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政大学

爱民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形势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和“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决定抽调大批主力部队进军东北。毛泽东亲自找何长工谈话说:“<b>中央决定抗大开往东北办学校,培养当地人才。由你当副校长代理校长。军政大学的名字不要改,只改前二字即可,叫‘东北军政大学’</b>。”</p><p class="ql-block">抗大总校在出发之前,于8月底派遣第五大队赴太行根据地,于9月中旬派遣第二大队赴晋察冀根据地,同时还抽调大批人员组建华中大队、山东大队及东北干部队,支援各根据地政府部门和军队建设。另抽调部分干部协助绥德分区加强政府机关建设。</p><p class="ql-block">1945年10月,抗大副校长何长工、政治部副主任徐文烈率领抗大总校留校的第一、第三、第四大队和校直属队及随行工作团共4000多人,分批从绥德出发挺进东北。抗大总校对外代号为“青年纵队”。</p><p class="ql-block">10月初,抗大政治部军教科科长贾力夫率前卫队先行出发;</p><p class="ql-block">第一梯队于10月10日起程,该队由第一大队组成,共485人,牲口137头;</p><p class="ql-block">第二梯队于10月12日起程,该队由校部机关及直属队组成,共800人,牲口130头;</p><p class="ql-block">第三梯队于10月14日起程,该队由第三大队组成,共480人,牲口54头;</p><p class="ql-block">第四梯队于10月16日起程,该队由第四大队和文工团组成,共490人,牲口85头;</p><p class="ql-block">留守处及其余随行人员随后跟进。在随行人员中还包括先期去东北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党政军高级领导干部的家属有20多人,其中有不少女同志是孕妇。在出发之前,学校将已婚的女同志安排到丈夫身边,行军途中可以相互照应。十月中旬,北方的天气已进入冬季,寒风刺骨,全校师生迎着塞外风雪,踏着遍地冰霜奔赴东北。</p><p class="ql-block">“青年纵队”抵达承德后,为加快行军速度,校领导决定临时组建留守处,将家属、小孩、病号、孕妇暂留承德(后乘坐火车与大部队汇合)。“青年纵队”离开承德后,经新立屯、彰武,抵达法库县。一天夜里,突然遭到三百多人的土匪骑兵袭击。何长工下令部队处于战斗状态,派一个营去攻打匪帮,让其他同志就地取材,燃起一团团火堆,照亮四周。这一着很有效,当掩护部队一出击,火堆照的半天通明,土匪害怕了,以为遇到了我军主力,纷纷落荒而逃。在法库停留期间,经请示中央批准,将大队长韩先楚率领的第一大队四个学员队和部分队干部留下,交给西满分局书记黄克诚。“青年纵队”离开法库后直奔铁岭,在铁岭休整半天后经山城镇抵达梅河口,又将一大队余下的四个学员队、随行工作团和20多位中央领导干部的家属转交给东北局组织部部长林枫。总校其他人员在何长工率领下直奔吉林通化。</p><p class="ql-block">1946年2月7日,抗大总校经过三个多月的行军,横跨陕西、山西、绥远、察哈尔、河北、热河、辽宁七省区,行程约2500里,胜利抵达吉林通化市。(以上部分内容摘自何长工写的回忆录《抗战胜利后赴东北开办军政大学》和八路军研究会抗大分会会长牛皖平整理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抗大总校到达通化后,先期到达通化的山东抗大一分校回归并入总校。</p><p class="ql-block">1946年2月10日,抗大总校更名为东北军政大学(简称东北军大),林彪兼校长,彭真兼政治委员,何长工任第一副校长,朱瑞任第二副校长,吴溉之兼任副政治委员,陈伯钧任教育长(后由曾国华继任),徐文烈任政治部主任(后由刘型继任)。政治部下属部门由科改为部:</p><p class="ql-block">政治部秘书长李剑白;</p><p class="ql-block">组织部长张驾伍;</p><p class="ql-block">干部部长邢亦民;</p><p class="ql-block">民运部长刘鸿益;</p><p class="ql-block">宣传部长张金辉(兼文工团团长);</p><p class="ql-block">保卫部长李觉民;</p><p class="ql-block">供给部长刘鸿业,政委曾汉周;</p><p class="ql-block">卫生部长郝必清,政委张澄波(后由廖志山继任)。</p><p class="ql-block">(以上主要内容摘自何长工于1968年5月20日写的回忆录)</p><p class="ql-block">东北军大成立后,陆续调出大批干部、学员到部队和地方工作,同时派出大批干部筹建分校:</p><p class="ql-block">△炮兵学校:</p><p class="ql-block">1945年9月,延安炮兵学校奉命迁往东北,于1945年12月到达吉林通化,更名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炮兵学校,通化保安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员朱瑞任校长,邱创成任政委,贾陶、匡裕民任副校长。