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年前入川始祖相认,忠县說筑和简阳的說岩两兄弟后裔在成都人民公园相认

傅凌波

<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 冬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了人们心中的梦想与希望,让我们勇敢地迎接每一个明天。</p><p class="ql-block"> 二0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在这严冬酷寒的日子里,重庆市忠县傅真会帶着忠县涂井乡傅家垻傅氏宗亲的深情厚谊,前来成都寻根问祖,经双方提供的历史资料和座谈,一致认为忠县說筑和简阳的說岩是洪武二年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居入川的两兄弟,按忠县族谱和简阳族谱记载一起入川的是三兄弟,还有說举应该是迁居万州,请万州說举后裔如有信息,尽快与忠县和简阳宗亲联系。期盼一起入川的三兄弟說筑、說岩、說举三兄弟的后裔早日相认团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宗亲交流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可以加强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促进家族内部的团结和合作。通过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加深感情,共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其次,宗亲交流可以促进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家族交流中,我们可以共同探讨家族历史、传统和文化,挖掘家族的优秀文化资源,将其融入现代生活,使之发扬光大。最后,宗亲交流可以促进家族成员的个人成长。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分享知识、经验和技能,互相学习,共同提高。</p> <p class="ql-block">大家共同在成都人民公园合照从左到右简阳宗亲傅顺东、傅治军、傅凌波、傅纯尚、忠县宗亲傅真会、忠县涂井乡傅家埧支系族谱编辑人秦先生。</p> <p class="ql-block">  忠县涂井乡傅家坝傅氏筒介:</p><p class="ql-block"> 历史源流傅家坝位于今忠县涂井乡巴山村九龙山半山腰,海拔大约六百多米,距离九龙山主峰牛头脑峰顶还有约一百多米。山下有略低的玉龙山和坪山环抱其中,形成左青狮右白象守护,涂井河如玉带在山底下穿流而过,在坪山沙湾出峡口汇入长江。与江对面的方斗山脉遥相呼应。傅家坝顾名思义,以傅姓人在此居住而得名。相传,这里在明朝以前,居住的是原住民侯姓,这里也叫做侯家坝。在明之前,西南地区多为苗人,居住在这里的侯姓也是苗人。自唐宋以来西南地区的苗人多有反叛。元代,将苗人分为生苗和熟苗,生苗指的是不服王化经常叛乱的苗人,熟苗指的是顺从王化安分守己的苗人。自元代起,开始了延续元明两朝的“赶苗拓业”,就是政府派出军队,强制镇压反叛的生苗和驱离他们到更偏远的大山之中。然后迁移湖广汉人移民到此拓业。侯姓就此被强制赶走。洪武二年(1369年,这个时间待考,因为洪武二年四川全境还属于明玉珍的大夏国。还不能接收明朝政令。但很多川渝移民都记录的是这个时间入川),居住湖广麻城孝感乡的傅氏三兄弟,被政府迁移到川中拓业。三兄弟沿水路入川,在涂井沙湾河口上岸。然后兄弟三人被分别安置。其中一人被安置往成都府,一人安置往夔州府万州,一人留置在重庆府忠州。兄弟三人在沙湾河口分道扬镳,将从老家带来的大铁锅砸为三块,每人持一块,言明今后兄弟后人相认,以破锅重圆为引。谓“破锅傅氏”【注:这个名词是编者生造的,因为编者手里有类似的其他姓氏的分家故事,如荆州有破锅秦的传说】(成都府简州傅氏、夔州府万县傅氏均有相同记载。忠州傅氏对入川三兄弟名字已经失传,简州傅氏记录三兄弟为傅说举、傅说筑、傅说岩,傅说举迁忠州;万州谱记三兄弟为傅忠显、傅忠良、傅忠盖,傅忠盖迁重庆府,未说地址,但当时忠州就是属于重庆府的。三方所描述的事情基本是一回事,连分居位置都完全吻合)。