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一)——巴尔的摩随笔

白云飞

<p class="ql-block">在美国东部诸如华盛顿、纽约这些政治、经济中心的耀眼光芒之下,巴尔的摩显得有些黯淡无光。只是今年3月26日的一场灾难,让巴尔的摩进入了世人的视野中。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凌晨,当人们刚刚进入梦乡的时候,一群不知疲倦的船员,驾驶着一艘不听指挥的“达利”号集装箱船,与横跨帕塔普斯科(Patapsco)河口的弗朗西斯-斯科特-基(Francis Scott Key)大桥(简称巴尔的摩外港大桥)发生了“亲密”接触。被誉为美国的工程奇迹,世界上任何连续桁架的第三长跨,提供了“马里兰州一些最壮观的景色”,耗时五年建造的桥梁,其主跨大部份瞬间沉入了冰冷的海水中。美国东部这条连接了马里兰州695号洲际公路立马瘫痪,航运十分繁忙的巴尔的摩港即时闭门谢客。</p> <p class="ql-block">此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今年的五月,遵循我原来的旅行计划,特意在巴尔的摩逗留了几天。当然,我不是来感受“断桥”惊魂的,那是个令人悲伤的时刻。在我们做计划的那会,巴尔的摩外港大桥还安然无恙。</p> 此图来自网络 <p class="ql-block">没有被“断桥”的阴霾笼罩,夏日的巴尔的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对于喜欢进行Citi Wall的人来讲,这样的天气实在是太友好了。于是,在到达巴尔的摩的当天下午,我们便走入阳光下的巴尔的摩。</p> <p class="ql-block">巴尔的摩最吸引游人的内港游览区就在旅馆附近,慢慢走过一两个红绿灯口就到了。內港犹如巴尔的摩的城市客厅,一湾清水涌入城的中心,这城市就顺势将其轻柔地拥入怀中,清澈的波浪轻吻着城的边缘,在阳光下闪烁着粼粼波光。水面上停靠着复古的帆船、装饰有点卡通的脚踏船,穿梭于內港周边的游艇,让内港看起来生机勃发。</p> <p class="ql-block">景色宜人,自然要留下“到此一游”的印记,我正在为“领导”拍照,一位貌似市政工人的黑人大哥,特意放下手头的工作,热情地过来为我们拍照,他的热心让这座城市多了一份温情。</p> <p class="ql-block">黑人大哥给我们拍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內港本是以前的码头,经过修整翻新,改造为观光、娱乐和购物区,成为老市区复兴的一个典范。由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矗立在内港旁,楼前有一座城市纪念牌,我们四处寻找都没找到,一转身,就在眼前,纪念碑是纪念9.11事件的,一块取之于被炸大楼的钢梁,扭曲着身躯置于台基之上,警示着世人,和平的可贵。3号码头上一栋顶部成玻璃金字塔状的新奇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巴尔的摩第一名胜——国家水族馆。</p> 世界贸易中心大厦 城市纪念牌 国家水族馆 <p class="ql-block">边看边走,渐渐人乏马困,找了一家日本餐厅吃饭,结果却是中国人开的。吃完回旅馆,过马路时,听到有人大声朝我们打招呼,仔细一看,原来是下午帮我们拍照的黑人大哥正开车下班,恰巧又遇到我们,特意摇下车窗说声“hello”。他的热情,让我对这座城市又多了一份好感。</p> <p class="ql-block">想一览內港周边的景色,还需乘船慢慢四处周游,沿途还可以在几个景点逗留,时间自己掌握,没有导游的催促,我们也就可以信马由缰,走哪算哪。</p> <p class="ql-block">正好遇上“母亲节”,不少恋人选择在这一天喜结良缘,我们也沾了一点喜气。</p> 游船最后停靠在费尔斯角,岸上是泰晤士街和百老汇公园。 华盛顿纪念碑耸立在芒特弗农广场上,高约50米,碑顶站立着华盛顿的全身像。它由雕塑家罗伯特·米尔斯设计,于1829年落成,是全国奉献给华盛顿的第一个大型纪念碑。来时正是纪念碑的开放日,游人可以登顶俯瞰巴尔的摩的全景,每人六美元,也许是我的白头发较为引人注目,工作人员示意我们可以免费登顶。于是,“领导”在我的带领下,免费的227级台阶格外省力,“蹬蹬蹬”三下五除二就上去了。顶上风光,自然非平地可比。 