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北京)大型国际非遗保护传承展”🌸

禅林艺苑

<p class="ql-block">“2024(中国•北京)大型国际非遗保护传承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2月20日~22日欢迎各届朋友莅临国际文化交流盛会“向新而行,艺同出发”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中国非遗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展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忠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04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众多,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俗等。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提出,要加强非遗国际传播,充分活化运用非遗资源,用非遗讲好中国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国际文化交流中,非遗极具艺术价值和中国的独特文化内涵,已经成为诸多外国人感受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桥梁。与此同时,我国非遗正以传统民俗、文创产品等不同形态成功“出海”,向全世界讲述着中国非遗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让世界更好认识和了解中国非遗,增进交流,还需要一定的传播和运营经验。中国优秀的非遗项目正以多样化的视听艺术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近年来,我国成立了专门负责非遗海外传播的机构,还在北京举办了世界非遗传承人大会,搭建世界非遗交流互鉴舞台,非遗文化机构及体系建设更加丰富完善,参加本次展活动的中国碑拓文化工作委员会就是新成立的专业非遗文化机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非遗在国际市场上受到青睐的类型通常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和表现力,如京剧、川剧变脸、皮影戏和传统舞蹈等表演艺术;二是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元素、文化底蕴、高艺术价值的手工艺品,如瓷器、丝绸和剪纸等;三是与外国观众的价值取向产生共鸣。一些国风博主通过展示中国非遗制作工艺,呼应了现代人对于返璞归真、自然生活的向往;四是与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相关的非遗,如武术、太极拳、中医推拿、针灸、中草药等类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非遗出海可以帮助我国向外界传达全人类的文化价值共识,让国际社会感受到中华文明中“真、善、美”的表达,有利于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风俗习惯的理解,增进不同国家人民对我国的了解和尊重,拓宽国际交流合作空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通过培养非遗从业者的国际视野、利用现代技术扩大传播、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非遗的理解,助力讲好中国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非遗的国际化交流和发展任重而道远,从基础教育,职业培养,师资储备,产业融合,成果转换,文化赋能,市场运营等等需要做工作。要做好制度上的建设,体系化的运作,务实性的落地。非遗传播“国际语言”体系有待完善,部分非遗成功“走出去”意味着其短期“引爆”能力强,但要想“长红”还面临多重挑战。要研究困难,突破封锁,打破“围追堵截”,才能真正走向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拓展非遗文化从业者的国际视野也尤为重要。妥艳媜建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的人才培养,提高国际传播人才的专业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非遗传承与体验中心,将非遗充分整合进入境旅游项目,增强外籍游客体验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可与海外文化机构和旅游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联合策划和举办非遗推广活动,鼓励国际学生和专家来中国深入学习和研究非遗,增加非遗的国际曝光度和认知度。还可以让非遗内容出现在文学、艺术、影视、游戏等领域,构建综合性的中国文化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外,非遗还需适应新媒体传播,形成全球性的非遗内容共享平台,更加全面、立体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日常生活,才能更好吸引国外观众的目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重传播策略和效果重。叙事视角和平台转型升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需要坚持大历史观的叙事视角,通过议题设置、多元主体联动、数字化驱动的方式,创新文明交流互鉴的国际传播实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开展柔性化、故事化传播‌。通过科学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机制,以柔性化、故事化、碎片化的方式,创新宣传阐释方式,提升国际传播效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广泛社交媒体平台的应用‌。中国城市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通过持续输出、设置议题、高频互动等方式,积极探索有效的国际传播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非遗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有效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讲好非遗故事,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坚信!中国的非遗文化一定会让世界为之惊叹,让中华大地上再现东方文明的辉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