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翻看着图片回顾着过去,一页页,那画面似曾相识,回忆如潮水般涵汹涌而来。梧桐树下摇荡的秋千,客船的呜鸣,拿着行囊的客人,还有一杯杯晶莹剔透的茶水。记忆应该是停留在五、六岁的样子,因家就居住在江边码头,来往的客人必须从家门口行走,家的左边隔壁便是“周家杂铺”铺,右边过去一点便是“生产大队部”。父亲将玻璃杯子大小各买了五个,然后烧了一锅开水倒入一个叫“包谷”的罐子里,再放入一种大叶子茶,尔后倒进玻璃杯子里,再用四四方方的玻璃片盖上,让我守在那里,大杯2分钱一杯,小杯1分钱一杯。那时是我儿时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候。一边荡秋千还可以一边帮家里挣钱。</p><p class="ql-block">我们家门口应该是村里头最热闹的地方。每天到了吃饭的点这里便成了聚集地,邻居们都端着碗站的站、坐的坐、蹲的蹲,一边吃一边聊天,时不时还会吓唬吓唬我一下。特别夏天,天还未拉下帷幕,街坊们便早早的在家门口一字排开的搭起凉床支起了蚊帐。入夜的鼾声便是在聊天中断断续续里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吃水是要将船划到江中间去,用桶装回来倒进大缸里再用明矾在水中搅动,第二天将沉淀后的水舀入另一个缸内进行食用。小时候吃的最多的是鱼,最喜欢吃母亲蒸的“油桶鱼”,特别的鲜嫩,这鱼只能吃热的,并且刺特别特别的多,但肉嫩,我喜欢吃也会吃,所以母亲总夸我聪明。</p><p class="ql-block">隔壁的“周家杂铺”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是属私人的还是属公家的,守铺子的人是个姓周的老头子,那个时候的酱油是要用“打”的,柜台比我还高,一张算盘打的噼里啪啦的响,打到现在我还记得,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除二、四去六进一……</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家是每年要搬的。一到汛期,江水见天的涨,前天还在礅子那,第二天便到了家门口了,再过两天家里便可以捉小鱼小虾了,搬的晚了的,半夜睡着了一不小心从床上滚到了水里的事成了儿时最喜欢拿出来谈笑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往事如风,只是痴情难懂……那一点点一滴滴如珠串般的回忆,任谁又能懂我此时此刻对儿时家的情怀……</p><p class="ql-block">一场追忆一场情,往事如风亦如影。昔日梧桐树下辫子黄,今日不见叶来不见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