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军府旧址古建筑人像拍摄掠影

泰可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5日下午,由山西索尼摄影俱乐部组织的《Sony古建及古建人像外拍活动》在山西督军府旧址举行,下面就请随着我的镜头视觉看看这次活动的简况吧。</p> 山西督军府旧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府东街101号。据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阳曲县志》记载,山西督军府旧址原为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初年曾为潘美帅府,元为中书省,明、清为抚院。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29日,同盟会山西分会策划武装起义,宣布独立,推举阎锡山为都督,温寿泉为副都督,成立山西军政府,办公地点设于此。民国五年(1916年)7月,黎元洪大总统改各省军务长官为督军,阎锡山任督军,称此为“督军府”。阎锡山的政治地位得到巩固之后,开始对明清时期的巡抚衙门陆续进行了改建和扩建。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徐向前等主要领导的办公室设在督军府二号楼、三号楼;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二号楼办公。 督军府旧址不仅是山西政治中心的所在地,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见证。这里曾发生过辛亥革命,阎锡山曾在此办公,这里还曾是山西省人民政府的驻地。2017年9月,山西省政府搬迁后,太原市组织实施了综合整治配套工程,对督军府进行了修缮和保护,依据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修建了仿古建筑,并建设了晋商博物院,使其成为集文物古建、园林景观、展览展示于一体的人文历史性质的博物馆‌。 下午2:30,我走进督军府旧址正门,进入了督军府旧址的一进院落。 督军府旧址一进院主要包括门楼、左右两侧的九号、十号楼和仪门等建筑‌。‌进入督军府正门后,左侧是山西抗战展,右侧是青铜器展览‌‌。山西抗战展详细展示了山西在抗战时期的历史,包括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雁门关伏击战等重大战役,反映了山西军民的抗战历程和革命精神‌。青铜器展览则展示了与青铜器相关的历史文物和研究成果‌。 ‌督军府仪门‌,又称“二门”,是清代山西巡抚衙门的第二重门,取“有仪可象”之意,即礼仪之门。仪门是典礼、庆贺、祭拜的重要场所,门前立有两尊咸丰五年的石狮子‌,象征着权威和历史悠久‌。 仪门是二进院的入口,具有重檐歇山顶的建筑风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装饰华丽‌。仪门原为三开间硬山顶建筑,民国时期改建为异形歇山顶,并增筑西式石拱券‌。仪门在典礼、庆贺、祭拜等重要场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穿过仪门之后,我们来到了二进院落。‌二进院主要由仪门、左右两侧的十一号楼、十二号楼,正中的渊谊堂等建筑组成,是督军府旧址的核心区域之一。 仪门右侧是一个地道口,左右两侧走廊的墙壁上的“陆军”字砖‌是太原督军府旧址的一个重要历史遗迹。 这些砖块上刻有“陆军”二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这些砖块来自太原辛亥革命的起点,具体来源于大营盘,这是清末山西新军的营房所在地。太原辛亥革命期间,大营盘在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义士在这里参与了战斗和策划‌。 仪门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建筑,民国时期进行了多次改建和修缮,最终在2018年进行了复建,并使用了这些具有百年历史的老砖‌。这些砖雕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展现了晋派建筑的独特风格。砖雕艺术集雕刻、书法、绘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些砖雕通过象征和隐喻等手法,创造出具体的、生动的艺术形象,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督军府渊谊堂‌位于仪门之后,原为山西巡抚衙门大堂,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拆除重建为二层砖木混合建筑,中西合璧,其建筑风格独特,卷棚式抱厦和绿琉璃瓦饰使其在历史建筑中显得尤为突出‌。此外,渊谊堂还见证了时代的交替与人文的关怀,成为山西乃至中国时代巨变的独特符号‌,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下午2:40,朱亚晋老师站在渊谊堂的门廊下,他用扩音喇叭给大家讲今天外景古建筑人像拍摄的注意事项及拍摄技巧,大约100多位影友在台下聆听朱老师的讲授。 接着,模特靓丽登场, 风华正茂的她, 穿汉服尽显古典雅韵,温婉如玉,仿佛从千年前的画卷中走来。 风吹起裙摆,似水墨画中的仙子,汉服女孩婉约动人,真是轻舞罗裳月下逢,琴韵悠扬入梦中。 随后,我们又转场来到了西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