1946年6月,更名为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学校。1947年1月,贾陶继任校长。</p><p class="ql-block">△航空学校:</p><p class="ql-block">于1946年3月1日在通化成立。该校以中共中央选派到东北的航空技术干部和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为基础,另从东北军大总校抽调原抗大一分校、三分校部分干部、学员合并组建,东北军大第二副校长朱瑞兼任校长(后由常乾坤继任),东北军大副政委吴溉之兼任政委(后由王弼继任),白起任副校长,顾磊、黄乃一任副政委。</p><p class="ql-block">△工兵学校:</p><p class="ql-block">于1946年3月1日在通化成立,该校以原延安炮兵学校工兵科改编的工兵大队为基础,另从东北军大总校抽调原抗大一分校工兵队和部分干部合并组建,李荫南任校长、抗大第一大队政治处主任余益元任政委。同年6月,唐哲明任校长,李荫南改任副校长,李雪炎任政委。</p><p class="ql-block">△东满分校(又称吉林分校):</p><p class="ql-block">于1946年2月在吉林桦甸成立,该校以原抗大总校第三大队为基础改编组建,校长涂锡道。同年6月,吉东军政大学、朝阳川教导队、桦甸军政学校和安东学生工作团并入东满分校。同年9月,东满分校迁至延吉县龙井市东山街。东满军区司令员周保中兼任校长,吉林省委书记陈正人兼任政委,涂锡道任副校长兼党委书记,朱士焕任副政委,彭施鲁任副教员长。东满分校共举办四期培训,招收学员3760余名。</p><p class="ql-block">△北满分校(又称合江分校):</p><p class="ql-block">于1946年4月在佳木斯市成立,该校以原抗大总校第四大队为基础改编组建,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长钟赤兵兼任校长,合江省委书记张闻天兼任政委,第四大队大队长王泮清任副校长兼教育长,总校政治部保卫科长叶明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北满分校共举办三期培训,招收学员3223名。</p><p class="ql-block">△南满分校(又称辽东分校):</p><p class="ql-block">于1946年5月在吉林安东(现丹东市)成立,该校以辽东人民军政学校和冀热辽第十六军分区教导团为基础合并组建,辽东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莫文骅兼任校长兼政委,张梓祯任副政委,罗文任副校长,朱子敬任教育长。</p><p class="ql-block">1946年10月国民党军大举进犯辽东地区,该校迁至大连改称大连警察学校。</p><p class="ql-block">1947年7月迁至通化改称东北军大辽东分校,张梓祯任副校长兼副政委。</p><p class="ql-block">辽东分校在南满办学二年多,共培训学员2000余人。</p><p class="ql-block">东北军大在通化休整期间,还抽调一批干部组织工作队,协助通化市各机关、学校开展工作;抽调医务人员赴战地医院抢救伤员;成立东北军大招生工作组到东北各地招收知识青年。</p><p class="ql-block">1946年4月26日,我军占领长春,东北军大总校奉命迁往长春。出发前,总校将派出的工作队和医务人员全部召回,将留校师生编为三个大队,原抗大一分校并入人员编为第三大队。总校到达长春后接到紧急任务,招募新兵支援四平前线作战。总校派遣张驾伍率领工作队赴牡丹江、佳木斯一带招募新兵12个团,经过短期训练编入作战部队。四平失守后,东北军大撤出长春。</p><p class="ql-block">1946年5月中旬,总校选定黑龙江北安市东大营为校址。5月底,总校全体人员分批抵达北安,立即开展各项建校工作,学员队由大队扩编为支队。总校抽调二支队与校直属队干部共同组成建校队,负责招收新生、接收新生入校和修建校舍等工作。抽调一、三支队的干部组成两个工作队,赴海伦、拜泉一带开展土地改革,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剿灭土匪,建立民主政权,动员翻身农民参军。张驾伍带领一个工作队赴海伦参加土改,在深入农村土改时遭遇土匪的袭击,他的警卫员为掩护他中弹牺牲,让他深感悲痛。</p><p class="ql-block">1946年7月1日,东北军大总校在北安举行第九期(第一期至第八期由抗大举办)开学典礼。校领导何长工、吴溉之在开学典礼上致词,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西满分局书记、西满军区政委李富春亲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省委书记王鹤寿到会祝贺。全校教职员工和学员共1000多人参加了开学典礼。