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海涛</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849769</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及自拍旧照</p> <p class="ql-block"> 说起当今的交通工具,只要不是家居深山老林与世隔绝的人都能信口说出:飞机、火车、地铁、汽车、轮船、摩托等一大串名字来。如要细分,可能也就火车的车型,类别,车次区分等复杂些。尤其近十来年铁路交通建设发展迅速,其变化之快,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真是毫不夸张,以致于我这常乘火车出行的人常为买不到一本最新的交通地图册而感叹。因为再新的地图册其出版发行速度都赶不上当今铁路交通发展的变化速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乘坐高铁已逐渐成为如今大多数人们铁路出行的首选。(图片源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 常乘坐火车的人都知道,以前人们出行可选择的列车,无非是普客(俗称慢车)、普快、特快(车次前加个字母T,如T171为南昌至广州的特快列车)等,但现在的车次区分就太多了。比如现在购买火车票,车次前标有DGKTZ等数种字母,分别指动车、高铁、快车、特快、直达特快(中途停靠站最少)等,以前的普客(普通慢车)已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六七十年代的绿皮火车(图片源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八九十年代的绿皮火车(网络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乘坐火车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所乘列车主要运行区间是从我的家乡江西省南昌县向塘镇到南昌。当时乘坐的车次如今已想不起来,只记得那是一列每天从早到晚数趟往返向西(向塘西站)和南昌的短程车,当地人们根据该车往返两地单程票价最低,只要0.3元,加之行程短(全程28公里,中途却要停靠横岗、莲塘、青云谱三站),遂为那列车取名“小运转”。当时人们往返向塘南昌,只要说乘坐“小运转”就知道乘坐的是这辆由向西发往南昌或由南昌开往向西的“短途专列”了。</p><p class="ql-block"> 这“小运转”其实是为当时南昌铁路局机关及下属单位如向塘机务段等单位铁路员工上下班专用的通勤车,这些铁路员工包括其家属坐车自然是免票的,在车上遇到查票时,只要亮亮工作证,或凭其铁路工作服穿着,或凭一副列车员熟悉的面孔即可。但因这车受惠的就不仅仅是铁路员工及其家属了,而是更多的平民百姓,当然需要买票的自然也是这众多百姓。但实际情况是这些百姓乘客却有人经常不买票。那时候无论南昌站还是向塘站进出站都是很方便的,上车了遇到查票补三角钱即可,实际上也不是每趟车都会查票。记得当时乘客很多都是农村村民,他们上车肩挑手提的都是各类农副产品,如各类蔬菜瓜果、鸡鸭鱼等。他们每天凌晨估计两三点钟就要起床,在菜地家里整些蔬菜或其它能拿到南昌菜场卖的东东,然后急匆匆赶往向塘站乘坐早班“小运转”。他们上车大都不会买票,且很多人跟列车乘务员面熟。那时的列车员或许都心地善良,慈悲为怀,知道他们生活艰难,大清早挑着担赶来,到南昌某菜场赶早市卖出后复又乘中午前后的“小运转”返回向塘农村,其辛苦可想而知,故乘务员即便知道他们基本没买票,也开只眼闭只眼,不会每趟车都查票。当然也有不少乘客不买票是因为时间紧,怕排队买票,再检票上车,时间来不及。记得那时有一趟“小运转”,下午五点多近六点从南昌发出,很多在南昌上班的向塘人为回家提前下班,匆匆忙忙赶到车站,生怕误点坐不到车,便通过车站旁一些通道直达站台上车。上车后碰到查票就补票,补交三角钱而已。</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南昌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因尚未成家,故常在周末乘火车回向塘家看望父母。那时工资低每月三十几元,自然乘坐的都是这“小运转”。后来结婚了,有小孩了,父母也都退休了,每次带孩子回向塘看望爷爷奶奶,依然还是坐这“小运转”。总记得那时女儿年幼,每次在向塘车站下车,一出站就看到年近古稀的父亲推辆自行车,等候在车站出口旁,随后将孙女抱上车,乐呵呵地推回家。后来在南昌工作的弟弟也成家了,并生了一对龙凤胎。其后我们兄弟夫妻四人便常在周末带着三个孩子同乘一趟“小运转”回向塘,一家三代共享天伦之乐。返回南昌时,父亲常送我们至车站,看着一路上孙辈三人蹦蹦跳跳的欢乐情景,年迈的父亲脸上便溢满了慈祥和开心的笑容。那时全家温馨祥和其乐融融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流,余韵悠悠。如今老父母已先后去世多年,当年父母居住过如今空置的向塘老房子还在,当年一家人欢聚一堂的快乐情景已镌刻在岁月的记忆深处。</p><p class="ql-block"> 向塘站作为南昌铁路局管辖的特等站,随着改革开放后数次改扩建工程的建设,已晋升为一等区段特等编组站,是江南地区最大的编组站。只是随着道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现在来往向塘南昌之间的人们已不再坐火车而改乘公交车,出行更方便,更快捷了。</p><p class="ql-block">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铭刻在向塘镇数代人记忆里那令人怀念的“小运转”,似乎不经意间,已消逝在岁月深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岁月留痕 永不消逝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年轻时的我喜欢摄影,那时回向塘我常会随身携带相机,不时按下快门,将父母的慈祥面容、亲切身影,家人相聚时的快乐时刻及其他值得纪念的情景等画面定格,留下了许多值得纪念的照片。时隔几十年后的今天,每每翻看这些照片,当年与父母在一起,阖家欢乐的温馨情景便浮现在眼前。这就是人生,聚合,分离,思念,岁月如流,唯有真情依旧!</span></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父母肖像,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父母在自家阳台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为爷爷庆祝七十大寿</p> <p class="ql-block">母女四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双胞胎兄妹与姐姐(右一)春节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8年春节后,父亲(后左二)送我们去向塘火车站乘车回南昌。</p> <p class="ql-block">孙辈姐弟四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背景音乐合唱歌曲男声演唱:海涛)</b></p>