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情结(散文/鲁昌)

◎鲁昌(江南忆)

<p class="ql-block">北大西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北大情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鲁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大,这座在中国乃至世界都熠熠生辉的顶级学府,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高悬于学术的浩瀚苍穹。她诞生在变法图强的呐喊声中,与国家一起痛苦挣扎、拼搏抗争、奔波流亡、迎接解放、欢庆新生、曲折徘徊、反思觉醒、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崛起奋进。她的命运紧紧地和祖国连在一起,深深地介入其中,并在许多关键环节影响着这一历史进程。</p><p class="ql-block">我与北大的初遇,要追溯到半个多世纪前的少年时代。我读书比较早,那个时候我年仅六岁,已经读二年级了。我最早知道北大,就是在我少年时,这个时间点我记得,但我不记得是祖父还是父亲灌输给我的,当我稚嫩地在家中的小黑板书写着“上中下人口手”等基础汉字外,还写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八个耀眼的大字,被我郑重地铭刻。六七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去大奶奶家玩耍,又在她家的板壁上用粉笔端端正正写下这响当当的八个大字。它们仿若一颗种子,深深地扎根于我幼小的心灵深处,与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样,成为我心中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着我前行的漫漫征途,激励着我在求知与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奋勇前行。</p><p class="ql-block">北大,还与昆明有不解之缘,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师生辗转南下,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p><p class="ql-block">在那动荡的文革时期,因为“左”倾严重错误,社会秩序受到巨大破坏。正常的教育制度更是受到重创,读书无用论、“臭老九”、“白卷英雄”、“反潮流小闯将”铺天盖地的在学校盛行,进入课堂,教育行业违背了规律,年龄最小的我等同学受害程度更深,被拔苗助长,我的全部基础教育的小学和中学阶段都处于这样的不正常的艰难时期,仅仅接受了九年教育时光,提前两年离开了学校。而且,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骨骼还细嫩的少年,不少时间还要轮换住到10多公里以外的学农基地,许多光阴耗费于学农基地的辛勤劳作,种田植玉米、薅秧铲杂草、喂猪喂鸡,或是参加托土基建校舍。那正是我十二至十五岁的美好少年时期,舞勺之年,天真烂漫,本应在知识的海洋尽情遨游,却无奈被文革的浪潮席卷,大量宝贵的学习时光被无情浪费,我和一些同学总的学业缩短了两年,被迫提前毕业,走向社会,到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在这样内乱中,我在知识的海洋里艰难地航行。</p><p class="ql-block">春天来了,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我开始得到受益。两个多月后,15岁的我(最小)被班主任赵老师和校长杨老师选拔上,和其他9位同学一道到一中读书,和其他中学选拔来的同学一起,强化学习一个学期,随后参加7月份大中专一条龙的高考,再后来,我的中学,我所在的小镇(公社)中的我和其他几个小镇(公社)的四位同学有幸被高一级学校录取,从而踏上了远方求学的新旅程。而其余不少同学,则通过各种途径步入工作岗位,在当地施展才华。</p><p class="ql-block">岁月悠悠,我随后步入社会,在人生的舞台上摸爬滚打。机缘巧合之下,我承蒙领导与组织部门的赏识,历经笔试、面试的层层选拔,成功被一所特殊的高一级学校录取,奔赴省城潜心读书。毕业后,承蒙组织、老师眷顾,得以留于省城工作,谋得一份颇为“理想”的职业。自此,忙碌于工作中的我,生活按部就班地徐徐推进,北大,那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学府,也渐渐在我心中的喧嚣尘世里远去。中国广袤无垠,幅员辽阔达 960 万平方公里,当时交通条件的极度落后,对于生活在祖国西南边疆的我而言,首都北京仿若天涯海角般遥远,而坐落于北京的北大,更是如海市蜃楼般,看似近在咫尺,实则遥不可及,仅仅成为一种在心底偶尔泛起涟漪的空洞憧憬。然而,北大的身影却始终如幽灵般,在我心间萦绕徘徊,挥之不去。“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恰如这般,北大于我而言,始终象征着希望与光明。</p><p class="ql-block">直至2008年深秋时节,奥运会后的北京格外迷人,令世人向往。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那远去的北大梦竟奇迹般地重归我的生活轨迹。承蒙组织的精心安排,我有幸踏上了前往北大学习之路,得以真正成为北大这一学术殿堂中的一员,亲身聆听北大教授们精彩纷呈的授课,感受那浓郁醇厚的学术氛围。</p><p class="ql-block">在北大的日子里,我住宿于离北大西门(颐和园路)这个北大极具标志性的大门附近的宾馆,而教室则位于一公里多的校园东端的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去教室要横穿北大校园。起初,学校出于关怀,为我们安排了车辆接送。但我仅乘坐了一次,便深感此举实无必要。我满怀热忱地与组织者沟通交流,并诙谐地说道:“此后我不再乘车,我渴望漫步于北大校园,穿梭于燕园的幽径、徘徊于未名湖畔、伫立在博雅塔下,这于我而言,将是何等惬意愉悦之事啊!”我亦将此想法告知和我同住的一位领导,他闻之,深表赞同,并表示愿与我一同步行。随后,组织者广泛征求众人意见,众人一致赞成摒弃乘车,以步行为佳,尽情畅享北大校园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在北大的课堂之上,我们接受了十七门课的学习,十余位响当当大教授倾囊相授。