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南疆行之七库车天山神秘大峡谷、拜城克孜尔石窟 2024.11.1

白鹤游天

<p class="ql-block">今天游库车天山神秘大峡谷。库车系突厥语译音,维吾尔语地名,胡同之意。“因其地为达南疆腹地之要街,故名。一说“库车”系古代龟兹语,意为“龟兹人的城”。酒店的宣传画“古韵龟兹,丝路库车”。</p> <p class="ql-block">库车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辖县级市,位于天山南麓中部、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形北高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热量丰富,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夏季炎热,冬季干冷,总面积15200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库车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库车境内石窟、古城堡、烽火台等文物达195余处,被列为“丝绸之路库车段”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自治区级41处。著名旅游景点有天山神秘大峡谷、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千佛洞、库车王府、苏巴什古城等。处于乌鲁木齐至喀什、独山子至和田的中间地段,国道314线、217线在县城交汇,南疆铁路横穿县域,民航直达乌鲁木齐,成为南疆集航空、铁路、公路相交织的客、货运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路两侧的大地上晒有很多辣椒🌶。我们走的这条路是G217国道。</p> <p class="ql-block">G217国道是阿勒泰—塔什库尔干的公路,简称阿塔线,是中国境内的普通公路,为中国国家道路网的纵线之一。起点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终点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全程1753千米。</p> <p class="ql-block">9点到达独库公路的终点0公里处,有两个“独库公路终点”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独库公路,即G217国道独山子至库车段,是连接新疆南北的国道217线南段,因横穿天山,又称天山公路。它北起北疆石油之城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南至终点为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南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地理座标东经82°55'~84°58',北纬41°42’~44°19’,全长561千米,一半路段海拔在2000米以上,最高处的铁力买提达坂海拔在3400米以上。</p> <p class="ql-block">独库公路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景观大道,从起点的独山子大峡谷,到沿途的那拉提、巴音布鲁克草原,再到终点的库车天山神秘大峡谷。沿独库公路可穿越依连哈比尔尕山、博罗科努山、阿吾拉勒山,那拉提山、艾尔宾山、哈尔克山、伊宁和库车盆地。被誉为最美公路。</p> <p class="ql-block">受天山山区冬季降雪、结冰等自然因素影响,一般每年十一月初到次年五六月实行交通管制,封闭期长达8个月。独库公路一天有四季,向广大越野爱好者和自驾游游客展现了“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壮美奇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年游北疆时,从新源上的独库公路,只走了中间一段,是去往那拉提和巴音布鲁克草原。</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雅丹地貌的“金字塔自然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我们登上了观景台,此时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阳光似伸展的手臂温柔地轻抚着万物。</p> <p class="ql-block">都想把太阳捧在手心,可是谁也主宰不了太阳。</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观景台上,俯视近处的雅丹地貌,又是一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沟壑曲折纵横,神秘莫测。犹如一部无声的史诗,诉说着亿万年前的沧桑巨变。