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总结」从GPT到加缪:在哲学与技术交汇中的人生沉思

山峰雪莲

<p class="ql-block">  原创 T6584 终生的学习者(公众号)</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4日 21:00 广东深圳</p><p class="ql-block"> 编辑推荐/山峰雪莲</p> <p class="ql-block">  编者按: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创业,孤身奋斗近十四年,如今有了立足之地。欣慰的是工作以后虽很辛苦,但一直坚持学习写作,有自己的公众号,昵称“终身的学习者”。坚持写作已有九年,每年都围绕一个话题。二四年的话题是关于“哲学”的,且每个星期三晚上发一篇,九年之中从未间断。用他自己的话说,写作就是逼迫自己学习,愿自己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p> <p class="ql-block">  「周年总结」从GPT到加缪:在哲学与技术交汇中的人生沉思</p><p class="ql-block">原创 T6584 终生的学习者</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4日 21:00 广东深圳 </p><p class="ql-block"> 你好,这里是终生的学习者。</p><p class="ql-block"> 九周年了,时间真的是飞快,真的感觉就是一晃的功夫,居然就要开始写第十个年头了。</p><p class="ql-block"> 惯例还是要先感谢大家的陪伴,这个公众号一直是我倒逼自己学习的一种手段,每个关注我的粉丝都可能成为我的动力,但反过来看,关注我并不一定能为你带来什么。</p><p class="ql-block"> 今年又写了一年的哲学,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去年没写完。预计明年也还要占用一段时间来写完这个西方哲学史的相关内容。之后我会开始新的写作主题。</p><p class="ql-block"> 本篇周年总结,就来说说我这一年的收获与感悟吧。</p><p class="ql-block">就从 AI 说起吧。</p><p class="ql-block"> 这里说 AI 当然就是指 GPT,全称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生成式预训练变换器)。</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GPT 并不是一个完全新颖的事物,早在多年前它便已诞生。然而,过去两年堪称它的爆发期。大模型技术飞速迭代,与此同时,基于这些大模型开发的应用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有些人可能觉得,GPT 刚问世时确实掀起了巨大的热潮,但随着时间推移,这股热度似乎逐渐消散,仿佛像一条昙花一现的热搜,稍纵即逝。然而在我看来,这一次的变革绝非昙花一现。人工智能带来的这场变革,正在悄然而深刻地重塑我们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从去年 4 月多开始接触,至今已经用了快两年时间。目前基本每天都会用,从工作到购物推荐,从学习到游戏攻略,我对于GPT 的使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p><p class="ql-block"> 工作方面不好说,因为大家工作性质不一样,具体能有多大的帮助视情况而定。但从学习方面来看,借助 GPT 无疑是最佳方案。尤其是学习理论知识。</p><p class="ql-block"> 在这近两年的使用过程中,国内主流的大模型我都用了,包括文心一言的付费版。国外主流的模型也都用过了,最后定格在了 perplexity ,主要是因为它集成了 Open AI 的chat gpt ,Anthropic 的 Claude ,以及 xAI 的 Grok-2,目前来看性价比最高。</p><p class="ql-block">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国外的比国内的好用,付费的比免费的好用。</p><p class="ql-block"> 而由此, AI 带给我最深刻的感悟是:寒门再难出贵子。</p><p class="ql-block"> 想不到吧,我想应该没有人会猜到这居然是 AI 带给我最深刻的启示。</p><p class="ql-block"> 虽然对于我的这个观点你可能会意外,但对于曾经红极一时的《寒门再难出贵子》这篇文章,你也许并不陌生。</p><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它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背景对个人成功的影响越来越大。高考政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就业市场中的关系网等因素,使得贫困家庭的孩子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面临更多阻碍。这种现象不仅仅体现在教育领域,也在更广泛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显现。</p><p class="ql-block"> 我在刚接触 GPT 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感受,那时候还只有国外的可以用,国内模型基本还在最原始状态。