本期学员队编制编为三个支队:</p><p class="ql-block">第一支队支队长胡登高,政治委员张驾伍,副支队长莫擎宇;</p><p class="ql-block">第二支队支队长贾力夫,政治委员黄华清,副支队长李廷赞;</p><p class="ql-block">第三支队支队长李敏,政治委员徐洪才,副支队长邸怀珍。</p><p class="ql-block">第一、第二支队在北安办学,第三支队在齐齐哈尔办学。</p><p class="ql-block">东北军大总校在北安举办二期培训:</p><p class="ql-block">第九期于1946年7月1日开学,开学时招收学员600多名。开学后,陆续报名的青年越来越多,仅七、八、九三个月就有2110多名学员入学。</p><p class="ql-block">1946年10月14日,总校为后入学的学员举行第二次开学典礼。第九期共招收学员3784名,毕业时间分为两批,第一批学员于1946年12月毕业,第二批学员于1947年3月毕业。</p><p class="ql-block">第十期于1947年4月开学,本期招收学员1000多人,于1947年12月毕业。第九、十两期学员以东北青年学生为主。</p><p class="ql-block">1947年4月,总校为扩大培训规模,对学员队编制进行了调整:</p><p class="ql-block">△抽调驻齐齐哈尔第三支队干部分别到第一纵队、第二纵队和第六纵队组建三个教导大队,为作战部队培训干部;</p><p class="ql-block">△将第二支队调到齐齐哈尔组建西满分校,校址位于东盛二街原日军军营。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诚兼校长,西满分局书记李富春兼政委,西满军区副司令员倪志亮兼任副校长,总校三支队支队长李敏任副校长,总校一支队政委张驾伍调西满分校任副政委,这是他首次担任学校主要领导,为日后南下创建新的学校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p><p class="ql-block">△第一支队留在北安办学,学员队改编为三个直属大队:</p><p class="ql-block">第一大队大队长李廷赞,政委钱春华;</p><p class="ql-block">第二大队大队长杜石生,政委李志和;</p><p class="ql-block">第三大队大队长章敬三,政委李如洪。</p><p class="ql-block">△冀察热辽分校并入东北军大</p><p class="ql-block">1947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冀热辽军区由晋察冀军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领导。并将晋冀热辽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划归西满军区所属的东北军大西满分校。该校在热河乌丹县土城镇重建,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陈奇涵兼任校长,覃国翰任教育长,李孔亮任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该校由土城镇迁至赤峰市,第一期学员毕业以后,该校又由赤峰市迁至平庄。由于冀热辽军区扩编为冀察热辽军区,该校更名为冀察热辽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喻楚杰任副校长,赵复兴任教育长,曹诚任副教育长。江峰任政治部副主任。1948年2月1日,冀察热辽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军大冀察热辽分校。</p><p class="ql-block">1947年5月1日,西满分校举行第一期学员开学典礼,本期招收学员865人,于同年12月毕业。</p><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中共西满分局和西满军区在西满分校开办西满新闻干部学校,又称东北军政大学西满分校第十二队。西满分局任命西满日报社社长王阑西兼任校长,新华社西满分社社长兼齐齐哈尔新华广播电台台长于岩兼任副校长,西满日报社副社长吴宏毅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学校的教学业务,由中共西满分局机关报《西满日报》社和新华社西满分社选派的干部负责,学员的政治课与军政大学学员一起上课,学员的日常生活管理由西满分校负责。</p><p class="ql-block">第一期于1947年7月开学,本期招收学员70名。9月23日,学员提前毕业,分配到《齐市新闻》、《黑龙江日报》、《内蒙古日报》、《胜利报》等新闻单位工作。</p><p class="ql-block">1947年8月,根据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指示,东北军大总校在黑龙江双城组建上级干部队,轮训在职营、团职干部,上干队下辖二个军事队,一个政治队。共举办二期培训,第一期陈伯钧任大队长,刘兴元任政委;第二期洪学智任大队长,刘其人任政委。