</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挺拔峻峭,近处的浑圆别致。每一处都有着独特的形态与魅力,都想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但这里并不是我们今天行程的主要景区,只是路过这里。大家便在打卡处一一打卡,然后乘车从独库公路终点0公里处向独山子方向前行,去往天山神秘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层峦叠嶂的天山山脉。</p> <p class="ql-block">两侧的天山虽然是寸草不生,但山的肌理还是很美。令我有想下车画下来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干涸的河床,丰水期应该是有水的。</p> <p class="ql-block">10点半到达“天山神秘大峡谷”景区。天山神秘大峡谷是位于新疆库车市的旅游景区,位于北纬42°8′,东经83°5′,景区融神、奇、险、雄、古、幽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大峡谷近似呈南北弧形走向,开口处稍弯向东南,末端微向东北弯曲,由主谷和七条支谷组成,全长5000多米,谷端至谷口处自然落差200米以上,谷底最宽53米,最窄处0.4米,仅容一人低头弯躯侧身通过。</p> <p class="ql-block">谷两侧奇峰嶙峋,争相崛起;峰峦叠嶂,劈地摩天,崖奇石峭,气势磅礴;神洞秘窟,各蕴其意。</p> <p class="ql-block">谷内道路蜿蜒曲折,峰回路转;步步有景,举目成趣;泉水叮咚,寒暑不侵,令人称绝。</p> <p class="ql-block">玉女泉简介</p><p class="ql-block">这个山泉叮咚的地方就是玉女泉了,在这处高约8米,宽4米的圆形顶壁上,长年有泉水滴落每到冬季滴水成冰,凝成一个上窄下宽、重约千斤、晶莹剔透的巨大冰柱,每年三四月间冰体渐溶,宛如一位身着洁白衣裙、晶莹剔透的冰雕少女,妙不可言。玉女像是不可多见的自然奇观,只有每年的二、三月间才能有缘睹玉女的芳容。</p> <p class="ql-block">峡谷中有个千佛洞,但在谷中行走看不见,便问牵骆驼🐫之人,他手向斜上方一指说,在那边,要登台阶栈道才能到达。由于领队已带部分人走向深谷,怕跟不上队伍只能放弃。</p> <p class="ql-block">这处壁画丹青千佛洞遗址,名为阿艾石窟。在距谷口1400米深处,高约35米的崖壁上,始建于盛唐时期。就文字记载和绘画艺术而言,在古西域地区已发现的300多座佛教石窟中绝无仅有,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圣泉池简介</p><p class="ql-block">圣泉池形成于盛唐时期。与阿艾石窟同年代。它孕育了当年峡谷居住的佛教徒,成就了千佛洞这一文化瑰宝。 </p><p class="ql-block">圣泉池的泉水尊称圣水。清澈甘甜,终年不断,且含有钙、铁、锌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质元素,对多种疾病均有疗效。并有养颜美容之作用。</p><p class="ql-block">圣泉池的轮廓极像观音菩萨。相传唐时众多虔诚求子心切的成年女子,到此取水饮用,求菩萨保佑,早生贵子,以圆此梦。</p><p class="ql-block">这里饮水保健,取水美容者众。</p> <p class="ql-block">庞大的红色山体群形成于距今1.4亿年前的中生代的白垩纪,经亿万年的风剥雨蚀,洪流冲刷,形成纵横交错,层叠有序的垅脊与沟槽,远看如诗如画,状若天宫仙堡,玉宇琼阁;近瞧若人似物,惟妙惟肖,神韵万端。</p> <p class="ql-block">峡谷风情街,这里是休息餐饮的地方。在临游道的一面,设计了文化墙。</p> <p class="ql-block">峡谷区域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山峰2048米。组成峡谷的奇峰群山由赭色的泥质沙砾岩构成,当地维吾尔语叫做“克孜利亚”,即红色的山崖。无山不成谷,峰奇谷更幽。</p> <p class="ql-block">如梦似幻,令人有鬼斧神工,奇景天成之慨叹。</p> <p class="ql-block">偶尔有驼队和观光车通过。</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神秘的大峡的神秘之处:一是令人不寒而栗的阴声与怪气。谷内千佛洞峰体脚下,青龙潭及幽灵谷等谷底一带,在拂晓或晚间,瞬时会从谷底升起一团如烟似雾的白气,沿山体缭绕移动呈“之”字形蜿蜒腾空;有时突然会从地下冒出一个状如八卦图的雾状阴阳球体,沿崖壁滚动上升,消失在峰体之中。</p> <p class="ql-block">在神犬守谷景点下的半山坡或千佛洞的悬梯及高层台阶上,乃至峡谷内的客栈里,幸而会聆听到谷底处行人般擦擦的脚步声或敲门声,当你定睛细看时,却是声、人皆无。</p> <p class="ql-block">此时此刻,即是饱经风霜的入谷探秘探险者,也会毛骨悚然,惊恐失色。更为甚者,傍晚只身慢步在峭壁摩天,阴森幽暗,阴风惨惨的幽灵谷内,偶尔会听到震撼群山,古怪惊魄的空谷巨响,势如雄狮狂吼、地震山撼,令人大有山崩地裂之恐惧。