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的孩子撞入青春期

贯贯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对于“青春期”,我一向不能苟同,因为它似乎已经名正言顺地成了孩子们叛逆、逃学、情绪高低不平的挡箭牌,凡是有这样的云云,我就感觉那是孩子们的一种说辞,一种推卸自我责任的说辞,我也感觉那是家长们的一种借口,一种解决不了问题的借口,直到我的木儿迎来了这一天,我才发现,青春期的巨大力量,果然是真实的。 </p><p class="ql-block">一个周末,木儿一反常态,不去顺顺当当地写作业,我们提醒了很多次,每次都是在“嗯嗯嗯”中敷衍过去,到了周日的晚上,依然这种状态,我们有些生气,就发了几句牢骚,不成想,这几句牢骚成了导火索,他索性一个字也不去写,连应付一下都不肯了,我很恼火,说了一些过重的话,这是后来自己感知到的,当时只是想刺激他,让他清醒,认清自己,认清激烈的竞争环境,事实证明,我这是一招毫无意义的棋术,到了第二日,他不起床了,我狠狠地揍了他几下,他用一声不吭和我对抗,但我没有过多的时间,因为我还得上班,那一天,他就这样呆在家里,我从监控里看他起床、看电视、自己找零食,似乎很快乐的样子,我更加怒火中烧,晚上回去,他和我讲话,我全当听不见,第二日他上学去了,我以为我的愤怒与冷战起了作用,其实不然。 </p><p class="ql-block">过了许久,又是一个周末,起因与上一次差不多,但这一次他要背包离家,我不愿再去与他争吵,就早早地上了床,其实脑子清醒的很,无半点困意,木儿爸爸和木儿聊了很久,我看表,到了凌晨三点,我们都以为这样的促膝谈心能够感化他,结果第二日,他又如法炮制,不去上学了,这一次,延续到了第三天才去。 </p><p class="ql-block">我们都很失望,觉得他完全是因为作业的缘故,因为他一向不愿过多动笔,于是互相劝慰:“人各有命,不必强求了!”也就是那一次,我接到了木儿语文关老师的电话,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下午,我正忙着在学校门口值勤组织孩子们放学,关老师和我说她刚刚读过了木儿写的一篇文章,发现他的思想在处处碰壁,现实打了个他措手不及,他很痛苦,我说起了木儿的现状,说起了我对木儿的认知,结果关老师劈头盖脸批了我,说以她对木儿的了解,他绝对不会惧怕作业,从这篇习作他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字就能看出来……那番电话让我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做法,难道真的是我出错了?那天晚上,我回到家,看到木儿遍地扔的垃圾,我一遍又一遍回想关老师说的话,我只是想给自己吃一颗静心丸,让自己平复下来,我进到厨房,厨房的冰箱门开了没关,冰化成水,流了一地,我拿拖把擦干净,又一次想关老师的话,我知道此刻我绝对不能上火。等完全冷静下来了,我进了他的卧室:“木儿,妈妈想和你谈谈。”他躺在床上,捂耳摇头,我说:“我不发脾气,只想平静地和你聊一聊,你听着即可。”他点头,我聊了一会,发现他并没有抗拒,我试探着说:“木儿,你能坐起来和妈妈对视着聊吗,我看着你的大后背,感觉有些冰冷。”他裹着被子坐了起来,我说了我回到家后看到家里凌乱不堪的真实感受,说了我看到他不去上学的沮丧与悲伤,说了我如何克制自己不去发泄自己的情绪,努力让自己理解他所做的一切,因为我相信他一直在努力纠正自己不去偏航,我讲完他大哭了一场。 </p><p class="ql-block">又一次,他要借用爸爸的手机,爸爸说:“你用手机干什么?”他说:“我有用。”爸爸:“不说清楚就不给。”就这样僵持了很久,他的情绪突然就无法控制了,大哭不止,第二日又是不去上学的时候,这次持续的时间又长了一天。这一次,我家的厨房的墙被他砸了一个洞,里面的水泥和砖全部露了出来,极为扎眼,但我看到后郑重其事地向他道谢,道谢他没有砸客厅的墙,否则我们的邻居家就被洞穿了,听完我的道谢,他笑了,我能看出来他的意外。 </p><p class="ql-block">最后一次,依然是个周末,又是极小的非常不起眼的一个起因,他拿了家里的几百块现金、一个闲余的手机,两个充电宝,身份证,公交卡,然后在晚上离开了家,我给他发了一个信息,表示我对他这种行为的理解:“木儿,你已经十四岁了,这是你认为自己长大的年龄,我和你爸爸也认同你已经长大了,所以未来你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你完全可以做主了。”然后我们就安心睡觉了。夜里他回来了,但第二日没有上学,第三日没有上学,我觉得就让他冷静些时日吧,但班主任老师给我打电话,说这样绝对不行,必须让孩子到学校来,她甚至打算下班后来家访,我下午提前回到家,和他说班主任老师为了他要专门来一趟家里,他无论怎样得做出个选择,无论哪种选择,我都尊重他:第一,回奶奶家,跟奶奶一起学习种地,这是今后不上学的最靠谱的出路;第二克服自己现在的困难去上学。这个谈话用了很长时间,艰难程度已达我可触及的上限,最后,他选择了去上学,直到现在,他一直保持了一种积极的状态。 </p><p class="ql-block">现在用文字写下来,总感觉过于轻描淡写,这个过程其实是极摧残做父母的心的。木儿之所以顺利走出了这个时期,是因为我们给了他许多的理解与支持,他晚上出走的那一次,事后谈起,我问他有没有预想出去会意味着什么,他说最坏的结果就是遇到坏人,死掉,我说我们也做了这样的预想,但既然自己已经如此选择,我们只能认同,他说他理解。他讲到他之所以预想那么多,是因为我曾经说过,做事情要有最坏的打算,所以他预想了种种之后,然后自己做了决定——回到了家。他把墙砸了一个窟窿,我没有一句责备,他用这种方式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还是很理智的,他没有伤害自己,更没有伤害别人,所以我为什么要去训斥他?他和我讲,他在家时故意装作什么都不做的假象,其实他也在预习后面要学的内容,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不重要,至少他保持着一颗上进的心。木儿出现种种问题时,他说他的心理出现了问题,让我们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我半开玩笑告诉他妈妈就是心理医生,其实我只是不想将一个标签贴给他,那样他会有更多的堂而皇之,无论做什么都会往上面去靠了,这样做并不是否定心理医生的作用,全然是因为我坚信我能完全理解他,而理解他的每一个举动正是他所迫切需要的。 </p><p class="ql-block">有一天,我的好友问我木儿的成绩,我如实告诉她,她大为惊讶:“木儿这么优秀,怎么没考到年级第一呢?”“为什么非要考年级第一?他没有上任何辅导班,晚上回家不多做任何作业,能保持这样的成绩不已经说明他的课堂吸收能力很强了吗?”好友听后恍然,其实我之前也犯这样的毛病,木儿考了120我希望他考130,他考了130我又希望他考到140,层层给孩子加码,让他始终得不到表扬与鼓励,于是他的上进心就停滞了,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我感念他的老师如此爱他,在他困难的时候用包容接纳了他,作业没写完,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嘱咐最近一段时间不要特别去关注木儿的作业;找合适机会和木儿聊天,既肯定他的现在,又给了他许多期许,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方向应该在哪里。 </p><p class="ql-block">我有一个学生,极为优秀,到了初中,突然就不去上学了,一开始断断续续,后来就干脆长期不去了,遇到这样的事情,很多家长做的是避忌与孩子谈他敏感的话题,要想解开他的心结,就要开诚布公地去讲,不要说教。木儿曾经告诉我一件事情,小学时自己感觉很有压力,就专门找了一个年级主任去倾诉,结果这个年级主任用了一节课的时间给他进行了一场“老师式”的安抚,结果他的压力就更重了,从此他再也不想找谁去诉说了。我第一次听到“老师式”这个词语,我第一次才明白让别人发泄的最好的通道就是你安安稳稳做一个听者,不要妄图用你的经历、你的善意去告诉他他应该怎么做,请相信他是知道怎么做的,只是他的心里有些迷茫而已,和你讲完了,他就心清气爽了,心清了,一切就会按部就班有序进行了。 </p><p class="ql-block">木儿说他十四岁时要独自乘坐一次高铁,我们欣然允诺,他体验自己买票,自己进站,自己就餐,自己计算时间,这对他来说都是财富,他说他的同学也想去,可同学的家长不放心孩子外出,牵挂的太多,放手的必然就少,孩子光在成人预定的圈子里转啊转,总有一天他会疲惫。鲁迅曾经写他和他的伙伴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抛开社会的因素,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困囿,过去的孩子会感觉乏味,现在的孩子依然会感觉乏味。木儿体验归来,和我陈说沿途种种,他看到火车站前的广场上老太太在抖空竹,他突然不能自已,他说他看到了太美好的东西;他看到了淄博火车站的焕然一新,看到了公交车的不尽完善,用脚步丈量要走的路才能感悟远方的呼唤、世界的低语。 </p><p class="ql-block">木儿撞入青春期时,我们如千千万万个父母一样,力不从心、几至崩溃,纵然没有了养孩子的幸福与快乐,可所幸的是我们一直在思考,思考自己的方式方法是不是出了问题,思考木儿的一言一行究竟释放的是什么样的信号,他说他遇到了一个开明的妈妈,其实对于如何做好妈妈,我也一直在学习。不固执己见,善听木儿老师的见解;不专断武断,信任木儿的每一句话;不患得患失,放飞木儿的自我成长 ……所以木儿才能如此迅速得驯服了青春期! </p><p class="ql-block">愿此文能让更多的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受益,让更多的爸爸妈妈看到希望、看到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