</p><p class="ql-block">1947年9月中旬,何长工副校长调中共中央东北局军工部任部长。</p><p class="ql-block">1947年12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发布训令,指示东北军大的培训任务由以培训青年学生为主改为以培训部队连、排干部为主。学校由过去的分散办学改为集中办学。东北军大总校从北安迁至齐齐哈尔,入驻西满分校校址,西满分校并入总校,西满分校副校长倪志亮调任东北军大副校长。</p><p class="ql-block">随后又将北满、东满、南满三个分校及松江军政干部学校和一、二、六纵队的教导大队全部并入总校,统一整编为四个团:</p><p class="ql-block">第一团主要由西满分校改编,团长何德全、政委张驾伍;</p><p class="ql-block">第二团主要由北满分校改编,团长王泮清、政委叶明;</p><p class="ql-block">第三团主要由驻北安的总校三个直属大队改编,团长李梓斌、政委何运洪,副团长李敏,副政委钱春华;</p><p class="ql-block">第四团主要由松江军政干部学校和三个纵队的教导大队改编,团长彭景文,政委朱士焕。1948年7月东满分校迁至齐齐哈尔,并入第四团。</p><p class="ql-block">东北军大在齐齐哈尔举办二期培训:</p><p class="ql-block">1948年1月15日,第十一期学员开学,本期招收部队连、排干部4331名,同年9月1日毕业。</p><p class="ql-block">1948年9月15日,第十二期学员开学,本期招收部队连、排干部8000余名和数百名知识青年。此外,还改造、教育国民党起义军官2000余名。本期学员于1949年6月20日毕业。</p><p class="ql-block">1948年秋,南满分校迁至齐齐哈尔,并入东北军大总校。</p><p class="ql-block">1948年10月,东北军大在齐齐哈尔新组建第五团,团长严似海、政委曹孟朴。该团接收的学员为东北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起义部队的军官。</p><p class="ql-block">1948年12月,校政治部主任徐文烈调任第50军政委,东北军大上级干部队政委刘其人调东北军大任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1949年3月,北平和平解放后,东北军大奉命派出干部赴北平黄寺大院组建东北军政大学第六团,团长兼政委袁渊,副团长刘祖靖,副政委霍丁。该团接收的学员是在北平和平解放后改编的傅作义起义部队军官。至此,东北军大所属六个团全部组建完成。(以上部分内容主要摘自齐齐哈尔市政协文化文史)</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东北军政大学副校长倪志亮率领总校第二团作为先遣队赴武汉,为东北军大南下做准备。先遣队到达武汉后,奉命承担武汉市的军管任务,倪志亮兼任武汉警备区司令员,先遣队改为武汉警备司令部纠察总队,维护社会治安长达十个月,对恢复武汉社会正常秩序,安定民心,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1949年6月1日,在东北军大即将南下之前,副政委吴溉之、教育长曾国华、政治部主任刘其人率东北军大全体教职学员来到齐齐哈尔西满烈士陵园,在陵园内《东北军政大学烈士纪念碑》前举行了悼念仪式。纪念碑为东北军政大学在办学、剿匪、土改等工作与战斗中牺牲的教职学员而立。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手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碑的正面下方刻有碑铭,背面镌刻着东北军大120位烈士的姓名。碑铭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b>为党的教育事业而光荣牺牲的同志们:</b></p><p class="ql-block"><b>我校自红大、抗大到军大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从内战、抗战到解放战争经历了三个革命阶段。十三年来培养了二十多万优秀干部,支持了胜利的革命斗争。特别是学校进入东北以后,你们站在各种不同的岗位,紧张艰苦工作学习,以致积劳致疾,光荣牺牲。这是学校的损失,党的损失,你们的死,我们感到无限的悲痛。</b></p><p class="ql-block"><b>但是你们是为了党的教育事业而死,你们是作为人民的勤务员,为尽忠自己职守而死,你们死不是没有代价的。今天,全东北的人民翻身解放,百万雄师过江南征,全国胜利即将到来,你们在革命的伟大事业中,有着不可泯灭的功绩,你们是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死,虽死犹荣。</b></p><p class="ql-block"><b>然而中国人民的死敌尚在,中国革命以后的路程还长,你们留下的伟大艰苦的重担,我们一定要勇敢的担起,继承你们未竟的遗志,忠诚于党的教育工作,继续奋斗,直到胜利,绝不懈怠,绝不退缩。誓以此而慰死者,并树碑以兹纪念。