</p> <p class="ql-block">上述种种怪声、怪气,其奥妙可能在于谷内特定地段如两谷相汇处或狭窄幽深的急转弯处的奇特地形,风向风力,谷内外温湿差异及地球磁场作用等因素形成的“狭管效应”与其山体及沙土层共鸣所致。其科学依据尚有待科考进一步探讨揭密。</p> <p class="ql-block">二是神影奇变使人惊恐。在紧靠峡谷入口处内侧突兀的崖壁上有一黑色“神犬”面谷而卧,故名神犬守谷。一般季节犬呈黑色,每到七八月份会由黑色变成黄褐色,但无论光线如何变化,这只犬的形状却从不改变。奇怪的是,远看是只犬,近看怪石悬壁。同神犬有类似的现象是灵光洞景点。</p> <p class="ql-block">该洞深嵌在卧驼峰旁的山腰间。站在观景台附近定睛仰视,洞内有一身穿银灰色罗裙的“仙女”在挥动双臂翩翩起舞,令人惊奇的是走近山体近3米远再看洞内时,“仙女”的影像不再出现。奇乎怪哉?据分析,“神犬”和“仙女”的成因皆是在峡谷的急转弯处光和影的神秘杰作。</p> <p class="ql-block">三是神水、神风之谜。盛夏,在谷外骄阳似火,汗流浃背。进入谷内特别是一线天、月牙谷、幽灵谷和冷风洞等景区,瞬间遍体生凉,暑汗全消。</p> <p class="ql-block">其因除谷内多泉溪,少光照,峡深谷幽外,还在于谷内有一股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忽上忽下,类似天然空调的神风,万古不歇。风向的瞬时变换与谷的峰回路转,忽宽忽窄及内外温差息息相关。至于冷风洞中风力的回旋仍是个谜。每逢枯雨季节,在谷内第一落差的下方,有一神奇的含羞水沿谷底时隐时现。</p> <p class="ql-block">用手在绵沙中轻轻堵拦,溪水则含羞而潜;提脚一踏,水则向后倒流。这一奇观,中央电视台和新疆电视台先后做过专题报道。</p> <p class="ql-block">由于我们是在中午前后游玩的神秘大峡谷,没感受到那么多神秘传说中的诡异情况。</p> <p class="ql-block">只是在峡谷最狭窄的一线天入口处,我们拍的照片,尤其是穿着白衣服的人,衣服及脸部都有些虚化,甚至感觉有一层雾气笼罩,令人感觉有点神秘。</p> <p class="ql-block">而且白衣服偏绿,这可能与山体环境色对比有关。</p> <p class="ql-block">在这峡谷最窄处,我们双手双脚可以攀登上两侧崖壁。</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到峡谷尽头,一路上各种奇观使人目不暇接,乐而忘返。</p> <p class="ql-block">整个峡谷犹如一条九十九曲的巨龙劈山而卧,呼风唤雨,神秘莫测。</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峡谷内游玩了3个多小时,又返回入口。在入口附近的打卡点和景区大门处一一打卡。</p> <p class="ql-block">在景区内的台阶山体旁有一个阿艾石窟复原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又在大门口的水果摊买了库尔勒香梨。</p> <p class="ql-block">由于娥子早晨在金字塔自然旅游区,下台阶时崴了脚,我们就陪她在大门口等车。</p> <p class="ql-block">2点乘车去往阿克苏地区的景区——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右侧的河流为渭干河,克孜尔石窟就在附近。</p> <p class="ql-block">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的明屋达格山,石窟始凿于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叶,早于敦煌莫高窟300年,于8世纪后逐渐被废弃,窟群分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和后山区,绵延3千米,共有石窟251个,现有编号的洞窟有236个,内存壁画约1万平方米。较完整的135个,留存壁画的80个。这些石窟一部分是供僧侣居住和坐禅的,另一部分是供僧众拜佛和讲经说法的。</p> <p class="ql-block">克孜尔千佛洞石窟群始凿于公元3世纪后期,于8世纪后期逐渐衰落。</p> <p class="ql-block">克孜尔千佛洞艺术是洞窟、雕塑、和壁画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成独有的龟兹风格,从中可以窥见古代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流传和演变的脉络,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史、美术史、美术理论和古龟兹的社会历史都有特殊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除了宗教内容以外,还有许多表现耕种、狩猎、商旅来往、音乐舞蹈和民族风貌的画面,克孜尔千佛洞背倚明屋达格山,南临渭干河,是中国修建较早、规模较大的可挛石窟寺群,也是反映龟兹古国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与敦煌莫高窟齐名,堪称“中国第二敦煌”,素以优美的壁画著称。