想要第一时间用,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有难度。这科学上网想要稳定使用就得付费,这是一笔花销;想要快速上手,就得买课程,又是一笔花销;最后发现付费的确实比免费的强太多了,于是付费会员又是一笔花销。</p><p class="ql-block"> 说得直白些,仅仅有兴趣和钻研精神是不够的,要想稳定地使用这些工具,经济上的支持不可或缺。目前,即便是国内的文心一言付费版,价格也并不算便宜。国外工具的成本则更高,如 OpenAI 最近推出的 ChatGPT Pro版,月费高达200美元,这样的定价对大多数人而言确实不甚友好。</p> <p class="ql-block">  技术确实在加剧贫富差距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p><p class="ql-block"> 所以,帕累托法则和马太效应似乎是这个世界运行的本质。</p><p class="ql-block"> 帕累托法则又称为二八定律,也就是 20% 的人掌握了 80% 的资源。这个法则在很多领域都适用,不仅仅是说少数人拥有多数财富。工作中只要有 20% 的人清楚目标,剩下的人只需跟随,团队一样可以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 马太效应则出自《圣经》中的《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p><p class="ql-block"> 马太效应之所以成立的核心是容错,资源越多的人,容错率越高,所以在同等的成功概率下他们会更容易。这个观点我在以前介绍塞德希尔·穆来纳森的《稀缺》这本书中讲过。</p><p class="ql-block"> 少数人掌握多数资源,在资源的加持下马太效应就来了,最后的结果就是阶级固化。这一点,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p><p class="ql-block"> 于是,阶层跃迁就成了很多人向往的东西。但这绝非易事。</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想要真正的完成阶层跃迁,通常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今天成功学鼓吹的那种阶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往往指的是某人抓住一次开放搞活的机会,在二十年内从平民百姓变成富豪榜上的人。这当然是很快的,但也意味着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也有相当多比例的人在统计里能以类似的幅度进行变化。</p><p class="ql-block"> 但变化这个东西并不是只有升没有降,于是总体上看,成功学羡慕的那种阶层跃升在社会全貌上其实是一种骚动。即便某个人可以只经历二十年就成为富豪,也会很轻易的在几年内从富豪跌回平民。</p><p class="ql-block"> 所以,如果一个人真的希望实现阶层跃升,其实是有很多条件的:</p><p class="ql-block"> 第一,身处一个稳定的大环境里。在那里,财富可以积累,不会在你的家族埋头苦干50年后,突然一天全部积累烟消云散。这是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第二,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这个苦并不是丰收之前的苦,知道后面有收获才甘愿吃苦,而是我不往跃升这条路走,反而活得更轻松自在,生活质量、社会地位都更好,而我选择走阶层跃升之路后却活得更加艰难。</p><p class="ql-block"> 更关键的是,我是不会在有生之年得到回报的,甚至我儿子那一代收获的也只是苦楚的程度减轻而已,我的努力大概率要在我的孙子和重孙子身上才能展现出效果。而这又强烈依赖于我的子孙们能不能沿着同样的方向努力,如果家族的心散了,我80年前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p><p class="ql-block"> 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得到足够的原始积累,这样的原始积累才能能够保证后代在跃迁之后有足够的容错率。</p><p class="ql-block"> 以上这个观点,我在几年前的文章中也写过。</p> <p class="ql-block">  正如美国开国元勋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一句名言: “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这样我的儿子们才会拥有研究数学和哲学、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的自由,他们的孩子们才有研究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艺和陶瓷的权利。”</p><p class="ql-block"> 面对阶层固化这个事实,如果是以前的我,肯定会有不少抱怨,但写了这两年的哲学,我确实对这样一个结果有了更多的理解。毕竟,人生的意义并不完全取决于你所处的阶层,而幸福与快乐也从来不是某个特定阶层的专属。</p><p class="ql-block"> 我曾经写过,我为什么要开始写哲学这个主题,为什么自己要开始学习哲学史。