</b></p><p class="ql-block">东北军政大学</p><p class="ql-block">倪志亮 吴溉之 曾国华 刘其人</p><p class="ql-block">暨全体教职学员谨立</p><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六月一日</p> <p class="ql-block">1948年,齐齐哈尔市市委书记王盛荣、东北军大副政委吴溉之、教育长曾国华、政治部主任徐文烈参加齐齐哈尔市西满烈士陵园建成典礼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北军大宣传部长张金辉(左)、组织部长张驾伍(中)、干部部长邢亦民(右)在通化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北军大总校筹建北满分校工作组与分校领导合影,后排左起:张驾伍、于兆震、王泮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北军政大学第一支队开学典礼全体教职员合影,校长何长工(前排左8)、教育长陈伯钧(前排左9)、第一支队政委张驾伍(前排左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6年10月14日于黑龙江北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北军政大学第三支隊大队级以上干 部与校首长留别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后排左起:**、杜师如、公孙萍、康文清、**、马骏驰、王文倩、尚耀武、廖习仗、**、史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排左起:肖麦萍、邢亦民、邸怀珍、司东初、赵广恩、林云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前排左起:**、李敏、刘新权、何长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7年4月1日于齐齐哈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北军政大学第三支队在职干部离齐市前与校首长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7年4月1日于齐齐哈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西满分校副校长倪志亮(左)、副政委(中)张驾伍、副校长李敏(右)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7年5月1日,东北军政大学西满分校第一期开学典礼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7年6月1日,东北军政大学西满分校举行建校十一周年纪念大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7年5月6日,西满分校参加齐齐哈尔市祝捷大会之行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右起:刘鸿业、副政委张驾伍、严似海、副校长李敏在西满分校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东北军大挺进东北办学,将抗大的教育方针、抗大的教学经验、抗大的校风和抗大精神带到了东北,彻底更新了东北的教育体制,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替代了日伪时期的奴化教育。东北军大培养出来的学员像种子一样在东北大地开花结果,东北民众的思想觉悟焕然一新,积极参军,全力支援前线部队对敌作战。</p><p class="ql-block">东北军大总校在北安和齐齐哈尔共举办四期培训,三年多培训学员约2万名,北满、东满、南满、西满四个分校培训学员1万多名,总计3万多名。这些学员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经过培训明显提高,分配到各部队后成为基层干部的骨干,提升了各部队的战斗力,为东北解放和全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1949年7月5日,东北军大奉命南下,经中央军委批准,第四团留在东北办学,与辽东、辽西、热河3个省军区教导大队及第四野战军后方第一、第三医院合并,组建为东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东北军区参谋长伍修权兼任校长,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周桓兼任政委,刘子仪任第一副校长,彭施鲁任第二副校长,朱士焕任副政委。东北军大副政委吴溉之率领第一、第三、第五团和校直属机关分批乘火车南下。8月8日抵达武汉,总校校址设在汉口硚口原曹锟、吴佩孚旧兵营(现解放大道717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