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十大名医

白水 刘家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偶尔去一中医医院,看到墙上中华十大名医介绍。随手拍了下来汇聚在此,细细品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历代医学大家值得我们敬仰,本人自从医56年来只是耳闻,“伤寒论”,“温病条辨”,“本草纲目”等名著只是皮毛的看了一下,都没有深入研读,特别是当兵入伍后一直是学习西医,对中华医学没有深刻的认识,以至于今天看到十大名医个别的还是第一次听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当年初学医时还有一个张锡纯撰写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有点印象,好象后来所说的中西医结合吧。有的中医药学校现在还有这个专业。结合近年来治疗心脑血管病使用的不少药品都是中药西药都有,但少有深入了解其药理药性之功能,根本没有注意望、闻、问、切,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四诊八纲之理念,如果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是不是能使我们的医学实践更上一层楼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为什么偏爱这个话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十大名医之中的钱乙是我们老家一个县的,山东东平县人。即感到自豪又给自己找到了榜样,咱虽然成不了名医,但总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点成绩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秦越人(公元前407年-前310年),即扁鹊,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一说为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再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与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被称为华夏医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华佗,字元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与董奉和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他出生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一生致力于医学研究和实践,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作为最早的麻醉剂,为后世医学界开创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先河。华佗的医术全面,不仅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还擅长针灸,其医疗实践覆盖了广泛的疾病领域,包括热性病、内脏病、精神病、肥胖病、寄生虫病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药王:孙思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他自幼聪颖,因体弱多病而立志学医,并最终成为一代医学大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医学成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孙思邈精通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并擅长针灸。他首创妇科、儿科,倡导预防为主,辨证施治。他研究药物性能,确定了233种中药材的最佳采集时间,并总结出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如“阿是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医德高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孙思邈一生致力于救死扶伤,不分贵贱,一视同仁。他认为医生应以病人为重,无欲无求,并身体力行,成为后世医者的楷模。他的医德思想在《千金要方》中得到充分体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医学思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孙思邈重视养生,主张身心兼修,并将儒、道、佛三家思想与中医学结合,创立了独特的养生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主要著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千金要方》 : 中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涵盖了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千金翼方》 : 对《千金要方》的补充,尤以治疗伤寒、中风等病症见长,并收录了散佚的《伤寒论》条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悬壶济世,他的医学贡献和高尚医德为后世所景仰,不愧为“药王”之称。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养生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张仲景,字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出生于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他因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医圣”,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医学家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张仲景在医学上深受扁鹊的影响,并曾师从张伯祖学习医术1。他厌恶官场,同情受疫病折磨的百姓,因此致力于行医济世2。在长沙任太守期间,他除了处理政务外,还“坐堂行医”,为百姓治病救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它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学实践,奠定了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础。书中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成为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张仲景的生平事迹和医学成就,不仅在医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为后世的医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财富。他被视为中国医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思想和实践至今仍被世界各地的医学界所推崇和研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针灸鼻祖:皇甫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皇甫谧(215年-282年),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西晋著名学者、医学家。出身东汉名门,曾祖父皇甫嵩官至太尉。他幼年坎坷,早年贪玩,后发奋苦读,终成大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生平与成就 皇甫谧26岁时,因汉代纪年残缺,博览群书,著《帝王世纪》《年历》等。46岁时,名声鹊起,但他拒绝了司马昭的征召,潜心著述。其医学巨著《黄帝针灸甲乙经》奠定了针灸学科的理论基础,影响深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医学贡献 《黄帝针灸甲乙经》 总结了古代医学精华,明确了349个穴位的归经和部位,介绍了上百种病症及针灸治疗经验,被誉为“中医针灸学之祖”,推动了针灸学和医学的发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葛洪的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书名的意思是可以常常备在肘后(带在身边)的应急书,是应当随身常备的实用书籍。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都是他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葛洪特地挑选了一些比较容易弄到的药物,即使必须花钱买也便宜,改变了之前的救急药方不易懂、药物难找、价钱昂贵的弊病。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青蒿素发明,就受到《肘后备急方》的启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钱乙,字仲阳。生于公元1032年,卒于公元1113年,他本来和吴越王钱俶有宗属关系,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东平县)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钱乙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小儿药证直诀》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钱氏专业儿科四十年,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1114年,他的学生阎季忠将他的理论、医案和验方加以整理,编成了《小儿药证直诀》,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钱乙是北宋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六味地黄丸为补阴代表方,原名地黄圆(丸),最早见于北宋钱乙之《小儿药证直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