句华教授的《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公职人员的职责与素养;袁刚教授的《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带领我们穿越历史长河,探寻古人智慧中的管理瑰宝;张国庆教授的《领导者的修为》,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领导者自我提升的前行之路;李成言教授的《领导理念与领导艺术》,则如同一把精巧的钥匙,开启了我们对于领导学领域更深层次认知的大门,引领我们领略领导理念的多元维度与领导艺术的无穷魅力。这些课,皆如一场场知识的盛宴,令我们如饥似渴地汲取养分,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使我在知识的海洋中如鱼得水,收获颇丰,为我的职业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绚丽一笔。</p><p class="ql-block">在北大的课余时光,我踱步在北大图书馆,试图追寻当年毛泽东在此留下的思想足迹,感受到毛泽东在这知识的殿堂里说的那句话“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里,我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的份量;感受他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高迈气概。我亦满怀敬仰地在红楼参观,定睛看那斑驳的墙壁和陈旧的陈设间,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看见往昔岁月里先辈们为理想而奋斗的坚毅身影。在这片神圣的校园土地上,众多我所敬仰的文学家、科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曾在此栖息生活。燕南园就在“三角地”西侧,仅隔着一条小马路、一道挺坚实的围墙。而这道围墙,却似乎隔出了另一个世界。与喧闹的“三角地”恰恰相反,永远笼罩着一片静谧,让人感到充满神秘。这里是“燕南园”,是学界泰斗荟萃的处所,是北大的象征,也是北大的“圣地”。北大名师荟萃,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我在这里寻访到无数名人的故居和足迹: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鲁迅、马寅初、李四光、周培源、黄昆、王选……,一个个闪亮中华民族现代史的名字,都曾镌刻于北大的年轮中。</p><p class="ql-block">当我行走于校园的林荫道上,擦肩而过的或许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那不经意间的邂逅,令我深深震撼于北大深厚的学术底蕴与人才汇聚的强大磁场。</p><p class="ql-block">每日前往教室的途中,我都会悠然行走于未名湖畔、博雅塔下。秋日的北大,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绝美画卷。当秋意渐浓,北大仿若被大自然这位杰出的画师精心晕染,幻化成一幅绚丽多姿且美轮美奂的绮丽画卷。未名湖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在轻柔微风的摩挲下,湖面泛起粼粼波光,那一道道涟漪悠悠荡漾开去,仿若在低声诉说着悠悠岁月里的传奇故事,浅吟着往昔的动人歌谣。湖畔依依垂柳,细长柔软的柳枝仿若少女的发丝,在微风中轻盈摇曳,风姿绰约,恰似翩翩起舞的灵动舞者,演绎着一曲曲无声的自然之舞。而有一年冬天我们家仨去未名湖,冬日的未名湖,冰面如镜,寒光凛冽,冰层厚实而坚稳,见许多滑冰者在此享受欢乐的冰上时光,我们也去体验了一番。滑冰者身姿矫健,似灵动的飞燕,冰鞋、冰橇在冰上刻下交错的弧线,欢声笑语与凛冽寒风交织。远处,博雅塔静静矗立,见证着这冰上盛景,未名湖的冬,满是活力与诗意。北大燕园有许多硕大无比的银杏树,特别是西门华表旁那两棵金灿灿的古银杏,其中南侧那棵树龄达三百多年,有着“北大第一树”的美誉,深秋时节,金黄璀璨的银杏叶,仿若繁星点点,纷纷扬扬自枝头飘落,似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蹁跹。因其落叶之美独具韵味,校园往往会缓扫落叶,于是,这一地金黄便如同一层厚厚的、华美的金色绒毯,绵延伸展。漫步其间,身心皆被这如梦似幻的美景所包裹,仿若不经意间踏入了一个迷人的童话世界,满心沉醉,几近忘返。</p><p class="ql-block">在北大充实而难忘的学习时光终究画上了句号。结业的那一日,我怀着一颗无比沉重且满溢不舍的心,缓缓踏出校园的大门。回首望去,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似在默默挽留。我深知,此去虽有归期,但这段经历已在我生命中镌刻下深深的印记。回到边疆后,北大的点点滴滴时常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未名湖的澄澈、博雅塔的挺拔、教授们的谆谆教诲、同窗们的欢声笑语,都成为我在边疆生活中最珍贵的精神慰藉。每当工作中遭遇挑战,我便会想起在北大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智慧,从而重拾信心与勇气;每当生活中感到疲惫,我便会回忆起未名湖畔那宁静而美好的秋日午后,内心便会涌起一股宁静与力量。北大,已不再仅仅是一所学府的名称,它已化作我心中的一盏明灯,在遥远的边疆,持续散发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激励我不断追求卓越,为这片广袤的土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北大精神在边疆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12月15日于昆明)</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北大未名湖、博雅塔</p> <p class="ql-block">北大政府管理学院</p> <p class="ql-block">北大燕南园·学界泰斗荟萃的处所</p> <p class="ql-block">北大燕南园·学界泰斗荟萃的处所</p> <p class="ql-block">北大燕南园·学界泰斗荟萃的处所</p> <p class="ql-block">北大燕南园·学界泰斗荟萃的处所</p> <p class="ql-block">北大未名湖、博雅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