</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景区大门,徒步前往千佛洞。路两侧的银白杨笔直挺拔,黄绿色的叶子被风吹得沙沙作响,潇潇落下。</p> <p class="ql-block">白杨喜光,耐寒,耐干旱,耐轻度盐碱,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p> <p class="ql-block">白色树干上的斑纹,犹如一只只大眼睛,在洞察着世间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明屋达格山下的广场有一尊鸠摩罗什像。鸠摩罗什(343-413),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高僧,中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罗什译经文义圆通、内容信实、字句流畅,在中国译经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罗什父鸠摩罗炎出身天竺望族,后至龟兹,生罗什。罗什7岁随母出家,初学小乘,后到罽宾、沙勒,遇到莎车国大乘名僧,改学大乘。博读大小乘经论,名闻西域诸国,在汉地也有传闻。</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后参观了第32、34、27、10、17、8窟。有专业讲解员讲解。</p> <p class="ql-block">第32窟:中心柱窟,前室坍毁。主室纵券顶,中脊壁画剥落,两侧绘因缘故事,下作出一层迭涩;前壁残,东西两壁绘因缘佛传,已漫漶。后壁佛龛周围,原塑菱形山,全残。两甬道及后室壁画无存,后室为横券顶。</p> <p class="ql-block">第34窟:中心柱窟,前室坍毁。主室纵券顶,中脊绘天象,两侧绘菱格因缘和本生故事,下作出二层迭涩并枭混线;前壁坍毁,后壁佛龛周围塑菱形山,全残;东西两壁上保存一横列方孔,西壁下绘因缘佛传,残,东壁画无存。甬道前后有门楣,顶绘菱格图案,下作出两层迭涩并枭混线;东甬道外侧壁仅存一供养人像。后室横券顶,绘伎乐飞天,下作出二层迭涩并枭混线,前壁绘八王分舍利,后壁凿涅槃台,两端壁前半部凿出低台,各壁画仅存残迹。</p> <p class="ql-block">第27窟:中心柱窟,德国人称壁龛洞(Nischenhöhle)。前室坍毁。主室,方顶,原凿平茶十六格,现存十四格,中绘莲花;东西两壁开龛,西壁三列,共十三龛,东壁残存二列四龛,龛上绘宝盖;前壁残存西侧壁,开长方龛;门上绘兜率天宫说法,西侧存八身听法菩萨像,下作出一层迭涩,迭涩下绘有坐佛一身、比丘二身;后壁佛龛与后室凿通遂成一隧道。其顶为券顶,前高后低,两侧各凿三竖列小龛计二十七个,龛上中部又凿有三列小龛计八个,龛内泥皮大都剥落。两甬道门开于左右后侧,顶绘菱格图案,西甬道内侧壁绘有立佛像三铺,东甬道内侧壁绘五身供养人;两甬道外侧壁绘佛游方行化,多残。后室,横券顶,顶绘菱格图案;前壁中部可通主室,其西侧绘焚棺,东侧绘分舍利;后壁原绘佛涅槃,已剥落。</p> <p class="ql-block">第8窟:中心柱窟,德国人称佩刀人洞。前室无存。主室纵券顶,中脊绘天象,两侧绘菱格因缘和本生故事,下作出一层迭涩;东西两壁绘因缘佛传,每壁一栏三铺,上部原安枋头上搭横枋,塑一列伎乐,已毁;前壁残,上绘说法,左右各绘二身伎乐飞天,西侧下绘二身天王立像,余残毁,门西侧开一长方龛,东残毁;后壁佛龛周围原塑菱形山,无存;龛内壁绘头光、背光。两甬道顶绘菱格图案,内外侧壁原各绘四身供养人,佩长剑,前一人下跪侍者托盘,壁画已被人剥去。后室横券顶,顶及前壁原绘有伎乐飞天和八国争分舍利,壁画也均已被人剥去;两端壁下凿像台,东端壁原塑四身立像,上绘树,西端壁二身,上残存一伎乐飞天;后壁下凿涅槃台,上有橛孔若干,原为要置影塑举哀弟子像所设,弟子像现已无存。</p> <p class="ql-block">第10窟:僧房,西甬道,纵券顶,下作出双层迭涩并枭混线,后端壁开龛。居室为横券顶,下作出双层迭涩并枭混线,东壁保存一壁灶,西壁下有一炕,前壁中开窗,后壁刻有韩乐然1947年的题记。</p> <p class="ql-block">第17窟:中心柱窟,德国人称菩萨圆拱洞。前室残毁,仅存东西两壁后下部残垣。主室纵券顶,中脊绘天象,两侧绘菱格本生故事,下作出一层迭涩;东西两壁绘因缘佛传,每壁二栏八铺,分格,西壁保存较好,东壁尚存四铺;门上圆拱壁绘兜率天宫说法;后壁佛龛周围原塑菱形山,已无存,龛内顶凿一小穹窿形。两甬道顶绘菱格图案,东甬道外侧壁前部绘佛,佛身及背光内绘小佛、菩萨像:甬道侧壁绘二列双幡覆钵舍利塔,塔内上绘坐佛,下绘舍利盒。后室两端壁开金,后壁绘涅槃。</p> <p class="ql-block">9点到达阿克苏,领队预定的饭店因烤炉子坏了尚未修好,没做出来,就回到林汇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最后在这家“兰味轩牛肉面”吃的面。</p> <p class="ql-block">10点才回到酒店休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