这个原因借用加缪的一句话可以完美解释:</p><p class="ql-block"> 忽然,一切都崩塌了。起床、通勤、工作四小时、吃饭、通勤、接着工作四小时、吃饭、睡觉,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总是沿着既定的节奏——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但是有一天,我们开始思考“为什么“,一切就从这带着惊奇的厌倦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加缪可以算是我最喜欢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给了我很多启发。</p><p class="ql-block">在加缪的哲学思想中,有两个关键点:荒谬和自杀。</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荒谬?</p><p class="ql-block"> 假设你正在看一部电影,突然发现电影中的人物开始对着你说话,而你却无法回应。你想要理解这个世界,但这个世界却不按常理出牌。这种感觉就是加缪所说的“荒谬”。</p><p class="ql-block"> 加缪认为,人类天生就有追求意义的欲望,我们总是想要理解这个世界,想要找到生命的目的。但是,这个世界却像是一个沉默的谜,它不会给我们明确的答案。就像你对着大海呐喊,却只能听到自己的回声。这种人类追问意义而世界沉默不语的状态,就是荒谬感的来源。</p><p class="ql-block"> 这一点在他的著作《西西弗神话》中就有体现。西西弗斯被惩罚永远推动一块巨石上山,每次当他快要成功时,石头又会滚下山去。这个永无止境、毫无意义的重复劳动,就是加缪眼中人生荒谬性的完美象征。</p><p class="ql-block"> 在讨论了荒谬之后,加缪提出了一个更加严肃的问题:自杀。他认为,“自杀是唯一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这句话乍听之下可能会让人感到不安,但让我们仔细思考一下。</p> <p class="ql-block">  加缪并不是在鼓励自杀,恰恰相反,他是在探讨生命的价值。他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我们思考:既然生活是荒谬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活下去?或者说,为什么我们没有立马自杀呢?</p><p class="ql-block"> 试想,你正在玩一个游戏,突然发现这个游戏没有规则,没有目标,甚至没有胜利的可能。你会继续玩下去吗?继续玩下去的意义又在哪里呢?这就是加缪所说的荒谬处境。</p><p class="ql-block"> 但加缪的结论是,我们不应该选择自杀。他认为,自杀是对荒谬的投降,而非对抗。就像在那个没有规则的游戏中,选择退出游戏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是放弃了改变游戏、创造意义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加缪鼓励我们直面荒谬,在荒谬中寻找生命的价值。他认为,正是因为生命是荒谬的,我们才有机会自由地创造属于自己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也正是因为有死亡这个终点,人生活着的这个过程才会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所有人都会死,这些年身边不断有亲人和朋友去世,也有很多社会名流离世的新闻,无论这些人是谁,无论他们拥有怎样的显赫身世,死后都是一个被逐渐遗忘的过程。也许这些人中有些幸运儿,他们的名字被后人记住了,但时间最终会将那个人名转化为符号,使之不再是一个有温度的称呼。</p><p class="ql-block"> 在《杀死一只知更鸟》里有这样一句话: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p><p class="ql-block"> 可你真的能穿上他的鞋吗?又真的能走过他走过的路吗?</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你所看到的,并非事情真相,你了解的不过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p> <p class="ql-block">  没有人真正了解你,死了就是死了。即便有人记住了你,但那也只是在他脑海中那个片面的你。</p><p class="ql-block"> 但这也正好意味着,没有人能定义你的人生,没有人能评价你的人生,每个人活着的意义有且仅有自己能定义。</p><p class="ql-block"> 许多人以为人生是一道选择题,仿佛总存在一个正确答案。但事实上,人生更像是一道开放式的作文题,没有固定的字数要求,也没有题材的限制。一切都取决于你的发挥,而最终的阅卷人,正是你自己。</p><p class="ql-block"> 所以,正是因为有了死亡这个终点,正是因为这世上没有人能真正了解你,所以你才是你唯一的评判者。</p><p class="ql-block"> 换言之,你才是你人生意义的唯一主宰。</p><p class="ql-block"> 最后,感谢所有粉丝多年来的陪伴,祝愿大家一切安好。</p><p class="ql-block">注:本文配图均来自pixabay。</p><p class="ql-block"> T6584陪你一起终生学习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