傅氏先祖落业于涂井侯家坝,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人丁兴盛,原来侯家坝所在的地方皆为傅氏,故而将侯家坝更名为傅家坝。傅家入川始祖名已失传,是否简州和万州所记录的入忠名字待考。直到明末大约万历年间(与秦良玉出生差不多的年代)祖先傅友祜方得记名。(无独有偶的是成都府简州傅氏这个时期也多为友字辈,为他们记录的祖先说岩12世。按此推论,说举12世在这个时代是相对吻合的)。傅友祜墓在傅家坝祠堂侧。背后九龙山五龙出阵,面前玉龙山青龙抬头。风水极佳。傅家坝历史以来就属于涂井乡。清代为敦让里三甲,民国保甲待考,建国后为平安大队,后因此处有出名的顺(盛)兴庵和善庆堂,改名顺庆大队。最后更名巴山村。六百余年来,傅家世世代代生活于此,修建了如云岩寺、顺兴庵、善庆堂等祠庙,更是为涂井乡乃至整个忠县的民俗文化、民间信仰、巴渝古建等留下了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善庆堂历史悠久,据道光版《忠州直隶志》记载,善庆堂始修年代无考,康熙元年(1662)重建。但在此挖掘出了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铸造的铜玉皇一尊古钟一口,云板一则。说明善庆堂至少是成化年间建的,也说明善庆堂的前身应该是道教的寺观。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犹存。顺(盛)兴庵据民国版《忠县志》记载,修建于清代光绪八年(1882年),与善庆堂相隔仅半里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此为顺庆小学。云岩寺规模更为宏大,善庆堂和顺(盛)兴庵都只是堂,而云岩寺为寺。道光版《忠州直隶州志》记载,云岩寺在牛头山下,有明朝正德丁丑年(1517年)培修碑记。既然是培修,说明该寺建在此之前,而且此时已经经历了至少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已略有破败才培修的,推测跟善庆堂的始修年代差不多。据傅氏族人讲,云岩寺是傅氏祖先全资修建的。每年云岩寺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周围十里八乡甚至更远的此朝拜,历代傅氏族长等都会被寺庙邀请为上宾参加。(若能找到云岩寺的培修碑文,或许对寻根傅友祜之前的傅氏祖先人名亦有帮助)由于这些祠庙现今俱毁,无法详细描述其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关于涂井傅家坝傅氏族源流:</p><p class="ql-block"> 涂井傅家坝傅氏,现主要族居于涂井巴山村,散居于附近的顺庆、坪山、黄金镇磨盘、芭蕉等村,同族人口约1500人左右,在全县人口比例和在全县傅氏人口比例中都相对比较少。其中巴山村约占本族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为族源之地。关于该支来源,因世久堙灭,族谱残缺,现仅从残缺不全的记录中知道该支始祖傅友祜。但关于傅友祜的来源,也发生了很多分歧,从入疆族人傅启国抄录的老谱记载,此支始祖傅友祜于明洪武二年由湖广麻城县孝感乡高家堰迁居入川,落户忠州北岸敦三甲牛山坪傅家坝。如此可认为傅友祜是入川一世祖。但洪武二年(1369)至今,已近700年的繁衍,按平均25-30岁繁衍一代人的规律,也至少传承了25代人左右。然本支现在世后裔基本在12--15世之间,并不符合洪武传至今世系的逻辑,傅友祜生活的时间最多只能推算到明末大约万历年间。也有可能其为洪武初入川的傅氏的某一支,在忠州或其他地方生活过一段时间后于明末繁衍落户傅家坝。但根据目前的相关资料,2014年忠县傅氏各支统一编修的《中华傅氏通谱·重庆忠县卷》,以及民国《忠县志·氏族志》,以此核对,均未找到能与傅友祜相关衔接的资料。民国《忠县志》,是陈德甫先生于民国三十年左右整理的手稿,当时并未出版发行,于大约2016年左右,忠县将其整理发行,其中就包含了《氏族志》。该氏族志是民国时期,通过政府对在忠各族的族谱进行大普查而登记整理的。在民国《忠县志·姓氏志》中记载,傅氏在忠县共分三族。而2014版《中华傅氏通谱·重庆忠县卷》亦说忠县傅氏有九族。均为明末清初前来忠县落户,但并无傅友祜支记载。仅东坡镇傅氏一支,记录有道光十年于傅家坝建祠堂,似乎有所关联。而傅相还支,于新整理的《中华傅氏通谱·重庆忠县卷》里并无记载(民国时期的东坡镇即县城,但该书并无县城傅氏记录),但巴山村所在的万顺场民国十九年前属㽏乡(即后来的㽏井镇,后被忠州镇合并),相对来说也算是离城较近的地方吧。