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莆禧古城位于莆田市莆禧半岛(忠门半岛)南端,离莆田市区约38公里,与湄洲岛隔海相望。莆禧古地名“浮曦”,由于“浮曦”与莆田方言“莆禧”谐音,逐改成寓意吉祥的“莆禧”。</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元年(1368年),为加强沿海国防,抵御倭寇侵扰,设莆禧“守御千户所”,隶“平海卫”管辖。“千户所”置正五品官一员,从五品官二员,驻军一千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福建沿海开始建筑防倭军事城堡,当年拆了莆田东角、遮浪两处“镇海堤”石料,筑了平海城和莆禧城。</p> <p class="ql-block">戚继光在莆田的传说:</p><p class="ql-block">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保护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和平发展。</p><p class="ql-block">戚继光还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地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p><p class="ql-block">戚继光抗倭保民战迹泽被莆仙(福建莆田和仙游)。450多年过去了,他的丰功伟绩和爱国爱民精神,至今仍为莆仙人民广为传颂:</p><p class="ql-block">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骚扰福建沿海,为害甚烈。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秋,莆田遭受倭寇严重蹂躏,民不聊生,福建巡抚向明廷告急,戚继光奉命率精兵六千余人来闽平倭。戚家军在福建宁德横屿痛击倭巢获大捷后向南挺进,击破福建福清牛田等地倭寇据点。其时部分倭寇集结福建莆田林墩,依仗河沟纵横,构筑巢穴。同年九月十四日凌晨,戚家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攻倭寇林墩大本营。官兵们游水进逼,奋勇杀敌。驻在宁海桥的张谏部与戚家军前后夹攻,与倭寇短兵相接展开巷战。戚家军连克营垒几十座,歼敌3000多名,解救百姓2000多人,倭寇残部仓皇败退到莆田平海后遁逃出海。这次大规模歼敌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林墩抗倭大捷。</p> <p class="ql-block">莆禧城现存古城墙长1335米,东北两座城门现保存完好,西南城墙地段存有古城基遗址。城内宫庙有城隍庙、天妃宫等古迹年代久远,城外有八卦井和戚继光石像,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命名为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莆禧天妃宫,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绍熙三年(1192年),初名“崇福夫人庙”,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重修,改名“天妃宫”。坐东南朝西北,通面阔14.42米,通进深22.98米,占地面积416.15平方米。中轴线上主要建筑由前大埕、前殿、前天井、中殿、后天井、正殿组成。悬山顶,土木结构。前殿与中殿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柱,抬梁、穿斗木构架。莆禧天妃宫是世界上较早建立的妈祖行宫之一,也是宋代以来少数未被拆毁妈祖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这座曾令日寇祖上蒙羞的英雄城堡,遭受日机轰炸上百架次。民国28年(1939年),国民党政府第三战区以便于疏散城民为由,拆除了莆禧城西、南两个城门及周围的城墙。 </p> <p class="ql-block">莆禧涵洞,我认为是古城的排水涵洞</p> <p class="ql-block">据朋友介绍,每年的元宵节莆禧古城会举办好多民间活动,很热闹</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顶</p> <p class="ql-block">古城传说</p><p class="ql-block">相传莆禧城内有一书生,应试刚回,就到仙洞去乞仙梦。他梦见自己与许多人一起摸牌,牌摸到了,却是一块没有任何字的牌子。醒来后浑身冰冷,回家路上无精打采,唉声叹气。一位老者见状,便问其故。书生把乞得梦境与老者说了。老者见书生悲悲切切,恐生不测,就随口安慰书生道:恭喜恭喜,无字牌其实有字-‘无’字,这‘无’字就象一顶四人抬的大轿,你必高中,切莫扫兴。书生听罢,强作欢颜,似信非信,回到家中等待。不久红榜出来,中了进士,果然坐上了“四人抬的大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