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蕉城历史人物:忠孝廉正的璀璨群星

山高水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靖海楼远景</p> <p class="ql-block">宁德市蕉城区,这片钟灵毓秀之地,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众多杰出人物如繁星般闪耀在岁月长河之中,他们的故事里,忠孝廉正、爱国爱乡的精神熠熠生辉,成为后人砥砺前行的不朽灯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宁德蔡氏家庙</p> <p class="ql-block">蔡威(1907.4—1936.9),原名蔡泽鏛,乳名景芳,生于福建宁德名门蔡家(家族的始祖是北宋名臣蔡襄)。6 岁入私塾,后就读福州格致中学,毕业考入上海大学。</p><p class="ql-block">受身为清末举人、福建省参议员兼宁德商会会长的父亲蔡祖熙影响,蔡威既通儒家经典,又习西学算术与英语,接触进步思想。15 岁外出求学,在福州、宁波、上海聆听瞿秋白、蔡和森等进步人士授课,1926 年于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福建和上海等地从事地下工作,1927 年在福建宁德被捕,狱中三月余后获保释。</p><p class="ql-block">1931 年上半年参加上海党中央“特科”无线电训练班,同年 11 月与宋侃夫、王子纲等进入鄂豫皖苏区,开创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信与技术侦察工作,任无线电台台长、红军总司令部第二局局长等职,自此隐姓埋名与家人失联。他全力钻研破译之法,在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反“围剿”战斗中屡建奇功,更为中央红军长征提供海量关键情报。</p><p class="ql-block">长征途中,他精准破译敌方电报,使红军得以洞悉敌军部署、行军路线等重要信息,从而巧妙避敌锋芒、把握战机,为红军长征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他堪称集“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于一身的谍战奇才,红军谍报战线的中流砥柱,被尊为军中“千里眼”“活菩萨”“无名英雄”。</p> <p class="ql-block">电视剧《破密》:深度演绎,全景记录蔡威传奇一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蔡威事迹展陈馆</p> <p class="ql-block">陈普,南宋生于宁德二十都石堂。自幼聪慧过人的他,十二岁便已精通四书五经,本可在仕途上大展宏图。然而南宋灭亡后,面对元世祖谋士的三次征召,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以陶渊明为榜样,坚守自己的气节,三不赴诏。他以咏竹诗表明自己的高洁之志,回归故乡开办仁丰书院,全力倡导朱熹正学。在书院中,他言传身教,培育出众多理学名士,其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精神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子们的心田,在宁德的文化传承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后世树立了一座道德的丰碑,彰显着对民族大义与文化传承的忠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光寺</p> <p class="ql-block">周斌,宁德人。他自幼便潜心于学问的海洋,对程朱理学有着深刻的领悟与研究,进而投身教育事业,以培育英才为己任。他严立教规,在他的悉心教导下,杨荣、郑赐、杨旦等众多学子成长为国之栋梁。周斌不仅在教育上呕心沥血,在家庭中更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典范。继母李氏对他视如己出,他亦始终恭敬孝顺。在继母辞世后,他回乡守孝,却因哀伤过度染疾而卒于家中。他被尊称为“国子先生”,其严谨的教风、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以及对家庭伦理的恪守,如同一股清泉,在西乡人民的心中流淌,不断弘扬着廉政文化与家庭美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烟霞阁</p> <p class="ql-block">王天行,蕉城濂坑人。出生于富裕家庭的他,深受《王氏家训》的熏陶,秉持着以俭持家、以孝事亲的理念。十五岁时,面对父亲的重病,他毅然割股和药,这份孝心感天动地。康熙年间,他心怀乡梓,主动主持募捐,在石壁岭开凿石阶梯路,亲手栽下树木,为行人遮风挡雨、便利通行。此后,他又不辞辛劳地主持修葺大金溪上的东大桥、西大桥,最终在为修县城东门蓝田桥的操劳中积劳成疾,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王天行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大孝大爱大善的真谛,他的善举如同暖阳,温暖着每一个乡亲的心,成为人们敬仰传颂的楷模,激励着后人传承孝善文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岳,宁德人。他学识渊博,被举荐至太学,一生秉持忠廉乐善的品德。在黄巢起义的动荡时期,他散尽家资周济难民,对前来投靠的人皆以礼相待、妥善安置。当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前来招募时,出于对唐王朝的忠君爱国之情,为维护唐王朝的纲常伦理,他毅然率家人投身于二都东风百丈漈龙潭,以壮烈殉国之举展现了自己的忠诚与气节。