但民国之谱已然遗失,此傅家坝是否涂井傅家坝,并无相关证明。傅相还亦不知与我族可以溯源到的一世祖傅友祜有无关联。虽明代家谱遗失,但本支傅氏对族源尚有世代口传,以作参考。据本支祖上口传,明洪武二年(1369),傅氏兄弟三人自湖广麻城孝感乡高家堰入川,三兄弟一人去了成都,一人落户忠州北岸牛山坪(牛头山)傅家坝,一人落户万州。因世久湮灭,明谱己不可考,唯记得明末清初始祖傅友祜,现在世人口均在傅友祜12--15代之间。​无独有偶,无意从网上找到了四川简阳傅氏寻找在忠县一支旁裔的信息。通过与简阳傅氏的沟通,简阳谱记,明洪武二年,傅说筑,说举,说岩三兄弟自湖广麻城孝感乡高家堰入川,说岩迁居成都府简州(明清时简阳名简州,一直隶属成都府),说筑迁居忠州,说举不详(涂井傅家坝传一兄弟居万州)。现简阳傅氏后之间。​涂井傅家坝一支明谱己失,唯知始祖傅友祜明末清初人。恰好,简阳傅氏明末也有友(有)字辈,为说岩12世。从简阳谱一支记,12世友新之子胜恒生于明万历己未年(1619),说明该支友字辈应生于万历中后期,下传至今12--15代人,与涂井傅家坝傅友祜年代相当。可以预判傅友祜和简阳的友字辈同辈,友祜为明初傅说筑12世孙,简阳友字辈为傅说岩12世孙。其后世传承至今的代数也相当。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相隔两百余年相隔几百公里还用同字辈的话,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友字辈之前均用的湖广老派未曾更改。但这也不是没可能,就比如我们忠州秦氏和湖北咸丰秦氏,同为元末入川始祖秦安司之后,也整个明朝没交集,也一直用同样字辈到安司公后九世,直到明末估计老派用完才各拟字辈。同时,万州傅氏也有非常接近的记载。万州傅氏谱记,洪武二年,傅氏三兄弟忠良、忠显、忠盖,奉诏自麻城孝感乡洗脚河高街沿骆马驮银,由楚入川定居。忠良落于成都,忠显入于重庆南浦之南(即万县南岸),其子榆,字春茂。为万州傅氏开基祖。忠盖落于重庆。其实,这里有两个误区,其一就是关于各支的“洪武二年”的记载,洪武二年川渝地区还在明玉珍大夏国的统治之下,直到洪武四年,才统一了川渝,在此之前,明朝政令根本无法到达川渝地区。迁居川渝的很多谱都记录着奉诏入川,那究竟是奉的谁的诏呢?其实明玉珍本身就是湖广人,追随他入川的部下都是湖广同乡,在川渝地区建立政权之后,又广招湖广同乡入川屯垦。若各支记录属实,当是奉了明夏王朝的入川屯垦的诏令。朱元璋统一了四川之后,又继续挥师西进大理,为了巩固政权,又在川渝各地设立卫所,驻军实行军屯,明玉珍部也解甲归田就地落户,又广招湖广移民入川开垦,所以其实无论是在明夏时期还是洪武时期,都进行过大规模的移民,所以很容易的会把这个时期混到“洪武”政令里去。第二个误区是万州谱所说的重庆南浦之南的说法。事实上,在元明时期,万州都属于夔州府,并不属于重庆府,自然不存在“重庆南浦”的说法。而与之近邻的忠州倒是重庆府所辖。这样就不难理解,三兄弟一个去了成都府(不知所辖县),一个落户万州(以后人的视角是重庆管的,但当时不是),一个去了重庆府(不知所辖县,有可能就是忠州)。之后子孙天各一方,越数代后子孙就只能通过回忆一些祖上所传的碎片简单入谱。这样,万州记录的忠良忠显忠盖有可能就是对应的简阳所记的说岩说举说筑。因为古人的名字比较复杂,有名有字有号亦有官名榜名等,并且谱牒均为后人所撰,若非书香之家代代有详记,农耕之户本就识字不多,隔数代之后子孙再记录难免有记录不全和遗漏偏差之处,但三地相隔数百里,对移民事情记载如此雷同,多概率上是同宗同源的。</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忠县傅真会与秦先生一起查阅双方提供历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该页记载了,傅筑是迁居忠县的入川始祖</p> <p class="ql-block">这是忠县涂井乡傅家埧族谱记载的傅岩迁居成都府,(简州历史上属于成都府管辖)</p> <p class="ql-block">通过查证历史资料和座谈双方认可說筑是忠县入川始祖,説岩是简入川始祖,是在洪武二年从湖南麻城县孝感乡一起入川的兄弟,</p> <p class="ql-block">傅凌波向傅真会赠送《简州傅氏续谱》</p> <p class="ql-block">大家在成都《鹤呜茶社》一起品茶座谈。</p> <p class="ql-block">中午共聚午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