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赢职场(114)得瓜未必去种瓜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字;曹洪嶺</span></p> <p class="ql-block">怎样可以低成本炼钢?答案居然是用小麦。</p><p class="ql-block">这是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举的一个例子。当年有一个“发明家”,“发明”了一种离奇的炼钢方式:用小麦炼。只要给他小麦,他就能炼出钢,而且质量好、价格低。唯一的问题是,生产过程极度保密。</p><p class="ql-block">最开始大家不相信,就试着给他一点小麦,结果他真的炼出了钢。这个发明直接降低了工业成本,所有用到钢材的地方一律降价,东西越来越便宜,大家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p><p class="ql-block">有一个记者很好奇,就去调查,结果却令他目瞪口呆:这个所谓的“发明家”,根本没有炼钢,他只是把小麦运到钢铁便宜的国家,然后换成钢铁运回来。大家认为他这么做是在骗人,就叫停了生意,然后钢铁价格上涨,工人回到以前钢铁厂的岗位,生活水平又返回以前的状态。</p><p class="ql-block">经济学家曼昆举这样一个例子,是想以此说明国际贸易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过去我们常讲这样一个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这个案例也告诉了人们一种思维逻辑,那就是:得瓜不一定去种瓜,得豆不一定去种豆。这正体现了《孙子兵法》“以迂为直”的思维方法。</p><p class="ql-block">历史上,齐桓公曾经征服鲁、梁两国,没有动用强硬的军事手段,而是采取了“非攻”的“弃粮种桑”策略。《管子.轻重戊》记载,齐桓公采用管仲的计谋,故意抬高丝织品的价格,引诱鲁、梁两国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织绨。短短三年时间内,两国因粮食短缺而发生内乱,最终被迫归顺齐国。齐桓公、管仲的这种高超的谋略,对孙子“以迂为直”思想的形成,肯定起到了深刻的启迪作用。</p><p class="ql-block">职场上,我们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时,不妨拓展一下视域,拓宽一下视角,改变一下那种“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的思维习惯,多一些“用小m炼钢”“弃粮种桑”那样的奇思妙想,就可能从中找到“最优解”。特别是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下,多想一想、多试一试这些“新门奇道”,或许会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孙子兵法大讲堂讲师团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