他的英烈行为深深触动了王审知,影响着其治闽理念,其事迹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历代推崇,成为忠诚爱国的典范,时刻提醒着后人在大义面前应坚守正道。</p> <p class="ql-block">林泰,三都黄湾人。明永乐初年出生的他,自踏入仕途起便坚守刚正清廉的原则。初任御史时,他便敢于弹劾权臣纪纲家人的不法之事,毫不畏惧权贵的压力。在地方为官期间,他深入民间,时刻关注百姓的疾苦,积极为百姓排忧解难。为官近 20 年,他始终两袖清风,家中毫无积蓄。致仕回乡后,面对族人修建庭宅的提议,他果断拒绝,认为应将钱财用于更有意义之处。他注重家风族训的传承,亲自著书立规,其为官之道与治家之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对廉政文化与家族品德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林思勉,宁德县五都钱岩村人。他先后任职于山东莱州府通判、湖广荆州府同知,在为官生涯中始终秉持“临民简易,宽猛得宜”的理念。在湖广荆州府同知任上,他接手孝感县陈氏家产案这一棘手案件。面对寡妇被诬陷的复杂案情,他深入调查,抽丝剥茧,最终查明真相,还寡妇以清白,使当地的歪风邪气得到有力打击。民众对他的公正廉明感恩戴德,尊称他为“青天林同知”。他的“廉慎”精神如同旗帜,引领着为官者应清正廉洁、谨慎断案,为后世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值得人们永远学习与敬仰。</p> <p class="ql-block">林聪,宁德人。累官至刑部尚书并加封太子少保的他,一生刚正不阿、清正勤政。正统八年授吏科给事中,在父病故返乡守制期间,他仍心系百姓,访贫问苦,深入了解民间的需求与疾苦。在朝堂之上,他敢于谏言,面对众多贪赃枉法的朝廷勋贵,他毫不留情地予以弹劾,《林聪奏议》记载其弹劾二品以上官员达 26 人。尽管身居高位,他却从未在京城购置豪宅,在家乡也未置田买地,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家风。他的为官典范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后世官员学习的楷模,其事迹不断激励着后人秉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为官之道。</p> <p class="ql-block">蒋氏,福安市下白石镇福屿村人。生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她,18 岁嫁入闽坑村余家后,便开启了她艰辛而伟大的守孝持家之路。丈夫重病期间,她日夜悉心照料,不离不弃。丈夫病逝后,她独自侍奉公婆几十载,毫无怨言,将过继子视如己出,精心养育,并极为注重子孙的德行教育。她的孝行感动了道光皇帝,于清道光二十五年降旨派员建造“节孝坊”。蒋氏在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的角色中皆展现出了极高的品德修养,她是孝文化传承的生动榜样,其事迹如同一首感人至深的赞歌,传颂着家庭美德与孝道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王寺</p> <p class="ql-block">章原善,九都镇九都村人。洪武年间出生的他,在任江西吉安府安福县知县期间,勤政爱民,积极致力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得当地经济作物获得丰收,百姓生活得以改善。他心怀慈爱,收养孤儿李时勉并给予悉心教育,将其培养成才,官至庶吉士。晚年回乡后,他依然不忘造福桑梓,发动捐资修缮“天峰书室”并亲自讲学,将自己的知识与品德传授给后人。他的正直、廉明、奉献的品质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乡里闪耀着光芒,深受众人赞誉,也激励着族人积极捐资办学,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杨震,虽并非宁德蕉城本土人士,但他的故事对当地廉政文化影响深远。他从教 20 余年,以渊博的学识赢得“关西夫子”的美誉。50 岁踏入仕途后,历任多职。在赴任东莱太守途中,面对县令王密送来的黄金,他以“天知,地知,我知,你知”的名言坚定地拒绝了这份贿赂,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廉洁之心。任太尉时,他又拒绝宠臣推荐亲信的不合理要求,因劝阻皇帝为王圣大修宅院而遭忌恨被罢官。杨震的“拒金”“直言进谏”故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极具教育意义,不断弘扬着廉政文化,成为历代官员廉洁自律的标杆。</p> <p class="ql-block">谢福寓,洪口莒洲人。生于明嘉靖年间的他,从武生一路擢升为明朝云南永昌参将。嘉靖四十二年,倭寇肆虐东南沿海,他毅然投奔刘显帐下,与戚继光等名将并肩作战。他熟读兵法,作战时身先士卒,尽显英勇无畏。嘉靖四十四年,镇守浙江兴化时,他巧设妙计,诱敌深入,最终大败倭寇,为保卫沿海地区的百姓立下赫赫战功,后升为云南永昌参将。他虽战功赫赫,却生活简朴,时常告诫家人珍惜物力,秉持朴素作风。谢福寓的忠孝仁义、爱国精神如同钢铁长城,守护着国家的安宁与尊严,值得后人永远铭记与借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靖海楼</p> <p class="ql-block">这些宁德蕉城的历史人物,他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用各自的行动诠释着忠孝廉正、爱国爱乡的深刻内涵。他们的故事如同一部部生动的教材,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道德品质,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散发着璀璨的光芒,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增添无尽的瑰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