纪念碑的北侧,一群年纪尚小的学生,正在听老师的讲解,接受一番“爱国主义教育”。 南侧,则是美国最早的天主教大教堂,1821年建成。 乔治·皮博迪图书馆 麦克亨利堡是美国国歌诞生之地,它建在一个扼守进港要道的小半岛上。<font color="#b06fbb">1814年,英国舰队直扑麦克亨利堡,昼夜连续猛轰此堡。当时,有一位名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的美国律师乘船到英舰交涉释放被扣留的美国平民。他目击了英军炮轰麦克亨利堡的经过,忧心如焚。次日早晨当他透过浓雾看到美国国旗仍在要塞上空猎猎飘扬时感慨万分,于是激情满怀地写下了《星条旗永不落》这首诗。诗歌很快不胫而走,被配上曲谱后流传全国,1931年被正式定为美国国歌。</font> <p class="ql-block">箭头所指是撞桥的货轮</p> 如今的麦克亨利堡,周边修建成了开放式公园,公园三面临水,草地如茵,绿树成行,还有步道临水而修。这里估计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天,公园里也有不少学生在这里开展活动。 接受教育的孩子 沿步道漫行,来到了小岛尽头,极目远眺,巴尔的摩外港大桥依稀可辨,一对在公园散步的当地老人,还热心地向我们介绍断桥的新闻:有六人魂断桥下,要修好大桥,也得两年之后。 半岛的另一侧,还有几艘货轮被困,不知何日是归途? 两艘快速军用货船也被困在港口 在距离巴尔的摩复兴内港以北3英里远风景如画的霍姆伍德,蕴藏着一间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大学由巴尔的摩市银行家约翰斯·霍普金斯捐建,1876年1月22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正式创立。今天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已成为美国排名前十的名校,我国著名学者施一公、前驻美大使崔天凯皆曾在此深造。 <p class="ql-block">我喜爱那绿树掩映的红墙绿瓦,也喜爱那散落在房前屋后的莘莘学子。也许是临近毕业季,林荫下,人行道,草坪上,古典的乔治亚红砖式建筑前,处处都有学生拍照,留下青春的记忆。一些中国学生还把父母请到校园来,分享他人生中即将到来的重要时刻。此时,我忽然想起了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毕业之际,也是送别之时。</p> <p class="ql-block">安然徘徊在校园的小径,感受着那浓浓的书卷气,见到那些青春飞扬的少男少女,想着他们幸福的模样,明天或许就有他们站在科技的前沿、站在政坛的高处,去影响这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列克星敦市场是一座有200多年历史的特大食品市场,一百多家摊档分布在市场的两层楼里,水果时蔬、肉类海鲜、风味小吃应有尽有。当年华盛顿、杰斐逊总统都曾慕名而来,如今这里依然是各界知名人士喜欢光顾的食肆。</p> <p class="ql-block">来都来了,自然得找点好吃的一膏馋吻,不要亏待自己。香味浓郁的牛肉卷和味美汁鲜的切萨皮克湾海蟹、牡蛎,都是上等好食材,味道确实棒棒的。</p> 巴尔的摩是马里兰州最大的城市,独立战争期间,在英国军队威胁费城时,这里曾一度是美国战时首都,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因此有“不朽城”之称。这里如今也有不少华人的身影,在乘公交去麦克亨利堡时,遇到一位来自内蒙的女士,年纪不大,她的女儿已上初中;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遇到一位高高瘦瘦的女学生,来自安徽,学的是网络安全。他们不远千里,远离亲人,都在为自已的前程努力着。 街景 公园 <p class="ql-block">在巴尔的摩虽然只有聊聊数天,所闻所见仅仅是管中觅豹,但总体上我感觉大部分美国人还是友好的,至于带上面具的政治人物,颠三倒四、言不由衷,那就另当别论了。人生苦短,生活不易,戴个面具做人那真是何苦来着?不如卷起铺盖,作个天涯行客,还自在些。</p><p class="ql-block">巴尔的摩的桥断了,但中美交往的桥不该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