军哥的琴声嗤之以鼻,他们认为军哥的琴声中听不中用,琴声不能当饭吃,二胡拉得再好,解决不了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问题。倒是小村的孩子,在军哥的琴声里看到了月光、看到了爱情、看到了和小村老辈人不一样的生活。</b></p><p class="ql-block"><b> 月光下,他们沿着军哥的琴声,一步步走出小村,走进城里。多少年后,城里的月光干瘪了,他们又怀念起故乡的月光,于是,他们沿着军哥昔日的琴声,一步步走回小村,去收割小村里荒芜了多年的月光……</b></p> <p class="ql-block"><b>  小村的孩子对于月光,再熟悉不过了,他们在月光里奔跑,就像鱼儿在水里游。</b></p><p class="ql-block"><b> 他们真正开始关注月光,是在他们小学的课堂上。老师讲到“床前明月光”时,他们对于月光不陌生,他们陌生的是“床前”,睡在火炕上的孩子们,对于床是没有认知的,况且要说“窗前明月光”他们更容易理解,在他们心目中,真正的月光在窗前而不是在床前。至于“低头思故乡”,他们更不能理解,没有离开故乡,永远体会不到思乡之苦。学校对于月光这样的文学启蒙,让孩子们看到了小村以外的月光。</b></p><p class="ql-block"><b> 六叔是小村的半个诗人,平时他说话文绉绉,小村老辈人说,那是书生的酸腐味。小村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酸腐味,他们觉得六叔讲的故事很好听,特别是一次次“下回分解”,吊足了孩子们的胃口。让孩子念念不忘的是六叔月光下的那些故事,六叔的故事有爱情、有生死、有别离……六叔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大多是悲欢离合,总是有太多的磨难。孩子长大后才明白,六叔的故事是真实的,生活中的爱情故事很少有一帆风顺!</b></p><p class="ql-block"><b> 有一次,小村一个爱读书的孩子问六叔,什么是诗?什么是散文?什么是小说?六叔想了想,他说小麦是诗,白菜是散文,老榆树是小说。孩子当然是一脸茫然。六叔说诗都是一行一行的,你看那一垄垄小麦,它们不就是长在土地上的诗行吗;白菜的叶子可以自由生长,可长可短,但是,它们的心始终抱在一起,那叫“形散神聚”,每一棵白菜都是一篇形散神聚的散文;一颗老榆树,几十年、上百年的岁月,都长进了树干里,它们战寒雪斗风沙,它们深刻厚重,每一棵老榆树,都用一生的时间在写一部长篇小说……</b></p><p class="ql-block"><b> 爱读书的孩子,对于六叔的话似懂非懂,不过六叔生动的比喻,深邃的启蒙,让爱读书的孩子受益终生。爱读书的孩子长大了,他开始读更多的书,他不仅仅读诗、读散文、读小说,他还读《资治通鉴》、读《道德经》、读《庄子释意》、读《不朽的落魄》……爱读书的孩子越来越觉得,当年六叔的比喻是那样贴切,那是对生活的彻悟,是小村生活的大智慧。特别是那些无眠的夜晚,朗月高照,有限的月光挤进高高的楼房,爱读书的孩子孤独地站在窗前,他时时会轻轻地吟诵:“床前明月光……”他会想起六叔关于诗、散文、小说,精彩的诠释。六叔意外溺水而亡,他的故事在月光里生长。</b></p><p class="ql-block"><b> 现在,月光已经落满了那个爱读书的孩子的发丝间,“朝为青丝暮成雪”,从生活中走过来的人都懂。那个爱读书的孩子不仅看到李白的月光,还看到了苏轼的月光——</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会挽雕弓如满月</b><b>、张若虚的月光——</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海上明月共潮生</b><b>、张继的月光——</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月落乌啼霜满天</b><b>、杜牧的月光——</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寒光垂静夜</b><b>、王维的月光——</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山月照弹琴</b><b>……此时,他才知道,他们的月光都不如六叔的月光,六叔的月光是从大地上生长出来的,无论岁月的镰刀有多么锋利,它们都无法收割尽大地上的月光。白天收割尽了,月光夜晚又蓬勃地生长起来,冬天的月光收割尽了,春天的月光又急急发芽……老杜说得没错,“月是故乡明!”,那是老杜一路流浪后,内心富有的收藏。</b></p><p class="ql-block"><b> 爱读书的孩子住进了城里,他知道,他是在小村的月光下起步,月亮走他也走,他在月光下,完成了生命华丽的蜕变。他庆幸他是一个普通的人,可以干干净净做人。是文字给了他温暖,让他在落雪的日子里昂首阔步;是文字给了他力量,让他有勇气走出生活的低谷;是文字给了他做人的尊严,让他坚守了良知的底线……</b></p><p class="ql-block"><b> 他爱月光,月光下,他站成了一道通透的月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024.12.10</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